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交通出行集计预测模型的缺陷,结合神经网络在非线性关系映射方面的优势,本文提出了交通出行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作者在对BP神经网络的结构和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交通出行预测BP神经网络模型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构和模型数据,并采用实际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精度较高,既有很强的理论优势和解释性,又有良好的操作性.最后,文章讨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交通模型的层次划分和国内外的交通模型发展状态,提出我国的交通模型的应用目前还停留在基于出行链阶段.简介了出行链的理论依据与特点,指明出行链模型可较好的刻画包含个人属性、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空的个人出行画像.最后提出了出行链视角下的宏观交通模型构建方法,提出了交通的供给分配模型和需求模型的构建思路,可对城市交...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第五次居民出行调查与交通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挖掘和分析居民出行调查的历史数据库,归纳城市交通演变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城市交通的发展全貌.通过对比上海市五次居民出行调查的成果,从出行强度、出行结构、出行分布等方面揭示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市居民出行特征的演变,反映出用地拓展、机动化发展给城市居民出行行为带来的变化以及对城市交通产生的影响.在相应研究分析的基... 相似文献
4.
在对伦敦交通拥挤收费计划的实施方案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综合诸多研究跟踪报告资料,从收费区交通流量、交通拥挤水平、居民出行行为与出行结构、收费策略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伦敦拥挤收费政策的实际运作效果,结合伦敦市长交通战略,介绍了伦敦拥挤收费的最新动向.根据伦敦的经验与教训,结合北京实际,从公众态度、出行备选方案以及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北京当前实施拥挤收费的可行性分析.结论表明,虽然拥挤收费可调节交通流量,但北京条件尚不成熟,暂时不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可交易出行路票作为近年兴起的交通需求管理新思路持续受到学者的密切关注和深入研
究。本文结合2016年以来利用可交易出行路票进行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从可交
易出行路票的公众接受度、出行管理建模分析以及基于组合手段的交通管理机制研究等3方面进
行文献综述和分析。研究表明:5年前关于可交易出行路票的研究主要围绕可交易出行路票的理
论建模或仿真分析展开;近5年来面向可交易出行路票的理论研究更加宽广和深入,面向应用层
面的研究也更加受到关注。然而,现有大多数研究仍缺乏从实际应用的可实施角度进行深入研
究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可交易出行路票的定义以及蕴含的4个关键要素:出行路票
的发放总量、初始发放方案、收取方案和路票市场交易机制进行综述和分析,指出不足之处并给
出可交易出行路票定义、4个关键要素以及交易方案层面的主观理解和认识,强调对这些基本要
素不仅需从实际应用角度来厘清和重新认识这4个关键要素的内涵、作用范围和相互作用关系,
还需要结合具体城市实际情况和交通管理目标进一步研究与分析。最后,对可交易出行路票的
热点研究问题进行总结和展望,强调关于可交易出行路票对出行者个体行为的影响分析,基于碳
中和发展路径的可交易出行路票量化交易技术等方面是今后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步行与自行车出行方式是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引入了自由出行、自由出行社区、步行带、骑行区四个概念,对广州南沙地区综合交通规划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现代城市交通环境恶化问题的方法——建立自由出行社区。 相似文献
7.
就医出行是城市居民出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就医出行特征分析有助于改善城市就医出行环境和提高就医出行便利性。目前就医人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缺少对各年龄层居民的初诊就医出行行为特征分析。对北京市居民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探索各年龄层居民初诊就医的出行特征与选择行为规律。结果表明年龄对居民初诊就医的出行目的、出行满意度、医院与出行方式选择都有一定影响,同时,就医出行距离也会影响居民初诊就医的医院类型与出行方式选择,研究结果可为城市交通规划、居民出行需求预测及政府决策制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从英国小汽车短距离出行行为看我国城市交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大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难题。通过对英国小汽车短距离出行行为的分析以及对我国城市交通拥挤问题产生根源的分析,论述了在我国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运输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而通过对现代城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难点的剖析,提出缓解我国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10.
