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结合隧道的狭长空间、通风条件、环境照度等特点验证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火灾探测系统的可行性。首先,根据隧道的尺寸对探测器镜头的焦距进行选型试验,试验表明,25mm焦距的探测镜头对该隧道具有更好的远距离探测能力;其次,开展了公路隧道实体火灾探测试验,研究了隧道图像型火灾探测系统的探测性能,分析了探测距离、火源大小等因素对报警时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有效排除光源干扰,探测性能不受外界光照的影响;系统能够在10s内有效识别120m范围内火源并实现报警。  相似文献   

2.
内燃机燃烧过程光纤传感器光电探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青  张建华 《汽车工程》1997,19(6):352-356
论述内燃机燃烧过程新型光纤传感器光电探测技术研究的初步成果,介绍光探测系统的主要构成及其在燃烧探测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光纤探测系统对实现燃烧过程的燃烧时间、爆震、循环稳定性、温度及燃烧产物成分等多项燃烧特征的准确测量向步探测意义重大,光纤传感器是探测能力宽和具有良好发展应用前景的内燃机燃烧分析测试传感器。  相似文献   

3.
乘用车车内结构噪声治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车内噪声产生机理,阐述了车内结构噪声治理的试验与理论计算方法,建立了乘用车车内结构噪声治理的流程,主要包括车辆噪声振动测试、车内噪声产生原因分析、白车身有限元模态分析、白车身模态试验、车室声学分析、车身结构优化等.按照该流程进行了实际车辆车内结构噪声的治理,显著降低了车内结构噪声,提高了该车辆的NVH特性.  相似文献   

4.
车内儿童约束系统法规以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实验表明,正确使用合格的儿童安全座椅能够有效地预防、减轻道路交通意外带来的伤害。目前许多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对儿童安全座椅立法,强制其使用。我国国家标准GB27887—2011《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于2012年7月实施,文中通过对该法规的解读,对车内儿童约束系统的动态试验方法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对儿童约束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校车车内的空气质量是校车安全的焦点之一,校车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也是校车强制性检测项目。本实验室采用热脱附-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对当前市场上三种不同校车的车内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也可以较好地对其他车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6.
朱其文  张飚  朱旗 《天津汽车》2009,(12):41-44
约束带系统是儿童约束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关系到车内儿童乘员的安全。文章介绍了通过对不同儿童约束系统标准的研究,建立起符合标准的试验装置,并根据规定的步骤对约束带进行试验和判定。指出按照这种方法可完整地时约束带系统进行合理地评价,并可通过上述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来考核约束带系统的性能和质量,以保证儿童乘员的安全,为C-NCAP增加儿童安全座椅方面的测试内容做准备。  相似文献   

7.
李锋 《汽车实用技术》2022,47(1):98-101
为避免儿童被误锁车内发生悲剧,文章设计了一种儿童误锁车内报警装置。该装置主要由信号检测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控制模块和信号执行三个部分组成。通过各传感器模块的检测,当车内儿童因家长遗忘而滞留车内时,向车主人发送报警信息,同时车窗打开,车内播放预存家长视频安抚儿童情绪,从而使驾驶员及时发现被困儿童,减少儿童被误锁车内事件的发生,保障儿童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汽车产销量稳步发展的同时,儿童乘车安全的现状并不乐观,儿童乘员车内伤害事件频发,已经成为导致儿童意外伤害的罪魁祸首之一。其中,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存在着使用率低和误用率高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发检测车内儿童乘员状态的智能检测装置。智能检测装置可借助声音识别和视觉识别技术完成对儿童乘员状态识别,并根据状态识别结果和控制规则,正确使用汽车儿童约束系统(如儿童安全座椅约束系统等)。该智能检测系统将在很大程度上为车内儿童乘员提供有效保护,从而减少伤害。  相似文献   

