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水路交通投融资政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柯 《湖南交通科技》2001,27(3):77-78,88
分析了目前我国水路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国水路交通建设的政策建议,如:确定投资主体,采用相对应的投融资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增加水路交通的投入,实行扶持政策,改善水路交通的投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2.
正近十几年来我国各城市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取得了显著发展,项目规模不断扩大,目标要求不断增加,建设环境及技术日益复杂。对于智能交通项目投融资模式的选择,业内人士开始深入研究和探讨,其中公私合营(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英国政府最早提出了PPP概念,主要针对公共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由政府与私营投资方签订协议,政府授权  相似文献   

3.
轨道交通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已使财政资金捉襟见肘,怎样解决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问题,笔者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概况和对国内外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提出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融资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20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成绩,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积极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入世之后,我国仍将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如何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交通建设投资是投融资政策制定的核心.本文试图通过回顾我国政府对世贸组织作出的承诺,分析世贸规则对我国投融资政策的影响,探索我国交通领域投融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交通科技》2021,(1):215-216
在高速公路进行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但对于建设单位来说,现有资金往往无法满足整个项目建设的需要。因此,有必要采用PPP投融资模式,争取更多的建设资金,以保证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了高速公路PPP投融资模式的特点,分析了高速公路PPP投融资模式的风险,从理念、人员、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6.
陈胜波  于洁  刘永平  陈敏 《交通与运输》2021,34(z1):215-219,224
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合作周期长、外界不可预见因素多等特点,为保障政企双方长期合作平稳有序、提升轨道运营服务质效,以深圳市轨道交通13号线PPP项目为例,全面识别项目建设运营风险,针对关键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管控机制及策略,以期为组织轨道交通PPP投融资研究的相关政府部门及咨询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2009年4月,为加快重庆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深化重庆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努力构建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出行环境,打造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主力军,重庆市委、市政府整合原重庆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重庆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公共交通站场有限公司等单位组建了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交通开投集团).集团主要负责重庆市公交、轨道、站场、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是集公益性、服务型为一体的市属国有重点企业,也是全国唯一将城市多种交通方式整合在同一平台上的企业.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建设资本金不足,特别是地方自筹资金的缺失,是影响公路建设债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政策分析与行业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公路交通建设投融资的指导意义,研究了PPP模式的特点及其应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PPP框架下建立高速公路股权投资基金,代表社会投资者以优先股的方式投资49%的高速公路股权,既保证投资人有合理稳定的回报,又解决了高速公路项目资本金的实际到位问题,促进公路交通行业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交通主管部门以持有普通股的方式进行管理,并不丧失对公路的管理权,可以保证高速公路公益性的一面,以及政府对公路收费政策的管控权,从而形成以PPP模式为基础的高速公路混合所有制经济新常态.  相似文献   

9.
PPP 模式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社会投资机构与政府在 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项目合作,本质上是一种投资决策分析,核心在于研究社会投资机 构的投资决策规律.本文在PPP 模式下,通过分析PPP 项目的基本博弈关系,模拟作为理 性人的社会投资机构参与政府择优选择项目合作伙伴的特征,基于Bayesian 博弈构建模 型,提出博弈主体的效用水平和目标函数,并研究在博弈均衡结果下,无投资偏好和有投 资偏好条件的报价特点及最佳策略,旨在为应用PPP模式促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提 供理论参考,最大程度减少因投资评价不准确、不合理而造成项目失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送金褚,回顾去年成绩喜人;迎福鼠,展望新岁任重道远。 去年,我省交通建设和管理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据今年元月中旬召开的全省交通工作会议透露,2007年,我省交通建设完成投资5113亿元。新建成高速公路180公里,普通公路759公里;完成农村公路硬底化里程近1万公里;新增港口2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20个;整治、改善航道2100多公里;  相似文献   

11.
《广东交通》2006,(4):28-28
“十五”期间,广东交通建设迅猛发展,成果丰硕。公路、铁路、航空、港口航道及管道建设均实现新突破,多项指标居全国前列,有力地推动了广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中,新通车的高速公路里程近2000公里,是“九五”前建设里程总和的1.6倍,使广东高速公路总里程达3140公里,居全国第二位;新建铁路414公里,包括粤海广东段等一大批项目;全国第一个按照中枢机场理念设计和建造的新白云机场,2005年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82.8%和52.5%;  相似文献   

12.
对于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用PPP模式可以大大减轻政府初期建设投资的负担和风险,提高交通服务质量,是一种最有效的运营模式。围绕甘肃省规范推广PPP模式的进展情况,全面分析甘肃省规范推广PPP项目存在的问题,如甘肃省入项目管理库总量少、行业分布不均、地方政府对PPP项目认知有偏差等六个方面,提出从九个方面加快甘肃省规范推广PPP项目的对策建议,如明确采用PPP模式的目标定位、合理界定PPP模式的适用范围、适当选择基础设施项目的运作模式、有效完善PPP项目财政支付风险管控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在2003~2007年五年期间,我国公路建设取得瞩目成就,共建成高速公路2.8万公里,超过过去15年的总和;新改建农村公路130万公里,超过过去53年的总和。2007年,我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达7500亿元,全年建成高速公路近8300公里,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42.3万公里,使乡镇通公路率达98.54%,建制村通公路率达88.15%。  相似文献   

14.
在2003~2007年五年期间,我国公一路建设取得瞩目成就,共建成高速公路2.8万公里,超过过去15年的总和;新改建农村公路130万公里,超过过去53年的总和。2007年,我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达7500亿元,全年建成高速公路近8300公里,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42.3万公里,使乡镇通公路率达98.54%,建制村通公路率达88.15%。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6月2日,甘肃省35个重点交通建设项目集中开工。此次开工的交通建设项目总体分为"5+24+3+3",其中,作为经济动脉的5条高速和一级公路建设里程523公里、投资604亿元;连接市、县和重点景区的24条普通国省道建设里程1126公里、投资64.3亿元;提升公路服务水平的3个服务区改  相似文献   

16.
东北吉林2011年,吉林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投资290亿元,比上年增加28.9亿元。力争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00公里,通车总里程达到2250公里;投资18.5亿元,新改建一、  相似文献   

17.
轨道交通是一种准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其特点是投资需求大、运营收益低、回收期长,政府面临建设投资和运营补贴的双重压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新兴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收益不足以支付运营成本的情况下,如何形成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达到吸引社会资本的目的,这是PPP模式运作的关键。文章结合北京、深圳、淮安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对轨道交通PPP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8.
交通建设具有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大等特点,主要以政府投融资为主,其具有的自然垄断性和投资专用性,要求公路行业政府主管部门必须对公路建设投资的合理性与效率性进行有力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交通工程造价监督管理必要性认识,健全交通工程造价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交通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对交通工程造价监督管理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水路交通投融资的特征和国外水路交通投融资渠道等方面入手分析,初步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制定水路交通投融资政策的导向--水路交通投资项目划分为非经营性(公益性)项目、经营性基础项目和经营性一般项目三大类,三类投资主体分别为政府,政府、企业或个人多元化结合,企业或个人.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水路交通投融资政策导向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路交通投融资的特征和国外水路交通投融资渠道等方面入手分析,初步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制定水路交通投融资政策的导向——水路交通投资项目划分为非经营性(公益性)项目、经营性基础项目和经营性一般项目三大类,三类投资主体分别为政府,政府、企业或个人多元化结合,企业或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