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李慎奎 《隧道建设》2020,40(7):981-987
隧道穿越沙漏型岩溶地质时,岩溶处理范围直接影响工程安全和投资。为量化计算岩溶处理范围进行岩溶塌陷角的分析和研究,首先,采用模型试验模拟岩溶塌陷过程,验证饱和砂性土渗流液化塌陷机制,定量研究砂层漏失量和塌陷角大小,测算出塌陷角为35.8°; 然后,通过5种工况下的岩溶塌陷过程模拟分析隧道变形形态,结合隧道变形控制标准确定隧道与溶洞的最小安全距离,反算出塌陷角为33.9°; 最后,对比分析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得到的岩溶塌陷角大小,得出沙漏型岩溶塌陷角与砂土内摩擦角近似的结论,塌陷角取值可在内摩擦角的基础上加1~3°。将研究结果应用在武汉地铁6号线沙漏型岩溶治理中,取塌陷角为35°计算岩溶处理范围,按此方案实施后盾构顺利穿越岩溶区。  相似文献   

2.
南昆铁路路基隐伏岩溶塌陷预防和整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昆铁路路基岩溶塌陷预防整治实际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云贵高原山地铁路路基岩溶发育的三种类型和隐伏岩溶塌陷成因,提出了适合本特点的预防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3.
王清海 《路基工程》2010,(4):151-153
为建立合理的岩溶地面塌陷分析评价和切实的防治设计方法,文中通过对铁路路基典型的岩溶地面塌陷模型进行分类和抽象研究,归纳了岩溶地面塌陷的基本模型和塌陷机制,提出了塌陷物质特征、运移与塌陷通道特征、运移与塌陷动力特征三个岩溶地面塌陷基本因素。结合塌陷模型机理和塌陷基本特征对预测评价方法展开讨论,提出了建立岩溶地面塌陷动态预测评价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岩溶土洞塌陷是岩溶区路基施工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以铜仁市松桃至玉屏城际快速道路岩溶土洞塌陷为例,介绍了岩溶土洞形成的条件和塌陷的原因,分析了路基施工对土洞塌陷的影响,提出了路基施工中土洞塌陷的防治与治理措施,可供其他路基工程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5.
莱新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塌陷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莱新高速公路莱钢水源地岩溶路基塌陷的现象,阐述岩溶塌陷的基本理论,分析岩溶塌陷的机理及其危害,提出莱新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塌陷的种类、处治技术和加固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冶互通匝道附近出现的岩溶地表塌陷的研究,运用扩散角法、顶板厚度跨比法和散体理论分析法对该岩溶塌陷危险性进行了分区评价,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覆盖型岩溶地区铁路路基的塌陷机理及岩溶路基的稳定性评价,详细介绍了岩溶路基塌陷的处理方法——灌浆法。  相似文献   

8.
安六铁路DK62+955~DK63+305段位于山间岩溶沟谷地区,轨面至地面高差10 m,该段地下有发育暗河及“V”溶槽。采用物探、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等方法,从工程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两个方面开展了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结果表明:山间岩溶沟谷地段具有沿断裂带上发育地下暗河,地面岩溶塌陷严重,溶槽内厚层软土沉降控制困难,岩溶注浆加固风险大等特征。通过地面塌陷机理分析,提出以桥梁工程跨越地面岩溶塌陷及地下暗河区,避开各种建设风险,确保铁路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9.
周关学 《路基工程》2007,(2):154-155
介绍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江山岩溶塌陷处理实例,分析大量抽取地下水、水的动力作用和施工破坏,局部顶板等是引起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采用高压旋喷桩注浆形成止水帷幕、压浆加固等治理岩溶塌陷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广西某铅锌矿矿区经过40多年的开采,昔日矿山良好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矿区岩溶地表塌陷严重.从岩溶发育的地质环境、岩溶发育特征、塌陷概化模型、塌陷形成阶段等方面对该矿区岩溶塌陷的成因进行分析,表明该矿区因采矿大量抽排地下水,导致地表塌陷.  相似文献   

