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铁路标准是支撑中国铁路"走出去"的重要技术基础。对照"走出去"目标国本地化需求,通过开展中国铁路标准"走出去"适应性研究,促进中国铁路标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铁路"走出去"工程,是深化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详细介绍中国铁路标准"走出去"适应性研究的必要性、原则、主要内容与方法,提出更好地开展中国铁路标准"走出去"适应性研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对"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网络空间演变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深入研究这一问题,从地理空间视角出发,借助高速铁路列车时刻表数据和高速铁路网络分布地图,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高速铁路连接网络体系格局特征,用空间句法研究节点城市铁路网络空间形态.研究结果表明:(1)...  相似文献   

3.
由单级电子放大器中"接地"问题的处理,研究三级电子放大器"接地"方案,指出处理电子电路"接地"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尽量使"地"具有理想的零阻抗和尽量避免形成地环路。  相似文献   

4.
"地铁+物业"综合开发是补贴轨道交通运营亏损,解决其建设融资难的重要途径。研究"地铁+物业"综合开发模式,是一项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结合广州市的开发实践,提出了"地铁+物业"综合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3月1日,中国工程院召开"中国标准2035"重大咨询项目启动会议。院党组书记李晓红以及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秦宜智,国家标准委等单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赵宪庚副院长主持。秦宜智强调,开展"中国标准2035"研究意义重大,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部署的具体体现,是国之大事。要求"中国标准2035"研究立足全局、务实推进。一方面,在研究内容上,要立足全局,做好定位、定向、定量、定域和定论研究。另一方面,在研究方式上,要务实  相似文献   

