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铁路沿线地震、雷电、大风、冰雪及隧道火灾等对接触网运行安全的影响,列举近几年灾害引起接触网故障的典型实例,从提高接触网支柱基础稳定性和耐久性、结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电气绝缘安全性等方面着手,提出接触网抗震、防雷、防风、融冰及隧道防火等成套防定技术以及进一步完善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研究接触网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议,在此基础上构建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接触网防灾安全技术体系,为我国高速铁路或长大干线铁路接触网防灾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提高铁路重要生产生活房屋的抗震能力,对目前房屋抗震设防所依据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完善性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绝大多数铁路房屋抗震方式是以依靠房屋自身结构"抗震"为主的现状,分析了"抗震"房屋的缺点,探讨了"隔震"房屋对新建和加固铁路房屋的适宜性.提出了在铁路重要生产生活房屋中积极采用基础隔震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震灾害对山区铁路路基工程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广大的中西部山区铁路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分析我国高烈度地震区铁路路基抗震设计的理论及方法,总结5·12汶川大地震后对兰州、西安铁路局辖区铁路路基震害调查结果,归纳山区铁路路基工程震害机理及主要表现形式,提出路基工程防震减灾的技术措施和技术发展方向,研究铁路路基工程的抗震设计理论和抗震稳定性能对保障国民经济大动脉的畅通具有现实意义.研究结论:山区铁路选线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技术原则.重视施工及养护维修以减轻路基震害,提倡采用轻型路基支挡结构,建议加大设计理论的研究力度,尽快引入"减震、隔震、延性设计"等技术.  相似文献   

4.
铁路房屋建筑抗震设计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占月 《铁道勘察》2011,37(3):101-103,110
介绍了铁路房屋的发展和现状,对铁路房屋建筑抗震设计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论述了铁路房屋建筑的规划选址和建筑结构方案与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概念设计;对铁路房屋安全建设中的抗震设防标准、房屋建筑与构筑物的关系、电信房屋和中小站房的抗震性能以及铁路房屋的综合防灾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市域铁路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分析东京、巴黎和纽约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发展概况,总结其市域铁路的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市域铁路建设和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尽快开展并完善市域铁路发展规划;完善管理机制,清晰界定市域铁路与地方政府的职责;注重与市内交通的换乘衔接;按需设站、灵活设站;采用灵活的运营组织方式等,为促进我国市域铁路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铁路罐式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发展铁路罐式集装箱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铁路罐式集装箱的发展环境及市场需求.针对我国铁路罐式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提出完善铁路罐式集装箱设施与设备,实现铁路罐式集装箱标准化,积极进行铁路罐式集装箱市场营销等建议,以推动铁路罐式集装箱运输在我国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是打造铁路新优势,降低铁路全程物流成本,促进运输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也是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必由之路.通过阐明我国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形势,分析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现状,研究我国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存在问题,提出我国铁路多式联运的发展对策,即:强化政策保障,优化联运市场环境;完善规则...  相似文献   

8.
2008年春运,中国铁路的运行秩序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灾害所扰乱.纵现铁路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与自然抗争的历史.风雨雷电、大雾冰雹、地震塌方,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并没有阻挡住铁路延伸的脚步.由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中国的冬季通常干燥少雪,而北美、日本、北欧和欧洲阿尔卑斯山区的铁路,则经常在冬季经受冰冻和暴雪的洗礼,从而总结出了一系列对付冰雪的办法.国外铁路是如何抵御冰雪天气的呢?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2008年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不但经受了年初冰雪灾害的考验,也经历了震惊全世界的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难的洗礼.4月18日,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开工建设;8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运营时速达350 km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试运营,直接服务于第29届北京奥运会,标志着我国已掌握高速铁路成套技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现代物流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阐述通过强化并完善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基础设施、加强运输组织、完善运价机制、推动信息化建设等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