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交通》2006,4(1):52-54
武汉作为国家中部地区崛起的重点发展城市,在城市发展模式、交通系统整治等方面的经验备受广大城市交通规划工作者关注,由此,本期特刊载《交通需求管理在武汉市跨江交通中的应用》一文,同时,邀请部分编委和专家就“武汉交通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希望对武汉的交通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通勤交通问题是困扰大城市发展的普遍难题,城市通勤交通服务水平的提升是建设高质量交通体系、人民满意交通的关键点。通过手机信令数据进行职住地识别,获取通勤OD数据,分析北京市总体职住分布和通勤交通特征,深入挖掘45 min通勤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聚焦重点地区,对北京市大型居住组团、重点就业功能区以及新城地区职住分布和通勤交通特征进行分析,剖析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发展对策与建议:1)提高区域内用地混合度,提升区域职住平衡水平;2)提高新城与中心城区轨道交通运行组织水平;3)持续推动新城产城融合发展,推动新城基础设施完善优化和公共服务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3.
交通承载力分析方法,是针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重点地区土地开发,从交通系统视角对土地开发规模进行校核、评估和指导,并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建议,以促进重点开发地区的科学建设。在给出交通承载力分析方法总体思路,综合考虑各交通系统情况下,重点给出道路系统交通承载力分析方法,为城市规划设计技术人员提供城市规划和设计考虑的依据,为交通规划设计技术人员提供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依据,为领导决策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交通承载力分析方法,是针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重点地区土地开发,从交通系统视角对土地开发规模进行校核、评估和指导,并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建议,以促进重点开发地区的科学建设.在给出交通承载力分析方法总体思路,综合考虑各交通系统情况下,重点给出道路系统交通承载力分析方法,为城市规划设计技术人员提供城市规划和设计考虑的依据,为交通规划设计技术人员提供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依据,为领导决策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析道路网交通承载力影响因素,建立基于时空消耗法的道路网交通承载力基本计算模型。 根据未来重点 地区城市道路网交通承载力的要求,探究重点地区土地开发强度的合理性,从降低土地开发强度和增加交通设施供 给等方面对重点地区土地开发提出优化调整建议。 最后以中山市博览中心商圈为例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交通在新型城镇化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分析交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十分重要.以西部地区为例,构建交通系统和城市系统两个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对两系统的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在2008—2017年不断上升,但上升速度减缓,未来城市系统的发展将超越交通系统,交通建设会成为未来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点.西部地区两系统发展不均衡,呈现出南强北弱、东快西慢的发展特点,西部地区整体发展勉强协调,但西北多数地区仍处于发展不协调状态,缩小地区内部区域间发展差距是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关于今后我国发展的重要思想,落实到交通发展战略上,就是在交通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有重点,要加快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大型机场、现代化港口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同时注意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协调,东西部地区、城乡交通发展相协调,交通基础设施与运输装备、人力资源相协调,要更加重视对土地、能源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改革交通投融资体制以保证可持续发展,要保证交通安全,减轻人民群众负担,提高交通运输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由于我国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交通建设的发展、交通重点目标的调整及交通工程设施结构的变化,使得国防交通物资在储备布局、储备结构和储备模式等方面与新形势下交通保障任务不相适应,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优化储备布局:加强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在敏感地区、边疆省份以及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填补储备空白,建立中心库-预置库的新型储备模式;完善储备结构:加强储备物资的更新换代工作、增加新型保障器材、加大配套物资储备;创新储备模式:使储备主体多元化、储备形式多样化、储备物资基地化,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国防交通物资储备体系、提高国防交通物资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主要城市群和都市圈地区的铁路客流已呈现从长距离、低频次、低时间价值向中短距、高频次、高时间价值的特征转变。对比国际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指出中国城市群区域轨道交通网络布局存在结构性短板,探索四网融合发展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城际交通结构。基于长三角地区城镇空间和城际客流需求特征,提出聚焦人的出行全过程的发展内涵,明确了四网融合的发展重点和路径。网络层面,重点在都市圈和市域范围内实现城际铁路与市域(郊)铁路两网合一,共享通道和统一运营;枢纽层面,强化多点布局,注重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以及站城融合、低碳高效的绿色集散模式。最后,提出四网融合的发展机制应逐步从国家事权走向地方主导,需要在企业运作、跨地协作、运服合作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随着苏南城镇群的迅速发展兴起,苏南交通发展面临新的问题。文章通过苏南地区和德国北威州的对比,总结了目前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征、交通需求趋势,分析了交通供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苏南交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浦西外滩地区交通拥堵、越江交通瓶颈制约等问题,上海制定了井字型通道规划建设方案.在此背景下,文中分析了虹口区交通发展现状、井字型通道建设影响,提出虹口区交通发展的调整目标和综合框架,并进一步提出了构建交通主轴、合理布设井字型通道出入口、北外滩路网衔接、四川北路地区公交化和大柏树人行系统改善等交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国土空间综合交通体系发展全域、全空间、全要素的交通需求转型以及共同和差别化的发展新趋势和重点课题,提出了国土空间交通体系发展的新理念和新目标以及交通发展政策转变的新要求,分别从城市群、都市圈、市域和中心城区等空间层次分析了国土空间综合交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3.
