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客运枢纽是实现多种轨道交通方式衔接换乘一体化的重要环节,为了找出影响综合客运枢纽换乘流线关键因素,合理布局枢纽换乘流线,采用决策与试验评价实验室(DEMATEL)与解释结构模型(ISM)融合方法,对综合客运枢纽换乘流线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DEMATEL方法研究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程度,结合ISM模型建立影响因素之间的多级递阶结构模型,深入分析综合客运枢纽换乘流线影响因素之间的影响层次及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换乘组织有序度是综合客运枢纽换乘流线的根本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综合客运枢纽是指交通运输网络上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衔接换乘的大型客运枢纽,它是城市内外客流集散中心和要素汇集中心,对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影响。综合客运枢纽的主要功能包括集散、换乘、停车、引导和直通等,其服务质量可通过乘客的满意程度来衡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乘客对综合客运枢纽服务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评价标准也将随之变化。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综合客运枢纽服务功能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性梳理,总结现有量化指标体系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广东省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客运交通由多种交通方式构成,城市居民的出行往往是多种交通方式组合的过程,因此建设大型交通换乘枢纽,组织交通方式换乘,使乘客在城市对外交通及城市内部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集中在一个小区域内,从而提高换乘的效率、减少换乘的时间损耗。因此作为城市综合运输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客运枢纽的合理布设、合理设计对改善整个交通系统功能,提高运营效率和解决出行换乘问题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研究意义与现状 客运交通枢纽是在城市中由多种运输方式所连接的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组成的整体,它是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运输…  相似文献   

4.
杨飞  贾俊芳 《综合运输》2021,(2):47-51,65
站在运输服务设计的角度,以增强旅客换乘出行体验为目的,提出“人、行李分离”的换乘服务理念,并基于该服务理念设计铁路客运枢纽内同站和异站换乘的方案。异站换乘方案设计时,提出铁路专用车的概念,打造一种全新的换乘模式,满足旅客换乘出行的多元化需求,吸引旅客主动换乘。最后,从心理和生理舒适性两个角度对换乘服务理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人、行李分离”服务创造了旅客换乘出行附加价值,提高了旅客的换乘出行体验感。  相似文献   

