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候车时间是决定通勤出行中公交系统吸引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的划分通勤出行公交候车时间服务等级有助于提高公交服务质量.通过乘客访谈,掌握乘客候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历程,按照乘客心理变化特征将其分为Ⅰ、Ⅱ、Ⅲ、Ⅳ等四个服务等级,构建隶属度函数,并基于隶属度最大原则划分每一等级的候车时间区间;通过SP 调查,应用非集计理论建立不同候车服务等级下候车时间价值模型,基于乘客的支付意愿,利用候车时间价值度量乘客感知候车时间,研究在不同服务等级下乘客感知候车时间的差异及随收入和候车服务等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Ⅱ、Ⅲ和Ⅳ级服务水平乘客感知候车时间比Ⅰ级服务水平分别增加50%、近300%和540%;且在Ⅰ级和Ⅳ级服务水平下不同收入群体感知候车时间差异不明显;但Ⅱ级和Ⅲ级正好相反.从而为制定面向乘客的候车时间服务质量标准和优化运营调度方案、提高公交系统的吸引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从服务学的视角准确考量公交系统运行服务的质量,本文基于交通调查和系统采集数据,通过统计分析解析了公交系统运行服务的过程和出行者出行的内在特性;基于对出行策略的定义,分析了出行者出行对时间、成本与体能消耗三方面的预算对其出行决策的影响;探讨了公交运行服务质量评价的系统边界,以价值、能耗与信息为基本维度,提出了评价公交运行服务质量的三维体系架构;最后分析提出三大预算对于从公交出行生理因素和心理过程两个基础层面揭示出行行为机理,是从乘客对服务感知视角对公交运行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的更为客观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为了从服务学的视角准确考量公交系统运行服务的质量,本文基于交通调查和系统采集数据,通过统计分析解析了公交系统运行服务的过程和出行者出行的内在特性;基于对出行策略的定义,分析了出行者出行对时间、成本与体能消耗三方面的预算对其出行决策的影响;探讨了公交运行服务质量评价的系统边界,以价值、能耗与信息为基本维度,提出了评价公交运行服务质量的三维体系架构;最后分析提出三大预算对于从公交出行生理因素和心理过程两个基础层面揭示出行行为机理,是从乘客对服务感知视角对公交运行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的更为客观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乘客差异化需求对公交出行满意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对于公交出行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服务质量指标的制定、乘客意向信息采集等方面,对出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缺少深入分析。结合安徽省铜陵市居民公交出行意向调查数据,对通勤乘客和非通勤乘客的公交出行服务需求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乘客公交出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表明,通勤乘客更重视公交服务的经济性、便捷性和可达性,而非通勤乘客更重视可靠性和舒适性;经济性和可达性需求对通勤乘客满意度有显著积极影响,而便捷性、可靠性和舒适性需求对所有公交乘客满意度均有显著消极影响。由此,针对两类乘客分别提出提升公交出行满意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乘客感知的常规公交服务质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栋  杨晓光  安健  刘好德 《城市交通》2012,(4):72-78,41
针对当前城市常规公交服务质量评价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多侧重设施指标水平的统计分析,而对公交服务主体——乘客感受考虑不足的现状,引入"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概念。提出了以乘客感知和期望之差为基本依据的常规公交服务质量评价方法,建立了公交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选取上海市北安跨线和成都市119路公交线路为案例,通过分析实际调查数据,量化评价了两条公交线路的服务质量,验证了评价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案例研究表明,票价、候车时间、车内空间、换乘便利性是公交服务亟待改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分析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善城乡公交服务质量,提升乘客满意度.以新疆某县域为实例进行问卷调查,选取公交环境感知、公交便利度感知和公交运营感知为影响乘客满意度的潜在变量,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检验所选测量变量对相关问题的解释能力,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提出假设,构建了城乡公交一体化满意度评价模型.在模型适配度良好的基础上,分析了模型运算结果并提出相应优化措施,结果表明:公交环境感知、公交便利度感知、公交运营感知对满意度均为直接正向相关;公交便利度感知对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最大;缺少城乡公交信息平台是影响便利度的主要因素;依次提升乘车舒适度和司乘服务质量可有效提高乘客满意度和提升城乡公交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客观公正的考评公交企业服务质量,从公交乘客需求、公交企业服务、企业权限、地域特色等四个方面建立了公交企业服务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利用服务质量乘客感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标定了影响因素指标权重,并结合企业管控范围剔除无关指标,借鉴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CSI)模型对武汉市公交企业服务质量进行考评。作者构建了区分质量感知微小差别的正向复合指数曲线模型,并计算了公交企业服务质量得分。对比分析各公交企业服务质量差异来源,发现武汉市公交企业服务质量不仅与公交企业提供的服务有关,还受乘客职业、交通拥挤的影响。由考核结果知,2015年武汉市公交企业D公司乘客满意度指数得分最高,公交企业E公司乘客满意度指数得分最低。  相似文献   

