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以湖北黄冈兰溪河大桥施工为背景探讨灰色系统理论在桥梁施工控制中的应用.GM(1,1)模型是灰色系统理论中最具代表性且应用最广泛的灰预测模型,SCGM(1,h)模型作为GM(1,1)模型最有力的发展模型在许多领域已得到成功应用.文中采用SCGM(1,1)模型结合具体工程,预测各梁段预拱度及应力值,通过与实测值的对比,验证了此模型应用于桥梁施工控制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寸滩水文站是长江上游的主要控制站,分析可知,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年降水量的减少和气温的下降,年最高水位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本文将灰色系统理论与马尔科夫链理论相结合,以1940年至2003年寸滩站年最高水位序列为研究对象,建立灰色马尔科夫预测模型.从预测结果看出,所建灰色模型大体反映了年最高水位的下降趋势,而经过马尔科夫模型对预测误差进行修正后,模型预测精度提高,计算值与实际值吻合良好.对其他站年最高水位的模拟分析表明,模型精度能满足年最高水位预报要求.说明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可以应用于长期预报中.  相似文献   

3.
对灰色GM(1,1)模型进行了改进,通过函数变换改变序列的光滑度,以积分逼近值代替均值作为相邻时间间隔增长量,以提高发展系数精度,从而得到了比原GM(1,1)模型模拟精度高和适用法范围更广的新模型.并以苏北运河船闸历年累计货物通过量为实例,运用原始模型与改进模型对船闸通过量进行预测,预测值与真实值相比较后,证实了文中改进的灰色模型精度较高,适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4.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灰色模型参数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奇异值分解的GM(1,1),GM(1,N)等灰色模型参数估计方法,该方法在进行奇异值分解时,借助2个辅助矩阵将奇异值分解矩阵分解为多个矩阵之积.研究了该估计方法下对原始序列进行数乘变换后参数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奇异值分解的优点,回避了由于最小二乘法给灰色模型带来病态性的缺点,提高了模型的稳定性,同时还减少了计算量.  相似文献   

5.
依据预测控制理论的基本算法及原理,利用灰色理论形成误差序列,建立了GM(1,1)模型.结合一铁路2号特大桥连续梁的现场施工控制,探讨研究了灰色系统理论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寸滩站年最高水位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寸滩水文站是长江上游的主要控制站,分析可知,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年降水量的减少和气温的下降,年最高水位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本文将灰色系统理论与马尔科夫链理论相结合,以1940年至2003年寸滩站年最高水位序列为研究对象。建立灰色马尔科夫预测模型.从预测结果看出,所建灰色模型大体反映了年最高水位的下降趋势,而经过马尔科夫模型对预测误差进行修正后,模型预测精度提高,计算值与实际值吻合良好.对其他站年最高水位的模拟分析表明,模型精度能满足年最高水位预报要求.说明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可以应用于长期预报中。  相似文献   

7.
将灰色模型与马尔科夫链结合,建立了针对道路交通事故预测的灰色马尔科夫模型.既可以发挥灰色系统预测精确的特点,又可以利用马尔科夫链对准确预测波动性数据的优势.在灰色马尔科夫链模型的算法基础上,进行灰色马尔科夫链预测系统的设计.用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次数的数据进行预测验证.结果表明.灰色马尔科夫链模型能很大的提高预测的精度和效果,符合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速公路合流区通行效率降低、车辆延误增加、整体服务水平下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限速和换道控制的高速公路合流区车流密度优化模型.首先,换道控制通过预测瓶颈容量和交通需求为联网车辆(CAVs)提供变道建议,优化合流区上游的车流密度,减少瓶颈容量下降的影响;其次,基于换道控制下的合流区瓶颈容量以及匝道的交通流密度,确定修正前的可变限速值;再次,利用基于细胞传输模型的反馈进行变限速控制,实时控制交通瓶颈上游流量以保证换道区密度收敛到最优平衡点,得到修正后的可变限速值;最后,选择元胞传输模型作为基础交通流模型对合流区进行换道控制,采用中观多车道元胞传输模型模拟合流区主线换道行为及换道控制对合流区交通流运行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与无控制方案和VSL控制方案相比,协同控制的平均旅行时间分别降低了58.55%、35.68%,平均流量分别提高了9.09%、2.35%,协同控制在通行效率、交通安全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针对一种模型跟随自适应算法(DS-AMFC),利用线性神经网络预测系统输出与模型输出之差为控制信号的计算提供较准确的偏差值,用该估计的偏差量进行控制。同时,把控制的误差引入控制信号,在输入信号频率较高时仍具有跟随模型的能力,鲁棒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由于传统的灰色GM(1,1)模型预测精度不高,以牛顿插值法函数对初始序列背景值进行优化提出了改进模型。以武汉市某等截面连续钢箱梁桥现场荷载试验为工程依托,通过分级加载实测挠度与理论计算挠度差值为初始数据列,来预测下一级加载实测挠度。基于牛顿插值法灰色GM(1,1)改进模型与原始模型预测的数据平均相对误差减小了2.4%,预测第六级加载弹性挠度值减小2%。结果表明,基于牛顿插值法对初始序列背景值优化的改进模型在大型桥梁荷载试验中预测下一级实测挠度值的精度高、可靠性好。  相似文献   

