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设计、施工及养护中如何预防高水位地下水、路面裂缝渗水以及路面边缘渗水对公路造成有害影响方面提出了几点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刘苏  秦建新  魏晓芳 《公路》2006,(1):102-108
依据大量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和洞庭湖区的实地考察,分析了导致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历史演变的各种影响因素。就公路建设影响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效应进行了研究。认为公路城镇化效应以及公路水利效应是影响的主要方面。建立了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公路等级指标、公路城镇化效应指标以及公路水利效应指标构成。为基于3S技术监测评价公路建设影响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任务重,部分低等级公路施工条件差,工人作业场所大量接触粉尘、电焊烟尘、高温、噪声等有毒有害因素,因此做好公路工程施工现场职业危害的防治与管理工作,对减少职业危害因素、保障施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路穿越湿地的环境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康 《公路工程》2008,33(3):155-159
主要从公路施工和运营2个阶段,分析了公路建设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公路施工对湿地水质的影响;公路运营以后,路面径流对湿地水质的影响;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对湿地水质的影响;公路施工产生的水土流失对湿地的影响;公路施工和运营后,造成的大气污染对湿地植物的影响;公路建设对湿地动物的影响;桥梁施工对湿地的污染等。基于以上分析,针对公路选线、施工、运营几个阶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公路施工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施工影响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声音环境及自然景观等.只有科学分析公路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公路的建设、管理与环境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使公路建设与区域环境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文中在分析公路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驾驶园》2020,(2)
社会的不断进步也影响着城市化的建设,城市化建设日益发展,这就导致城市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交通问题尤为严重,因为交通问题的加重,公路建设也提上了日程,希望公路建设可以改善交通问题。公路建设工程积极建设给社会带来了积极影响。所以,公路建设应该依据交通安全因素来建设改进,在公路建设中要注意公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给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由生态公路的内涵,对比我国公路现状,陈述了目前公路建设对生态的影响,分析了生态公路的建设特点与建设原则。通过对生态公路设计措施的介绍,以进一步加强公路建设中的生态意识,改变公路建设的传统理念。  相似文献   

8.
结合云南省气候条件与公路情况,依托普炭公路试验路,通过对EC120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在生产、施工过程中的有害气体排放量进行检测,与相同条件下普通热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有害气体排放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EC120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节能减排效果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公路沙漠自然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满足公路工程建设的多样性、层次性需求,揭示沙漠地区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对公路建设的影响,进行中国公路沙漠自然区划。结合沙漠地区公路建设及区域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基于一般区划原则,提出了采用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相结合、主导指标和辅助指标相结合的公路沙漠自然区划方法。形成了以沙漠综合状态指数为主要指标;以沙丘高度、风沙强度、植被覆盖和气温年较差等自然环境要素为辅助指标的公路沙漠区划指标体系。制定了中国公路沙漠自然区划的分区方案,并采用地理位置 强度 名称的3段命名方法,将中国公路沙漠区划为3个区:东部弱中强度影响区,中部中强强度影响区,西部中弱强度影响区,进而得出中国公路沙漠自然区划图。  相似文献   

10.
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及指标选取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迁乔  宋夫才 《公路》2005,(1):15-19
公路自然区划是研究自然环境对公路建设影响的产物,同时也是公路建设适应自然环境研究的结果。它可以为公路建设和环境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综合分析我国公路建设对自然区划的要求和以往公路自然区划的适应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及分级指标的选取。得出新公路自然区划与以往公路自然区划的联系与区别:新的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同1986年的《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大体上是相差不大的;新的自然区划的一、二级指标体系更注重了其实用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