慢行交通是公众出行不可缺少的交通方式,但是从交通空间分配来看,慢行空间却是最易被忽略或被其他交通方式挤占的,慢行交通规划在上海尚处于探索阶段。选取临空地区这一具有典型慢行交通发展需求的区域,通过公众意愿调查充分了解本地慢行交通需求,在借鉴国内外规划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切合临空地区特点的慢行交通发展策略,通过与道路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以及地区开发规划紧密衔接,探索实践了"以人为本"的慢行交通规划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山西交通科技》2009,(6):47-47
经交通运输部五方面综合评估,11月6目认定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黄土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为交通运输部“十一五第三批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表明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已成为黄土地区集科研、生产、人才培养与交流为一体的“产学研用”基地。  相似文献   

15.
启示     
包括机动车交通组织,公交车交通组织(突出公共交通之必需),自行车交通组织,步行交通组织以及标志、标线、信号灯等。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有不同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山西交通科技》2013,(5):F0002-F0002
<正>近日,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李正印厅长一行到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进行了调研。李正印一行实地考察了山西省交通科学园新建项目进展情况,在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南区查看了岩土与隧道实验室、黄土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高度集中的地区,同时也是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较高的地区。突发事件的不可预测性和随机性对自然灾害下城市应急交通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降低自然灾害给城市带来的损失,有序实施交通管理,提高应急疏散效率,对比分析国内外突发事件应急疏散中交通行为与交通仿真技术应用。重点聚焦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以及灾后相关研究,探寻国外先进研究方法在中国实际环境中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数字中国、交通强国、新基建战略叠加,在此背景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了交通基础设施、管理服务模式深刻变革。面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新形势以及智能交通发展新需求,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阐述了新一轮国家智能交通发展顶层战略。提出推动交通设施设备升级、交通治理能力提升、城市运营组织柔性协同、物流运输高效安全服务、出行服务品质化提升、产业生态多元化发展等六大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导向和路径任务。聚焦智能交通发展瓶颈问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推进重点建设、推动升级、鼓励示范、创新应用等四类重大行动示范,由点及面推动形成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新格局,实现未来5~15年中国智能交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交通》2013,(3):102-103
为深入推进珠三角地区一体化和广佛同城化,佛山市率先在全国组织编制了地级市交通白皮书——《佛山市交通发展白皮书》。该白皮书作为全市综合交通发展的纲领性政策文件,明确了佛山市城市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交通基础设施的总体布局、投资导向和行动纲领,交通体制改革、法制建设、综合管理等一系列指导方针和政策策略。  相似文献   

20.
沿江地区客运需求增长迅猛,城际间客运交通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进行沿江地区城际快速轨道客运系统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研究了沿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群发展、交通发展等特征,提出了符合沿江地区的轨道交通规划的原则、方法;通过分析沿江地区的空间节点、交通走廊,初步得出了沿江地区的轨道线网基本形态,在此基础上,结合沿江地区的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明确线网主要节点和所要联接的区域,并作为线网布局规划的基础,最终形成了线网布局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