8.
基于乘客观点的公交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乘客角度出发,在分析公交出行影响因素及出行决策过程基础上,基于对公交有效性、出行时间和费用、舒适便利性、安全及风险舒适便利性等方面的研究,分别提出了公交站点、公交线路和公交系统的评价指标,建立了人性化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最后利用AHP法对该体系进行了综合评价。基于乘客观点的公交服务质量评价方法对于改善公交的服务质量、选择公交线网资源优化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有效的精准控制策略提升公交车辆的到站间隔匀整度和运行服务可靠性是改善公交服务质量,提升公交乘客出行满意度的重要途径。首先,本文考虑站点乘客上车需求波动构建公交运行模型;其次,提出基于时间偏差反馈机制的公交区间行驶速度调控策略和基于乘车选择行为模型的公交站点乘客信息引导策略;最后,以最小化乘客出行成本和车头时距偏差为目标,构建融合车速调控和乘车引导的公交运行组合优化控制策略,并设计了求解方法。以北京公交57路为例,设计4种情形的数值仿真对比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组合控制策略的优化效果最佳,相比于无控制策略,公交运行稳定性提升了47.70%,避免了线路的串车发生,考虑出行时间与拥挤程度的综合成本减少了18.71%。本文还比较了不同乘客收入水平和乘客引导信息服从率下策略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信息引导策略对总出行成本降低效果减弱,当乘客引导信息服从率为0.7时,组合控制策略对公交运行和乘客出行的改善效果最显著。本文可以为提升公交运行可靠性和服务质量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0.
在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组合的交通方式条件下,以乘客出行路径选择为研究对象,确定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吸引范围,在分析影响乘客出行路径选择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广义出行成本模型。并根据乘客收入水平,将其分为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分析两类乘客的出行路径选择特点,用K条最优路径算法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将乘客按收人水平分类后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1.
公交服务质量是影响公交出行分担率的重要因素. 本文利用联合分析方法对乘客对于公交服务的属性偏好进行研究. 通过实际调查及数据分析,得出了可靠性、发车间隔、步行时间等方面属性水平的效用值,并由此确定了各种属性的权重. 研究结果表明乘客最为重视的是可靠性,其次是车内环境、步行时间、发车间隔,而站台环境和价格所占权重较小. 本文还对南京市的公交服务质量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乘客对于高峰时期可靠性、车内环境和发车间隔的评价低于非高峰时期,且乘客对于可靠性的评价很低,对于高峰时期的车内环境和发车间隔的评价也较低.  相似文献   

12.
很多外在因素致使公交出行时间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而已有的公交配流模型对公交车辆运行时间和乘客等车时间的不确定性缺乏考虑.本文综合考虑公交出行时问和出行时间的不确定性,结合公交出行时间与公交出行时间可靠性以描述乘客的路径选择行为,建立公交乘客均衡配流模型并求解分析。案例结果表明换乘线路增加了出行时间的不确定性,人们更愿意...  相似文献   

