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离散变结构控制理论中的离散趋近律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可期待原点稳定性的趋近律—离散变速趋近律,其特点是与系统状态范数成正比,并能够产生扇形切换区。以变速趋近律和传统趋近律为基础,形成一种具有良好性能的组合控制策略。将该组合控制策略应用于UUV舵机系统的无刷直流伺服电机的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无论是否存在外部扰动的影响,所设计的控制器对给定位置信号都具有很强的跟踪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趋近律方法的永磁同步电机滑模速度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秋  袁雷 《船电技术》2016,36(1):74-77
为了提高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调速系统的动态品质,提出了一种基于趋近律方法的滑模速度控制策略。为了解决传统指数趋近律所存在的缺点,文中首先设计了一种改进的指数趋近律算法,该方法能够根据系统状态距离平衡点的远近而自适应调整趋近律速度;基于改进的指数趋近率设计了适用PMSM调速系统的速度滑模控制器。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舰载遥控武器站的发展情况,分析了遥控武器站控制系统的优化方向,针对遥控武器站跟踪射击状态下存在的随机扰动问题,设计了一种改进的趋近律,以解决传统趋近律滑模面趋近时间和系统抖振之间的矛盾,提高系统响应快速性。基于改进趋近律设计了适用于舰载遥控武器站控制系统的速度滑模控制器。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对舰载遥控武器站算法优化具有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种DVSC设计方法在舰船航向控制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瑜  吴汉松  汪雄 《舰船电子工程》2007,27(3):71-73,166
运用变结构的理论和设计方法对舰船航向的问题进行离散变结构设计,对准滑动模态的存在条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运用基于离散变速趋近律的变结构控制设计方法对舰船航向进行了研究和设计,运用仿真证明了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水下机器人-机械手一体系统需要快速、准确实现预定轨迹跟踪以实现作业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指数趋近律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以期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与控制精度,并减小系统抖振,实现对系统运动轨迹的控制。为此本文首先建立水下机器人-机械手系统整体动力学模型,并基于指数趋近律和滑模变结构控制建立系统的控制器,通过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验证。然后在Matlab环境中对水下机器人-机械手系统进行轨迹跟踪控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滑模控制系统响应快,控制误差小,能够有效地实现水下机器人-机械手系统的运动轨迹控制。  相似文献   

6.
陈颖 《船电技术》2006,26(5):19-22
研究基于趋近律方法的离散变结构控制设计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趋近律,可以稳定于原点;并与模糊调节技术相结合设计了扰动估计器。将所提方法用于直流伺服系统的控制,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可以有效减弱抖振,并使伺服系统具有良好的跟踪能力和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水下遥作业系统的协调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带缆水下机器人和机械手组成的水下遥作业系统协调作用实现预期运动的问题,改进了传统的滑模控制算法,用模糊算法动态调节滑模控制器的指数趋近律的两个参数,达到削弱抖震的效果,较好地跟踪系统的轨迹,实现水下机器人和机械手的协调控制。结果表明基于模糊动态调整滑模指数趋近律的方法能够改进系统的控制性能,在机器人和机械手共同运动时能克服系统的误差和外界扰动,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欠驱动船舶的曲线航迹跟踪问题,首先采用自抗扰控制技术,通过扩张状态观测器实时估计和补偿系统的内部和外界扰动,将非线性快速终端滑模引入误差反馈控制环节,并采用幂指数趋近律,设计出快速终端滑模-自抗扰控制律,提高系统的收敛速度和误差跟踪精度,减小系统的抖振;然后对野本船舶模型简化变形,构造降维方程,将航迹跟踪问题转化为航向镇定问题。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能够实现船舶对期望曲线航迹的快速、精确跟踪,具有良好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水下航行器热动力推进系统的非线性变结构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水下航行器热动力推进系统非线性模型进行合理简化的基础上,首次采用趋近律法设计了水下航行器变速变深运动的动力推进系统变结构控制器,并进行了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控制精度高,抑制抖振效果显著,且该方法物理概念清晰,算法简单,易于实现,对水下航行器热动力推进系统控制的工况应用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直流电站变速发电系统的组成配置,对变速发电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对变速发电控制策略进行研究论证,提出了功率分配和转速调节的控制方法,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提出的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Bech模型的船舶航向离散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带不确定项的Bech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船舶运动的非线性特性以及不确定因素对船舶运动的影响。在Bech模型中增加不确定项,采用离散变结构控制理论设计船舶航向控制器。针对传统设计方法稳态抖振的缺点,提出一种新型的离散趋近律,可以消除传统趋近律自身参数导致的抖振。设计扰动估计器,能够自适应估计不确定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只要不确定因素的变化率有界,即可保证闭环系统的鲁棒稳定性,特别是对于幔变不确定性,具有很高的估计精度。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离散变结构控制器可以快速准确地跟踪设定航向,并对参数摄动和外部干扰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船舶航向控制中的一种模糊滑模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瑜  吴汉松  宋立忠 《船电技术》2007,27(6):347-350
本文将模糊逻辑引入到了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中,设计了一种基于指数趋近律的模糊滑模控制器.运用计算机仿真手段验证了所设计控制器的优越性.同时,将这种模糊滑模控制器引入到了船舶航向的控制之中,通过仿真证明了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 AMESim软件建立柴油机喷射系统仿真模型,对柴油机的结构参数进行匹配优化,选取5种比较合理的方案,并将其中的两组导入到 AVL-BOOST整机仿真模型中,选取最优的供油定时角。在定喷油量、定供油定时角前提下,将不同喷油速率导入到柴油机仿真模型当中,研究不同喷油速率对柴油机缸内温度、压力、排放、放热率以及油耗和转矩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喷油速率和供油定时角能进一步优化柴油机的综合性能,同时选取1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比较好的方案,进行柴油机的台架试验,仿真和实验的误差在2%以内。结果表明仿真有助于探索柴油机的综合性能规律。  相似文献   

14.
基于船舶工艺可行性分析,建立了使用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的多工况下船体结构动力特性设计优化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流程。模型使用矩阵描述由板材厚度和骨材型号构成的离散变量集合,同时将全体设计变量处理为共享设计变量。将模型应用于某集装箱船艉部结构的动力特性设计优化中,优化后的结构不仅减轻了自重,而且增加了频率储备。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应用于工程结构的实际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NTSM控制的AUV路径跟踪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岭  崔维成 《中国造船》2006,47(4):76-82
针对非线性欠驱动自治水下机器人(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缩写为AUV),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奇异终端滑模(Non—singular terminal sliding mode,缩写为NTSM)控制的鲁棒路径跟踪控制方法。在跟踪控制系统中,采用的参考变量为非时间量,摆脱了时间因素的影响,有利于提高AUV在不确定环境中的跟踪能力。应用指数趋近律进行NTSM控制器设计,能保证系统状态在有限时间内到达平衡点。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律的路径跟踪效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交互多模型算法(IMM)运算量大、模型集设定偏离真实目标机动轨迹等情况,通过将变结构交互多模型算法(VSMM)的机动检测准则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误差检测门限的VSMM算法。通过将两种算法的跟踪效果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说明文章所提算法能够较为有效地改善对机动目标的跟踪情况,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The transformation of parallel translation can improve the smoothness of discrete series sometimes. In this paper, for ship pitch, a method to modify the system error is proposed via the transformation of parallel translation, which can give the optimize parameters using the Method of Minimum Squares. The series in the method can fit white exponential law better, and then be applied in GM( 1,1) very well. The numerical experiments imply that the method is practical, which make the ship pitch system model more accurate than GM (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