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某双艉鳍船型在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利用CFD的计算技术,深入剖析了该船在实船试航过程中出现的螺旋桨负荷过重、转速不稳定、左右桨转速差别较大,船艉部产生较剧烈的振动、航速同要求值相差甚远,面临弃船边缘的成因。在实船已经建成,船体线型及螺旋桨均无法改动的情况下,通过切割螺旋桨直径及修削随边,设计并加装整流鳍,采用舵球节能装置等三项综合措施后,成功解决了上述诸多问题,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效果,能得以顺利交船,避免了出现难以估量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2.
运用升力线、升力面以及面元法理论为海事40 m级巡逻船设计新型螺旋桨。采用给定环量分布进行螺旋桨理论设计,并通过桨模敞水试验和实桨装船后的实船测试验证该桨的理论设计方法。实船测试主要通过2条相同船型的实船,分别加装图谱桨和理论桨进行航速、轴功率、艉部振动对比测试,用实船试航的试验数据对比分析理论桨相对图谱桨的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采用理论方法设计的螺旋桨相对原来的图谱方法,与船型匹配得更加精确,实船的螺旋桨效率约提高2%;船体艉部振动约减小5 dB。  相似文献   

3.
运用升力线、升力面以及面元法理论为海事40m级巡逻船设计新型螺旋桨。采用给定环量分布进行螺旋桨理论设计,并通过桨模敞水试验和实桨装船后的实船测试验证该桨的理论设计方法。实船测试主要通过2条相同船型的实船,分别加装图谱桨和理论桨进行航速、轴功率、艉部振动对比测试,用实船试航的试验数据对比分析理论桨相对图谱桨的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采用理论方法设计的螺旋桨相对原来的图谱方法,与船型匹配得更加精确,实船的螺旋桨效率约提高2%;船体艉部振动约减小5dB。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准确定位导管桨在运行时流动损失发生的位置与损失大小,从能量角度对导管桨的流动损失特性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求解雷诺时均N-S方程并结合熵产理论,对导管桨在不同转速与进速条件下进行三维定常模拟研究,据此对导管桨进行加装毂帽鳍的优化改进.[结果]结果表明:在相同转速下,黏性耗散熵产值随进速的增大而增大,而湍流耗...  相似文献   

5.
运行船舶轴系扭振特性与转速禁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建元  吴奇静 《机电设备》2010,27(4):21-23,35
介绍一种船舶试航时扭振测量方法,简要叙述了其工作原理.通过分析船舶试航时扭振特性,将轴系扭转应力对比于持续扭转许用应力及瞬时扭转许用应力,确定主机转速禁区.并以57000t"MY WAY"号散货船为例,简要介绍其主机转速禁区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钱文豪  赵汉魂 《船舶》1995,(4):27-32
七0八所开发的桨前扇形整流鳍(FPHFS)是一种新型船舶水动力节能装置,由2至3片呈扇形分布的鳍翼组成,安装于桨前适当位置,改善螺旋桨的进流,提高推进效率。本文介绍长江1942kw双桨内河推船两型船采用本装置的模型试验和实船试航对比结果,实船试航结果证实模型试验预报的节能效果。加装本节能装置后I型船(带减速齿轮箱)推13000dwt驳船航速14km/h和12km/h时节能效果分别为3.4%和6.4  相似文献   

7.
实现超高速断级滑行艇实艇的船机桨最佳匹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根据一型14 m实艇研制过程,在设计阶段结合同类实艇统计的经验和模型试验的综合分析方法,合理确定艇的目标航速.在预试航阶段,面对实艇船机桨匹配的难题,通过综合分析主机功率、船体阻力和表面桨三者的特性曲线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预试航水面条件对航速的影响,找到船机桨不能最佳匹配的主要原因是表面桨的工作效率,由此提出解决问题的技术途径,使实艇达到目标航速.  相似文献   

8.
应用图谱设计方法对某近海船舵桨用导管螺旋桨进行了设计,并进行了实船系柱推力性能预报.通过导管螺旋桨的敞水性能试验,得到了其敞水性能曲线,同时预报了该船在系柱状态下的实桨推力,最后与实船试航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9.
水动力节能装置可有效降低新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值,切实降低船舶燃油消耗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取得环保和经济双重收益,已渐成新造船的标准配置。论文以某型5万吨级散货船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带与不带桨前伴流补偿导管和桨后消涡鳍组合节能装置的共7艘姊妹船的实船试航结果,获得了加装伴流补偿导管和消涡鳍的组合节能装置的节能效果。结果表明:组合节能装置可取得5.3%~8.6%的节能效果,高于模型试验预报值。  相似文献   