5.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包括对区域城乡客运一体化实现能力的预估评价,又包括对区域已有体系的现状评价,还包括对区域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运营状况评价。场站布局体系现状评价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场站布局体系现状评价是对一个区域的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场站布局能否实现保障能力的评价。城乡道路客运场站是为旅客提供中转换乘、售票、候车等服务的交通场所,是城乡道路客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上海轨道交通人民广场换乘枢纽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上海轨道交通人民广场换乘枢纽的总体规划布局与空间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与设计,分析换乘枢纽的换乘形式与规模,提出合理、便捷、通畅的交通换乘方案,从而体现了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前期规划与项目实施性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穗莞深城际及佛莞惠城际为联通珠三角地区南北向及东西向的快速客运通道,两线在望洪地区交汇,二者合理的换乘衔接方式,对方便旅客出行、发挥线网功能、高效组织运营和提升运输服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从客流特征、行车组织、平面线形、规划适应性、工程投资及工程实施条件方面研究分析两线换乘衔接方案,最终确定两线采用十字交叉设西南联络线的综合最优换乘衔接方案,该研究成果对后续粤港澳大湾区及其他城市群的城际铁路换乘衔接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耀华路站工程设计实践,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确定了换乘车站共享供电资源的配置;结合低压供配电系统设置的基本原则,对换乘车站动力照明配电区域进行分区管理和资源共享;分析了换乘车站资源共享的基本原则,为轨道交通换乘车站的资源共享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的换乘衔接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交通系统效率、降低城市交通拥堵以及改善乘客出行体验具有关键作用。深入研究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衔接优化,以提高换乘的便捷性和可靠性。首先,对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系统进行概述;其次,对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结合两者特点,提出针对性换乘衔接优化策略。以期提高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的便利性,进而为人们的高效出行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换乘点是轨道交通线网构架中各条线路的交织点,是提供乘客转线换乘的车站,乘客通过换乘站及其专用(或兼用)通道设施,实现两座车站之间人流沟通,达到换乘的目的。换乘点的分布和换乘方式的灵活性,对轨道交通线网的整体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换乘站的形式对轨道交通线网构架的稳定性也有着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包括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的关联性和差异性等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换乘和共线两种衔接模式的具体运用方式。在换乘模式研究方面,结合实际分析了五种换乘模式和各自的特点和分别适用情况;在共线运营模式方面,介绍了其概念,运营方式和主要类型等,并绘制相应图形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分析。最终提出关于针对衔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并分析了以上两种衔接方式的特点。对今后都市圈的交通一体化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的城市对交通系统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缓解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一直是规划工作者和管理者关注的问题。为预防主城区未来可能出现的交通拥堵情况,通过对TOD以及P+R模式的深入研究,结合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地下空间中的竖向换乘交通模式-VCT模式的应用进行了积极地探索。本文以临平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为例,对于竖向交通换乘模式在规划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竖向交通换乘模式的建立,构建地上地下一体化的交通系统,满足居民的停车和换乘需求;同时带动土地集约开发与价值提升,打造临平低碳、高效、宜居、便捷现代活力新城。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城市客运换乘枢纽服务水平进行有效的评价,找出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建立了城市客运枢纽换乘服务水平评价体系,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进行了有效分析;选取西安市地铁2号线北大街、小寨、钟楼等三个典型枢纽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DEA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城市客运枢纽换乘服务水平评价中,并且为提升换乘枢纽服务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小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对内交通吸引范围问题,在分析自行车、出租车、公交车、私家小汽车四种中小城市常用交通方式交通出行广义费用的基础上,重点从无私家车交通出行者采用公共交通出行广义费用小于指定阈值和拥有私家车交通出行者出行广义费用小于换乘总费用两种角度出发,提出中小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不同接驳方式吸引半径模型,而后结合城市道路网结构将半径圆形吸引范围修正为符合实际出行的合理吸引范围。最后,运用该模型对金堂县杨家院子综合客运枢纽和大学城综合客运枢纽实例进行吸引范围试算,结果一致,证明模型可行。  相似文献   

15.
立体无缝换乘、自动售取票、陆地航空式服务……1月8日,南通交通格局迎来崭新变革,南通汽车客运东站正式投入试运营,让百姓出行更便捷更舒适。  相似文献   

16.
结合上海市郊铁路扩改建工程实例,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挥城市公共交通整体化效应,提出将市郊铁路纳入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运营的建议和构想,分析探讨了该一体化运营的经营管理模式、票务、行车和换乘等方面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上海虹桥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具有民用航空、高速铁路、磁悬浮、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各种运输方式的集中换乘功能,交通主动脉功能架起快速沟通长三角的"大虹桥",激发泛长三角联动发展,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8.
充分考虑通勤客流的地铁-公交换乘系数分析对交通管理部门和公共交通运营公司优化线网设计、提升通勤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创新性提出了基于多日重复出现的OD刷卡数据识别地铁-公交换乘行为的算法。在选取了成都市典型性的7个地铁站点和其周边的公交站点后,利用3天的全网刷卡数据,得到了站点的地铁-公交换乘系数、换乘客流比例等数据,发现小于近年的地铁换乘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站点,地铁-公交的换乘系数差异较大,且地铁首尾站点的换乘系数明显较高,随后分析了算法可能的缺陷。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了三条针对成都市公共交通运营的建议,并给出了后续值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关于轨道交通换乘设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便捷的换乘对于发挥轨道交通网络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影响上海轨道交通换乘设计的若干问题,如轨道交通线网的稳定性、换乘线位的预留、施工技术水平、地块开发和沿线市政工程建设等方面展开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梁慧丽  隽志才 《综合运输》2015,(2):76-81,87
随着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发展,客运场站基础设施的研究已成为城乡客运一体化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对不同形式的枢纽选址、运输枢纽场站选址算法、运输枢纽场站评价指标和客运枢纽场站布局方案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述评;综述了客运枢纽场站选址研究的发展及该领域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指出了该领域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