11.
在交通量预测中,社会经济指标数据是最基础的预测数据,研究了灰色预测模型在社会经济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并进行了具体的应用,实践证明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自行车换乘需求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预测城市轨道交通站的公共自行车换乘需求,在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公共自行车换乘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非集计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二元Logit公共自行车换乘选择模型,模型命中率达到85.6%.选取上海轨交11号线汽车城站作为案例,对预测方法及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预测路基沉降的一种新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多级加载的施工方法使路基沉降曲线呈“台阶状”发展。结合相对时间坐标系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指数预测模型及其分级预测方法,并对双曲线模型进行了推广。改进的模型比原模型少一个参数,更适合于荷载恒定期的沉降预测,特别是工后沉降预测。应用改进的模型对苏嘉杭高速公路近三年的工后沉降观测数据进行了拟合和预测,验证了拟合和短期预测的精度,并对两种模型的中长期预测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OLAM是联机分析处理与数据挖掘的有机结合,本文以高速公路收费数据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OLAM实现高速公路交通量多维预测的方法.该方法构建了多维数据雪花模型,建立起收费数据的数据仓库并得到交通量多维统计结果;在构建季节ARIMA预测模型过程中,检测出因节假日、恶劣天气导致的交通量异常值并对模型进行修正;最后利用修正后的模型实现了交通量的预测.与一般季节ARIMA模型相比,修正后模型的白噪声方差和AIC值显著降低,数据拟合程度明显提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其中MAE和MAPE分别为50.43和1.59%,能够满足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利用收费数据分析、预测交通量时空变化趋势的要求,从而为制定各项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分析沥青路面工程项目的质量特点和现行质量控制中数理统计方法的局限性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沥青路面质量控制方法,建立了GM(1,1)模型,并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针对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引入新陈代谢预测模型的概念,对GM(1,1)模型作了适当的修正,使得模型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更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6.
停车需求预测是城市停车研究的核心问题,以往的各种停车需求预测模型多以建筑规模来求得停车需求。通过停车需求与项目自身吸引和产生的诱增交通量,以及与土地利用等关系的分析,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项目诱增吸引产生交通流的停车需求预测模型,并通过实例检验拟合该模型。  相似文献   

17.
RBF神经网络预测水泥水化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BF神经网络对水泥水化热进行预测,根据水泥水化热的影响因素,建立了12个输入节点、1个输出节点的RBF神经网络模型.通过27组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与BP神经网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预测效果明显优于BP神经网络,前者不仅预测速度快,而且预测精度高,相对误差小于4%,在水泥水化热预测中具有...  相似文献   

18.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外汇汇率时间序列,从时间序列中获得正确的、隐含的、潜在的信息对于金融领域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数据挖掘中的ARIMA模型,以某银行的外汇汇率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差分方法和建模规则,对外汇的卖出价进行了建模与预测。通过与逐步自回归预测模型相比较,ARIMA模型对外汇汇率时间序列数据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GM(1,1)模型对重庆市高速公路重特大交通事故次数进行预测。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把握原始数据的发展趋势,进而定义适当的序列算子,对算子作用后的序列建立GM(1,1)模型。通过预测结果的精度检验,可以说明:适当的序列算子可以提高预测精度。这一方法简单实效,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介绍影响轨道交通周围地面振动的主要因素,振动预测模型方面的问题,详细论述国内外振动数学预测公式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以及对预测模型和公式发展的展望。目前模型和公式考虑的工况少,准确性不高,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考虑更多的工况,并结合更多工程实测数据修正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