城市综合交通调查在中国已有30余年的广泛实践,当前的信息化和大数据背景下正历经发展与变革.在分析城市综合交通调查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交通调查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的必要性.从目标与总体框架、调查项目分类、术语定义、调查内容与问题选项分类、调查流程规范几个层面对《导则》的主要思想与关键内容进行解析.提出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未来发展方向应是将信息化技术与传统调查手段结合,提高调查效率与质量,关注信息化手段未能涵盖的交通特征.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出行时耗预算的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交通需求模型不能适当地反映交通系统拥挤程度对居民出行的影响,引入出行时耗预算的概念(即个人每天出行花费的时间保持相对稳定),探讨了在交通需求预测中考虑出行时耗预算的方法。以引入反馈机制的四阶段需求模型为基础,提出带有在线出行时耗参数标定的反馈机制。通过将预测流程中出行分布阶段构造为一个优化问题,以此估计出行OD(Origin-Destination)矩阵和出行时耗参数。带有在线出行时耗参数标定的反馈机制不仅克服了传统四阶段需求模型出行阻尼不一致问题,而且可以保证每次循环及最终输出的OD矩阵满足出行时耗预算的约束条件。在南阳市交通需求分析模型中的测试证实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交通客流预测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城市交通客流预测存在基础数据是否准确、预测模型是否有效以及能否正确理解和应用客流预测理论方法等问题。提出要建立适合各城市特点的规划模型,同时注重建模依据的可靠性以及模型的调校和维护。总结了"四阶段"法各阶段模型以及高峰小时模型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强调要考虑模型各阶段的相互制约关系,进行必要的迭代运算。最后,对城市交通客流预测工作提出5点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16.
美国城市交通模型立法的历史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全面性的城市交通建设.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何有效地评估适应新挑战的交通政策措施,并确保交通政策的妥善执行,是中国相关政府部门刻不容缓的课题.通过对已有50年经验的美国运输规划与交通需求预测程序相关立法资料的整理,认为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交通需求预测以及替代方法评估的城市交通规划程序可以有效地协助政府部门与专家面对这些新兴的挑战.同时指出,一个定期修订以反映社会发展变化的全国交通建设与发展法,可规范一定比例的资金预算,规定城市交通规划程序与执行的规划组织,并要求制定人员培训计划以有效地执行交通政策. 相似文献
17.
18.
分析了站间距离、上下车乘客数、停车延误等因素与公交车行程时间存在的线性映射关系,推导并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MLR)模型,利用大连市21路公交车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标定和检验,并对线性模型的误差来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究.重点探讨了行驶车速-行程时间线性相关性、乘客数-停站时间线性相关性、延误和行程时间线性相关性,解释了MLR标定的系数的含义,并阐述了导致MLR模型产生误差的来源,分析了非线性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元MLR模型能够解释影响因素与行程时间之间的线性因果关系,可以用来估计和预测公交车行程时间. 相似文献
19.
交通行为建模-问题与机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黄海军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2,2(1):24-29
研究交通行为是科学规划与管理交通系统的基础.数学模型是整体把握交通行为的重 要工具.目前的交通行为模型注重适用性.而欠缺理论上的严密性,回顾了交通模型中的几个 经典成就,指出交通科学中还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介绍了国际上传播交通模型的主要媒体. 相似文献
20.
中美城市交通模型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快速成长的经济,不断呈现的新的产业格局,人口的大量流动和重新分布,都对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并提供了新的机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让交通成为支持经济发展,产业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有力支柱,是制定、评估,执行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基本目的.城市交通规划程序,则是实现交通发展战略政策的基本过程.为保证这一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精准有效的交通需求模型必不可少.最近的相关研究总结了20多年来中国交通需求模型工作在各地的发展历程、架构、特点、应用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有着更长期大城市交通规划和建模历史的美国也在做类似的总结工作.通过对中美两国交通需求模型的分析和评估,并结合已有研究和实际工作经验,对交通模型及其相关工作,在交通规划政策层面、建模规划层面、模型系统及应用层面分别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