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构建新型市郊铁路系统加盟城市轨道交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市郊铁路运输近年来急剧萎缩的主要原因,指出市郊铁路运输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市场需求增大,发展市郊铁路运输应成为铁路新的经济增长点,铁路应发挥自身优势,加盟城市轨道交通文章对构建新型市郊铁路运输系统,促进市郊铁路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市郊铁路的必要性,分析了城市化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铁路短途旅客运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我国客流结构的变化趋势,指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我国短途客运在旅客运输市场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铁路应该大力发展短途客运.结合有关国家的实际经验,对发展短途客运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尹静 《铁道工程学报》2012,(10):115-119
研究目的:通过对已实施的西安北客站国铁枢纽与地铁站的衔接方案进行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国铁枢纽的衔接规划、换乘衔接方案提出一些建议和见解,供相关工程参考。研究结论:通过对西安北客站综合交通枢纽的设计实践,以及对典型国铁综合交通枢纽的特点进行分析后得出:(1)针对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在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和运营管理方面,应提前统筹规划,做好项目接口和运营管理的研究;(2)轨道交通站点的设置应结合换乘的便捷性、国铁站场规模、站房及广场的设置情况、地铁运营设施的布置合理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  相似文献   

5.
区域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模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简要阐述区域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在分析区域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都市圈的区域城市铁路发展模式,以及区域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模式.以重庆1h经济圈的轨道交通布局为例,探讨1 h经济圈城市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方案.  相似文献   

6.
以轨道交通为骨架构筑城市客运综合枢纽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从人们出行方式向机动化、快速化、个性化转变的要求,以城市交通向多层次和一体化的交通结构综合体系发展的总趋势,从综合枢纽的功能、特征、分类、要素、理念的研究,突出换乘的结构功能和规划思维,提出以轨道交通为骨架构筑城市客运综合枢纽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直通运营模式下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直通运营模式下站台混合客流分离方法,提出了纵向分隔站台、横向分隔站台、分区域候车和完全依靠引导标识等4种方法,以区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和铁路列车共用站台模式下的混合客流。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了车站混合客流的具体组织方法。案例分析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混合客流组织方法,可以区分共站台模式下的混合客流,提高车站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继续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为缓解城市客运紧张、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工程巨大、周期长、建设条件复杂以及网络化运营给城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带来更加艰巨的挑战,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与运营安全管理工作形势也较为严峻。为了适应"十三五"时期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安全管理,今后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落实建设和运营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健全安全风险预防预控机制,推进建设和运营安全技术创新发展,推动建设和运营安全管理标准化、精细化。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乘客满意度调研的必要性、方法及其主要实施步骤,并通过分析乘客满意度在城轨交通实际运用的效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晓红  罗阳  胡伶 《中国铁路》2000,(3):38-40,48
简要介绍铁路参与上海轨道交通明珠线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分析铁路发展城市旅客运输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针对铁路发展城市客运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结合厦门城市规划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借鉴国内外铁路运营经验,对厦门地区利用国铁开行城市轨道交通及市郊列车进行了专题研究,对合理引导城市发展方向,为国铁创造多种运营模式、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启动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是城市建设中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之一,而轨道交通环线在体现其方便快捷的特点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吸引了众多的客流.本文从轨道交通站点吸引区域一般模型出发,研究环线上的基本站点和换乘点的各自吸引区域,给出了吸引区域的数学模型(数学方程),计算出各自的环内吸引区域面积,这对于合理规划环线路网,合理确定站点位置,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