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为改善城市公交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提高其对交通方案评价的可靠性,分析了CUBE软件PT模块的运行机理,考虑西安市公共自行车的大规模使用和城市交通模型PT模块中未包含公共自行车出行方式的不足,在原有的PT模块基础上增加了公共自行车接驳和换乘模式,提出了一种包含公交、公共自行车、步行共三种出行方式的改进的公交预测模式。以西安市高新区BRT线路规划为例,对改进的公交预测模式进行了应用。改进前后的预测数据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添加公共自行车模块后,3条BRT线路连接小区的数量分别增加11个、12个、18个,与常规公交的换乘量分别增加7.5%、8.1%、9.3%,全天客运量分别增加9.2%、10.2%、13.6%,准确反应了公共自行车在改善公交接驳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曹兰生 《综合运输》1994,(10):21-23
<正> 关于港口管理体制的改革,就沿岸大部分港口来看,包括三个层次的问题,即中央(以交通部为主)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地方政府与港务局的关系;港务局与所属装卸企业的关系。三个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通过分析乡镇密集区域至主城出行、组团间出行以及组团内出行各层次出行特征,然后以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为例,从与三大主城对接、组团间以及组团内联系三个层面对公共客运网络的构建要求,梳理出区域快线、区域干线、组团支线三个层次公共客运网络。最后根据"枢纽锚固、网络分层、逐层展开"思路,串联经济区各乡镇,助力经济区空间格局形成。  相似文献   

4.
我国收费公路发展规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收费公路在我国公路网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公路收费始于80年代初广东省为解决公路交通极度拥挤问题利用集资贷款修建的广州至深圳、珠海的公路桥梁,随后集资和贷款修建公路的方式逐步被有关部门认可和采用。国家先后颁布了有关政策和规定,1998年开始实施的《公路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引导国内外经济组织依法投资建设、经营公路;国家允许依法设立收费公路,同时对收费公路的数量进行控制。 公路虽然是公共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但政府的公路投资严重不足。为了加快公  相似文献   

5.
目前,公共自行车在大中型城市蓬勃发展,同时也暴露出租赁点停车桩和车辆配置数量不合理等问题。为使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循环运行效率提高,租赁点停车桩和车辆初始数量的安排至关重要。本文借助交通调查对现有租赁点的高峰小时借还车数进行统计,建立租赁点车辆优化配置双层规划模型,求解各租赁点最佳公共自行车数目和停车桩数目。并以成都市凯德广场片区作为实例进行分析,最终优化了10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停车桩和车辆的配置规模。  相似文献   

6.
如何建立一个严密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如何作好工程质量管理和监控作用,要从加强"三个层次"的控制,即政府监督,项目(施工)监理和企业自检抓起,要在建立公路监理制度上,逐步建立起三个层次的管理体制,确保公路工程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游艇发展主要有三大障碍:‘第一是政策相对空白和滞后'、‘第二是各地政府对公共游艇码头岸线还缺乏规划'、‘第三就是对游艇认识存在偏差'。"郑炜航说。  相似文献   

8.
<正> 深圳公共中小巴的存在和发展,对改善深圳市公交供需关系,促进经济高速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概述 公共中小巴属于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大型公共客车的重要补充部分。深圳公共中小巴经历了起步、发展、稳定及减量淘汰、总量控制四个阶段。 深圳自1989年正式开通第一条公共小巴线开始,到1995年7月,发展到线路137多条,车辆3951台。深圳公共中小巴的发展从一开始就走向市场,政府不出一分钱,这是一种创举。公共中小巴的存在,改善了深圳公交供给,使得深圳的公交出行  相似文献   

9.
<正> BOT作为一种融资途径,能吸引大量国际商业资本和私人资本投入公共基础设施,减少避免政府的财政负担、债务风险,同时还有利于提高项目的运作效率和缩短建设周期等。BOT投资方式已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并进入试验性阶段。其中:中国政府已确定把同三国道主干线广东省的阳江至电白高速公路作为公路建设BOT投资方式试点项目之一。 在采用BOT投资方式运作过程中,政府和BOT投资者是项目组织实施的两个主体,如何合理地在两个主体之间分配风险,是BOT项目成功的关键。风险分担问题上国际通常做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枢纽,是人们认识城市的首站;有特色的交通枢纽能为该城市带来深刻印象。公共艺术有装点空间、传达艺术的功能;以公共艺术作为载体,从呈现地域文化、显示城市独特的人文精神目的出发,在交通枢纽的设计中利用此优势,将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文特色和地域风貌因子融合到城市交通枢纽空间的设计中十分必要。本文对中外城市交通枢纽公共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并从地域性的角度出发,研究国内外交通枢纽的公共艺术表现,从城市的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入手,探讨公共艺术与城市交通枢纽的关系。总结出目前城市交通枢纽的地域性表现为:提炼自然环境的特点,传达历史文化的符号,弘扬城市精神的载体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