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实现跨坐式单轨列车既有低地板车辆结构优势,同时又能提高曲线通过性能,本文基于跨坐式单轨车辆耦合转向架,在相邻车体下部采用耦合转向架,端部车辆采用带有摇枕的单轴转向架,提出了跨坐式单轨列车总体方案。仿真分析表明:新型跨坐式单轨列车的端部转向架和两车之间的耦合转向架在圆曲线上基本能够处于径向位置,消除了走行轮的侧偏力和回正力矩,同时减小了导向轮的径向力。  相似文献   

2.
跨坐式单轨车辆曲线通过性能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跨坐式单轨交通线路超高率、最小曲线半径以及曲线限速等对车辆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运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及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了跨坐式单轨车辆及线路的仿真模型,对跨坐式单轨车辆以不同速度通过最小曲线半径线路进行了动力学性能仿真,分析了车辆在最小曲线半径下的通过性能。  相似文献   

3.
基于载荷传递分析的跨坐式单轨车辆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跨坐式单轨车辆垂向、横向、纵向载荷传递路径,在建立单轨车辆载荷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得出了载荷传递分析的力学模型的参数值,以期为提升和改进跨坐式单轨车辆的制造和运用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建立跨坐式单轨车辆车体三维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方法对跨坐式单轨车辆车体结构进行强度分析,选取典型线路的载荷谱,以静强度计算的应力结果为基础,基于雨流循环计数法和Palmgren-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对其进行全寿命分析。  相似文献   

5.
借鉴轨道交通车辆差速控制技术,在跨坐式单轨车辆走行系统上增设差速机构,可使左、右走行轮以不同转速通过曲线,从而达到改善车辆动力学性能、降低走行轮磨损的目的。建立了带差速机构的跨坐式单轨车辆耦合动力学模型。与常规单轨车辆相比,带差速机构跨坐式单轨车辆在曲线工况下走行轮的纵向力、回正力矩降幅明显,车辆动力学性能更优,车辆走行轮磨损也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跨坐式独轨车辆动力学模型及仿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线性化的轮胎模型建立跨坐式独轨车辆的动力学方程。模型考虑走行轮的径向刚度、侧偏效应和纵向滑转,对导向轮和稳定轮则考虑其径向刚度和侧偏效应。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编制跨坐式独轨车辆动力学图形化仿真程序。通过仿真分析跨坐式独轨车辆通过曲线和轨道梁错接头时的响应特性表明,导向轮胎和稳定轮胎的预压力大小对跨坐式独轨车辆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平稳性等有着重要的影响。讨论确定导向轮和稳定轮合理的预压力的方法,给出初始加紧力具体数值。  相似文献   

7.
跨坐式单轨车辆的曲线限速是评价单轨车辆曲线通过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制定安全行车速度的依据。运用遗传算法,采用优化软件mode FRONTIER和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实现联合仿真优化,求解跨坐式单轨车辆的曲线限速。  相似文献   

8.
重庆跨坐式单轨转向架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绍勇 《铁道车辆》2003,41(9):18-21,42
较详细地介绍了跨坐式单轨转向架的主要特点、技术参数、结构和研制情况。  相似文献   

9.
根据跨坐式单轨车辆走行部结构和空间尺寸,以及工作和维护需求,设计了可拆卸摩擦环的制动盘结构。制动盘直接压装在减速箱一级减速轴的外端。建立制动盘结构仿真模型,对制动盘温度场及热应力场进行有限元分析,仿真验算在超员载荷条件下的制动过程中制动盘的温度与应力。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盘毂轴端安装可拆卸制动盘热容量满足跨坐式单轨车辆制动要求。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跨坐式单轨信号系统方案。针对轻型跨坐式单轨信号系统设计时应考虑的设计要点,如全自动运行、道岔控制、红灯误出发、互联互通等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合理建议,供相应建设项目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车辆制动系统的要求,研制出国产制动系统并成功应用,填补了国内制动产品在跨坐式单轨交通车辆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跨坐式单轨交通设备模式的安全性进行研究,结合跨坐式单轨交通设备模式的特点,建立了包括车辆、道岔、轨道梁等3个系统共计13个指标的多因素多级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构造递阶层次安全评估模型,确定各层评价因素相对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安全状况进行评估。重庆市跨坐式单轨交通3号线实例分析结果显示跨坐式单轨交通设备模式综合安全状况等级为"良好"。由计算所得指标权重可知,道岔是影响单轨交通设备安全性的首要因素,其次是车辆,最后是轨道梁。评价结果及影响因素排序可为控制跨坐式单轨交通事故及制定有效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跨坐式单轨交通多为高架形式,其线路方案受已有道路或规划道路、建筑物,以及跨越道路时曲线半径的选择等因素影响。结合西安市跨坐式单轨旅游示范线,探讨了跨坐式单轨交通线路方案选择原则,对局部线路方案从工程投资、工程实施难度、文物保护遗址的干扰、吸引客流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比选,从而确定出工程实施条件良好、经济合理的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14.
基于汽车行驶阻力和列车运行阻力2种计算模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推导了跨坐式单轨车辆曲线附加阻力的理论公式.  相似文献   

15.
2007年9月9日,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在渝主持召开了国家标准《跨坐式单轨交通施工及验收规范》编制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建设部标准定额司杨瑾峰处长、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雷丽英处长、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吴波总工程师等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与会领导和专家讨论并通过了《跨坐式单轨交通施工及验收规范》编制大纲、编制计划及进度等,明确了编制组人员及分工,并对下一步的编制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规划中的沈阳轨道交通旅游专线穿越沈阳棋盘山旅游景区,线路采用跨坐式单轨交通制式.通过对线路走向、轨道与车辆制式的选择,以及车站设置、高架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旅游景区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的影响.该线路充分考虑了与既有或规划道路的结合,采用了对景区环境影响小的轨道及车辆制式,在车站设置和高架结构设计上做到了与景...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跨坐式单轨车辆车体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车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结合跨坐式单轨车辆的实际运行状态,确定了垂向弯曲、起动、制动、扭转、吊装等五种工况,并分析了车体结构在各个工况下产生的应力,以判断其静强度是否满足运输要求,为车体的结构优化和疲劳寿命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跨坐式单轨车辆为例,开展了含假人模型的跨坐式单轨车辆碰撞仿真有限元建模;并对其在一定初速度下与固定刚性墙的正面碰撞过程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验证了车体的耐撞性能.同时,得出了碰撞过程中乘员的响应程度与伤害程度,即:假人头部HIC值为562 mm,胸部压缩量为38mm,人体损伤低于损伤标准,车辆结构安全性也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车辆运行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轨道车辆的被动安全性研究也越来越受重视.车体结构不能发生永久变形即为概念应变,它是基于可控制能量吸收过程的设计理念.本文以跨坐式单轨车辆为例,运用碰撞安全设计理念,对跨坐式单轨车辆车体结构进行正面碰撞仿真分析,验证其耐撞性能,并对其结构进行适当的改进,以提高其耐撞性能,确保司乘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厂的调试线需要使用直流牵引变电所。车辆工厂的调试线相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又有其自身的特点。车辆工厂的调试线牵引变电所相对运营线较为简洁,使用灵活。在同时生产地铁车辆与跨坐式单轨车辆的工厂,针对其直流电源调试变电所新建和改建工程,简述调试线相比运营线在牵引变电所方面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