6.
董杰 《铁道工程学报》2012,(6):100-103,125
研究目的:一批日渐投入运营的新型铁路客站的设计日均小时发送量和高峰小时发送量均较高,使得铁路客站的流线设计得以重视。专为来自于地铁的换乘客流设计的"地下进站"流线无疑是缩短换乘流线的最佳模式。因此,研究和设计"地下进站"流线是必要的。研究结论:(1)铁路客站的流线模式向着"通过式"转变;(2)铁路客站地下进站设计应尽可能缩短旅客的换乘距离;(3)"地下进站"流线应考虑设计预留,并合理利用铁路客站有限的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7.
武汉地处国家铁路网的"天元"位置,是全国六大路网性客运中心之一,新建武汉站既是武汉铁路枢纽"三主两辅"客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重要的公共性基础设施和对外"窗口"。对武汉站选址决策过程进行回顾,并对站区规划进行系统研究,充分体现新时期大型铁路客运站建设"以人为本、方便旅客"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8.
微型桩是一种新型边坡支挡结构,地震中耗散能量较多,在边坡工程抗震抢险中被优先使用。目前微型桩的研究主要为静力特性的研究,对其动力特性的研究较少。运用数值软件FLAC3d对平行布置微型桩和"人"字形布置微型桩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两类微型桩在地震作用下弯矩呈现"S"形分布特点,剪力呈现"〉"形的分布特点;当地震波峰值加速度0.4g时,地震作用对两类微型桩的弯矩和剪力影响较小,当地震波峰值加速度≥0.4g时,地震作用对两类微型桩的弯矩和剪力影响较大;"人"字形微型桩同平行微型桩相比桩身弯矩较大、剪力较小,"人"字形微型桩的抗震承载能力更强,抗震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边疆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研究不仅是一个理论课题,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与实践课题。基于边疆民族地区独特的教育体系内容及形式的建构,阐释教育与扶贫"共生"的内涵及其在攻坚克贫工作中的"精准"运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轨道建设,尤其是轨道沿线土地开发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规划的角度引入"灰色用地"规划的策略,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研究结论:本文通过对"灰色用地"规划方法的分析研究,结合苏州轨道2号线高铁站点周边的用地规划,提出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影响区域内的土地进行动态的"灰色用地"规划,可以减少规划修改的频率,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和利用效率,体现轨道交通的市场属性,实现轨道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铁道知识》2010,(2):4-5
<正>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是集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工程监理、工程检测、科研开发、工程总承包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勘察设计企业,拥有国家颁发的各类甲级资质近20项,并持有商务部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证和北京市科技研究开发机构等证书。通过了ISO 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是"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诚信单位"、"质量信得过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是北京市首批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12.
工程实际中接触的土大都处于非饱和状态,非饱和土研究影响广泛。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对1998年~2018年近20年间国内发表的非饱和土文献进行搜集。基于文献计量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搜集的论文集分别从产出时间、期刊分布、高被引作者、合作研究、主题聚类等层次进行全面梳理。结果表明,非饱和土领域研究的核心人物、机构已经形成且之间交流较为密切,他们为非饱和土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非饱和土领域研究成果总体质量较高,聚焦在"土水特征曲线研究"、"强度特性研究"、"本构模型研究"及"工程应用研究"等四个方面。非饱和土领域研究处在体系完善阶段,其发展应注重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正>在广泛征求国家有关部门、中国铁路总公司及路内外专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国家铁路局近日编制完成了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并提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十三五"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五年。按照国务院关于做好"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2015年将启动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研究编制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是确定规划方案的重要基础。为做好这项工作,国家铁路局按照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的要求,组织科研单位和专家开展了一系列相关课题研究,围绕促进铁路改革发展、构建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建设综合客运枢纽是解决城市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高铁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高铁型综合客运枢纽的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公益与效益之间的平衡、铁路与地方之间的融合等问题。本文在总结高铁站枢纽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相关政策进行探索和研究,力求创新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有益的创新性实践。研究结论:(1)高铁站枢纽呈现出交通一体化、土地集约化、功能综合化的发展趋势;(2)高铁对沿线城市的发展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其给城市带来的"高铁红利"最终要靠高铁站枢纽建设来实现;(3)以"政策导向"为支撑,以"多方共赢"为目标,以"管理创新"为保障,创新性地进行高铁"全线统筹",是解决当前高铁站枢纽建设困境的有效方法;(4)本研究结论可为高铁站枢纽及类似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融合艺术设计教育资源 为实践教学提供机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的大环境下,培养既"专"又"多能"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是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艺术设计教学中如何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实现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是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者热议的话题。笔者通过参与学院"静态作品动态的展示"这一课题的探索研究发现,通过整合校内固有的各类别艺术设计教育资源,也能为实践教学提供机会和条件。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的薪酬制度改革是顺应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举措。本文的研究主要依据"公平理论"及"激励强化理论",认为薪酬改革要从基层一线员工做起,使薪酬设计在公平的前提下起到激励作用,推动企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铁路外部环境安全是铁路运输安全的基础.针对铁路外部环境隐患治理难点,调研安全隐患管控现状,从"人防"、"技防"、"物防"建设入手,探索隐患监控手段,研究有效管控措施,规范完善整治流程.通过综合利用卫星遥感、车载实景拍摄、无人机、及移动信息采集等技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8.
提升服务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铁路大型养路机械专业如何有效地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型养路机械专业特点和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了适合本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发挥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从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不断调整的趋势出发,说明在线网规划中对前期的战略性研究存在不足。结合《重庆市轨道交通发展纲要(2011—2020)》的编制,探讨对线网规划修编进行前期研究的作用、内容和研究方法,指出:前期研究是指导调整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的纲领性文件,需要在"目标-实施一体化"的框架内,重点探讨轨道交通线网发展的目标、战略途径、重大行动和保障体系;应采取"系统分析+意愿分析"论证轨道交通的发展目标,以多元化的效率目标来综合审视线网规模,以"两个一体化"(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一体化、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一体化)来统筹线网形态布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兰州至中川机场城际铁路中川机场站的设计和多方案的论证,探讨如何实现中川机场站综合交通枢纽铁路、航空、公路运输的有机衔接,旅客运输的"零换乘"和"一体化"。研究表明,综合交通枢纽的一体化是我国综合交通枢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