13.
为得到体现公交乘客出行时空规律的数据,采用基于出行链方法推导出公共汽车乘客的下车站点;建立了描述单个乘客多天出行的完整数据框架;根据乘客参加不同活动所产生的出行时空特征定义了3类出行:通勤类出行、普通类出行和随机类出行,将出行频次与出发时间的标准差作为分类标准对公交乘客出行进行分类。研究表明:39.1%的乘客具有普通类或通勤类出行,生成总客流的76.4%;60.9%的乘客只具有随机类出行,生成总客流的23.6%。通过对乘客出行的分类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乘客公交出行的规律和需求。  相似文献   

14.
公交企业服务市民出行,让乘客满意是企业不变的价值追求。公交热线是公交企业获取市民诉求的重要窗口和桥梁。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和新媒体发展,传统的热线信息系统和热线接听方式已无法满足市民乘客的服务需要。济南公交集团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智能客服机器人进行人机对话,通过机器学习挖掘市民乘客关心的热点问题,设计建设智能云客服平台,实现从传统的人工服务转变为人机协同的智能客服热线,加快推进客服热线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公交企业快速获取市民乘客感知、优化出行服务质量提供管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杭州城市居民公交出行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居民公交出行的需求,立足从市场的需求和乘客的期望出发树立市场营销的理念,提出了提高公交便利性、提供差异化服务和推行定制公交等公交服务营销策略,以期不断提升杭州公交服务质量,引导市民选择公交出行,提升杭州城市交通品质。  相似文献   

16.
构建考虑乘客“情感价值”变量影响的公交忠诚度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乘客公交使用意愿的内在作用机理并提取相关影响因素,用于把握乘客的需求心理和公交服务改善诉求.依托厦门市公交意愿调查数据,模型结果证实,除商品消费本身产生的效用价值外,乘客在长期使用公交方式出行时产生的情感依赖同样会对公交服务价值的感知产生影响.模型指标得分结果表明,乘客对公交服务总体水平的满意度较低,但受制于其他因素,乘客不得不继续依赖公交出行的意愿依旧强烈.相关显变量得分显示,“站台设施和候车环境”“车辆运行平稳性”“车辆行驶速度”“行车安全与司机驾驶习惯”等服务内容是公交服务改善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正近期,武汉公交集团60余支志愿服务小分队纷纷走上公交站台、深入居民小区,开展实地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深入了解乘客对公交出行便捷性、舒适度、安全感的体验,掌握乘客的公交出行需求,为进一步优化线网、提升公交服务质量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8.
<正>提高服务质量,打造公交服务品牌。公交企业作为承担社会主体责任的服务行业,服务质量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此,必须着力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品牌。1公交服务质量的内涵公交服务质量是指公交企业在运营生产过程中为乘客提供乘行服务的优劣、好坏程度。它具体包括服务人员的行为质量、车辆设备设施质量和感知质量三个方面。服务人员的行为质量是指公交服务人员在整个运营过程中为乘客提供服务行为的好与坏,包括服务人员的举止、语言、表情等,是乘客在乘车过程中看得见的服务人员  相似文献   

19.
常规公交作为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其公交站牌主要分布在公交站亭和常规公共汽车内,为乘客乘车提供线路信息、车辆行驶状况等服务,使乘客能方便快捷的获取乘车信息,提高乘客出行效率。因此,通过对比我国若干城市常规公交站牌的设计,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再以南京为例,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使南京常规公交站牌更加完善,从而更加彰显"公交都市"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系统主体和乘客感知两个方面出发,根据快速公交的特点,对快速公交可靠性进行分析,并依此建立了以快速公交线路可靠性为目标,系统主体可靠性和乘客感知可靠性为准则,到站准点可靠度、换乘可靠度、线路容量可靠度、行程时间可靠度、出行费用可靠度及乘客服务可靠度为指标的快速公交线路可靠性的3层评价体系.将熵权算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对快速公交线路的可靠性作出评价.利用该方法对杭州快速公交一号线进行线路评价,证明了该评价方法的客观、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