9.
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车内噪声自适应主动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系统。用Elman神经网络对驾驶员耳旁噪声信号进行识别、预测,并用LSLL自适应信号处理方法对车内低频噪声进行主动控制。通过在稳态工况下对被测试轻型客车的试验研究表明,此系统能有效降低车内低频噪声。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大众对产品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除汽车安全属性之外,汽车车内VOC释放水平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目前行业有多种VOC检测方法,文章对四个车型的不同采样位置进行分析,得到了采样位置对车内VOC测试结果的影响。由测试结果可得,第一种与第二种采样方法测试得到的结果偏差较小,第三种与第四种与国标方法的测试结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车内噪声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噪声控制方法采用较大阻尼比的材料,利用隔声、隔振技术,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来控制噪声,但往往与汽车轻量化的目标相矛盾,且效果也不十分理想。因此,车内噪声的主动控制技术成为近几年人们研究的重点。本文阐述了汽车车内噪声的产生机理和传统的控制方法,并对主动控制方法和仿真测试技术在汽车减振降噪领域的应用作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NVH性能是影响车辆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某SUV车型加速过程中在发动机转速为2600 r/min时存在明显轰鸣声,严重影响车内乘员舒适性。通过道路上车内噪声的测试与分析、模态分析、CAE分析等方法对轰鸣声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确定该轰鸣声是由车身风挡横梁下板的局部结构振动和空腔声学模态耦合引起的。通过提高车身风挡横梁下板局部刚度改变结构振动的固有频率,避免了风挡横梁下板振动与声腔模态耦合。对风挡横梁下板进行局部改进后,道路试验结果表明车内轰鸣声得到明显改善,噪声降低5d B(A)左右。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发动机转速的车内有源消声控制策略和自适应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测试分析某轻型客车车内噪声特性的基础上,根据车内噪声主要峰值频率与发动机转速密切相关的特点,提出以发动机转速信号来构造车内有源消声系统初始次级声源参考信号的方法,研究基于该方法的车内有源消声控制策略和自适应控制算法,构建车内有源消声系统。通过对某轻型客车进行有源消声的试验研究表明,该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并可显著降低由发动机振动和噪声辐射引起的车内低频噪声频谱中主要峰值处的噪声,在不同发动机转速下,使驾驶员耳旁噪声降低10dB(Lin)左右。  相似文献   

14.
汽车的进气噪声能够直接影响车内的噪声水平和声品质。在车内动力感声品质研究过程中,需要借助进气噪声能量增强车内噪声的动力感,在发动机半消声室单纯测试进气噪声的传统方法无法满足汽车声品质研究需要。因此,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在整车半消声室NVH底盘测功机上同时获得进气噪声和车内噪声的方法,通过现场测试人员的主观感受和测试数据的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能够获得相对纯净的进气噪声;并对研究车型急加速工况下的进气噪声和车内噪声品质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4个典型的声品质客观参量的对比分析发现进气噪声是车内动力感声品质实现中比较优秀的噪声源,其研究对汽车声品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轻型客车车内噪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左言言  曾发林  郭建新  王昊 《汽车工程》2000,22(3):204-206,191
本文利用声场分析技术和谱分析技术对轻型客车的车内噪声进行了测试分析,识别出车内噪声的主要噪声源,在声源识别的指导下,采取了探索性的降噪措施,使车内噪声级有了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利用声压测试技术对某轻型客车车内声场进行了测试分析,找出了影响该车车内噪声的主要因素,根据识别结果,采取了有针对性的降噪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某乘用车整车怠速抖动问题,通过振动测试和频谱分析确定抖动抱怨频率,采用刚体模态试验方法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测试,进一步分析怠速抖动产生的原因;基于转速控制方法研究不同怠速转速下的车内振动情况,给出怠速转速调整的推荐方案并进行实车验证。该研究对解决整车怠速抖动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某商用车型的怠速车内噪声问题,通过怠速整车测试车内噪声的频率分析方法,识别了对于该车型怠速车内声品质有显著影响的噪声频率峰值。结合风扇转子动平衡的物理特点,应用三点加重法搭建发动机电子风扇动平衡测试台架,通过频率计算确认了风扇是该车型怠速车内噪声存在轰鸣感的直接激励源,并通过不同动平衡值的风扇与车内噪声测试的结果,确认了动平衡值与整车车内噪声的关联性,形成了完整的电子风扇动平衡值的目标定义方法。最终,通过降低风扇动平衡值进而显著改善车内噪声效果,并为整车车内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性能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汽车在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儿童安全问题,尤其是由于成人的疏忽而导致儿童被遗忘在车内最终导致死亡的事件频发。针对该问题也曾有研究人员利用不同的软件设计出基于STM32F103、基于MCS-51以及基于ATmega16的防滞留系统等。文章则是基于Arduino系统的原理以及方法设计了一套用于防止儿童被滞留车内的报警系统,并通过模拟实验初步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探究关门压耳感的影响因素,进而解决目前车门关闭时车内压力过大的问题。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cm+的重叠网格技术分析关门时不同车门开度对车内峰值压力的影响。将不同车门开度的瞬时速度作为仿真计算的输入,得到该车型关门耳压计算值,并通过试验测试相同状态下实际关门耳压。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对比显示车门开度35°与70°状态下得到的关门耳压基本一致,车门开度对关门时车内峰值耳压影响较小。在以后的测试和仿真模拟过程中可以快速提高仿真研究的进度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