11.
岩溶塌陷对人民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对长沙市某勘察区岩溶塌陷进行危险性评价,是保证塌陷治理使其稳定的重要前提。在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塌陷的形成机制和诱发因素,并选取岩溶发育特征、覆盖层的特征、水动力条件、地貌条件、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为权重因子,对勘察区进行了定性经验指标预测法评价。其结果是岩溶塌陷处于中等-强烈发育阶段,且具高频率、高密度特点。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主要防治措施,以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12.
桂阳公路岩溶土洞发育区路基稳定性监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地面监测方法无法较好地监测岩溶土洞塌陷的问题,运用BOTDR光纤传感技术,通过室内试验及实体工程修筑,对桂(林)-阳(朔)路典型岩溶土洞路基段实施了监测,对岩溶路基土洞塌陷实时监测预报技术进行了探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岩溶路基土洞(塌陷)监测站。  相似文献   

13.
某桩基施工击穿溶洞引发大型岩溶塌陷,通过采用地面地质调查、高密度电法、钻探、弹性波CT探测、地下水连通试验、抽芯及孔内摄像等手段进行综合勘察,查明了基岩面起伏特征、岩溶发育特征、地下岩溶管道走向、地下水流速流向及受塌陷影响的部分桩基桩身完整性,为研究岩溶塌陷成因及处治措施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武广客运专线韶关至花都段线路长162.0 km,其中约72.6 km为可溶岩地层,岩溶较发育。根据区内岩溶塌陷发育条件,概化出了区内岩溶塌陷的四类地质模式:①粉质粘土 灰岩型模式;②粉质粘土 卵石土 粉质粘土 灰岩型模式;③粉质粘土 卵石土 灰岩型模式;④卵石土 粉质粘土 灰岩型模式。四类概化模式为进一步评价、预测岩溶塌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广清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线路有33 km是岩溶区,岩溶区内塌陷普遍存在。以新华高架特大桥桥位段为研究对象,从研究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特征等入手,通过室内模拟溶蚀试验,探讨该工程沿线岩溶发育及塌陷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该区域岩溶强烈发育地区石灰岩裂隙发育,强度较低;多为微晶和生物碎屑灰岩;在地下水的作用下,极易发生溶蚀,且溶蚀速率较大;碳酸盐岩类岩石在静态水介质中的水岩反应过程,总体上表现出随时间的增加其溶蚀速率不断衰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岩溶地区,覆盖层的塌陷成了工程建设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本从省内三个大型公路建设工程发生的地面塌陷事故出发,概述了三大工程的地貌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水地质条件以及塌陷情况,详细分析了发生塌陷的机理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发生塌陷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塌陷的地质因素,按这些因素水平,赋予相应的权重,以此作为预测的依据,探讨在工程实践中如何更有效地对塌陷进行预测。最后,根据发生塌陷的机理,简要地提出在工程实践中的处理措施,达到指导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岩溶洼地地质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贵州省岩溶洼地实地考察分析,从地质学角度对岩溶洼地成因做了详细的归纳分析。提出了岩溶洼地地质成因有岩溶裂隙发育形成和地下河流岩溶塌陷形成两种,并对这两种不同成因类型的岩溶洼地地貌特征做了详细对比。  相似文献   

18.
岩溶灾害常常给高速公路建设带来威胁,本文采用物理模拟的方法,探讨了岩溶灾害形成与发育机理,并揭示了降雨与抽水对岩溶塌陷的诱发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地下岩溶暗河路基工程变形与失稳问题,该文依托昌金高速公路B2-1标工程情况,采用了相似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岩溶地下暗河路基塌陷展开研究,通过底摩擦试验与有限元强度折减分析,再现了地下岩溶暗河路基工程的破裂与失稳过程,对未塌陷段处治方案评价与检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柳南铁路凤凰至来宾段下行线K41+350处发生岩溶地面塌陷,引起铁路局的高度重视。研究小组从工程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两个方面对其地质机理进行研究,开展了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从物探、钻探、原位测试及水文地质试验等手段研究着手,分析上覆硅质岩风化层厚度达20 m,下伏栖霞组灰岩岩溶强烈发育情况下,在地质构造复杂、地下岩溶水丰富环境中,遭受特别暴雨时,位于向斜轴部低洼处的路堤坡脚积水塘汇聚了大量地表水,地表水向向斜轴部张节理密集带渗透(渗灌)后形成高水压力的集中入渗点,在地下水潜蚀作用下,上部土体沿潜蚀通道流入地下溶洞及溶蚀裂隙内,在基岩接触面附近的软塑状土层内形成土洞,发生了地面塌陷的地质灾害。通过该地面塌陷机理分析,判定高速铁路路堤坡脚200 m范围内抽取地下水会引起岩溶地面塌陷,同时200 m范围内集中排放地下水也会引起岩溶地面塌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