10.
机桨匹配初步设计软件实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现有机桨匹配初步设计软件设计方法及其存在缺点,提出正确实现机桨匹配初步设计软件思路和实现方法.该方法从初步设计概念出发,搜索满足机桨匹配且效率最高的桨及对应主机,可用于绘制船舶一定航速下,定桨径不同转速及不同桨径最佳转速机桨匹配分析曲线.变换不同航速,还可得到完整的分析图谱.  相似文献   

11.
舰船回转过程中内、外侧螺旋桨负荷变化规律的新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许多教科书中,螺旋桨推进双桨船在回转过程中内、外螺旋桨负荷变化规律均有如下叙述:回转过程中内侧螺旋桨负荷远大于外侧螺旋桨负荷.这个结论也被某些实船试验结果所证实.但新近完成的某双桨船的回转试验的多个实测结果表明:外侧螺旋桨负荷远大于内侧螺旋桨负荷.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有人已发现过这一新现象,但当时无人记录和分析以进行研究.本文报告和分析了这一新现象.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以往教科书和某些实船试航回转过程中内、外桨负荷变化规律;然后介绍了某新船回转试验的实测结果,论述了实测结果的可信性.本文着重探讨了导致这一新现象的主要原因,如船体形状、船的运动、内外螺旋桨的运动、桨与船的相互作用和桨与桨的相互作用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很多国际航行船舶选择加装脱硫塔来应对全球限硫令,单个设备运转试航船舶艘次大量增加。该类试航活动次数频繁、航经水域通航环境复杂、参与人员较多且未经必要的培训,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文中归纳加装脱硫塔船舶的试航活动特征,梳理、分析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监督难点,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使表面桨设计更为简便,利用rose的表面桨系列模型试验图谱,采用型船的试航数据分析出的推力修正系数和效率修正系数,考虑表面桨垂向力对艇阻力的影响,给出型船修正系数的求取方法以及表面桨要素优化和航速预报的方法。通过10.3 m无人艇设计实例与实艇试航,预报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证明该方法计算精度较高且计算简单。  相似文献   

14.
李泽挺  刘艳  李迅 《中国修船》2009,22(6):56-57
我公司对某轮船体进行改造时,其艏艉线型不变,平行舯体加长,以便增加载重量,同时又要解决桨“重”的问题,这种情况以往不常见。经过对该轮原桨改造设计,坞修下水后试航及实航均良好,现将改造设计思想做一介绍,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罗晓园  李新  郑锐聪  徐刘峰 《船舶》2013,24(4):39-43
国内设备制造厂在舵桨的设计过程中,多数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但是在装船运行的过程中常会出现螺旋桨过重、振动过大、航速低于设计要求等情况。文中针对传统舵桨所产生的这类问题,提出了进行适伴流全回转舵桨的设计概念。针对公司的内河运输船项目进行了新型全回转舵桨的设计。通过试航试验,新型全回转舵桨在综合性能上比传统舵桨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并对我国船用推进器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内现代远洋渔船的螺旋桨设计过程中,多数设计公司依然采用成熟的图谱设计方法,但是在装船运行的过程中常会出现螺旋桨过重、振动过大、航速低于设计航速的情况。针对这类问题,详细分析了渔船配置图谱桨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根据现代渔船船尾伴流分布进行适伴流螺旋桨设计的概念。以某工程项目中的目标渔船为对象进行了适伴流桨设计的研究,通过试航试验中测定数据对比可得,适伴流桨在综合性能上优于图谱桨。  相似文献   

17.
吉青山 《江苏船舶》2023,(6):22-25+5
以某自航式沉管安装船可调桨推进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配套的大功率可调桨、可调桨推进轴系与一进三出大型齿轮箱等关键设备进行关键技术研究。实船试航结果表明:该自航式沉管安装船可调桨推进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相关研究技术及产品可以广泛应用在支线集装箱船、化学品船和大型挖泥船等深远海船舶推进系统中。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某型船首制船和二号船先后交付客户。根据试航结果,船舶快速性能和船体振动性能均满足技术要求,这表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八研究所自主开展且首次承担技术责任的调距桨桨叶设计获得成功。作为首次承担型号产品桨叶技术责任的单位,七○八所除了负责设计桨叶,还参加了桨叶制造、调距桨集成和试航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以一艘阿芙拉型油船为研究对象,对其快速性能优化方法和详细过程进行介绍。采用将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软件CAESES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Shipflow相结合的方法对船舶线型进行多工况条件下的深入优化,分析对比有无球艏的艏部设计方案;同时,采用桨前节能导管提高螺旋桨的推进效率。快速性试验结果表明,对船舶进行线型优化和加装节能导管,能取得良好的快速性优化效果。经实船试航验证,优化后船舶的航速能超过试验预报的航速。  相似文献   

20.
周军伟  李福正  郭彬 《船舶工程》2016,38(10):63-67
本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19A/Ka4-50导管螺旋桨输入转速随时间变化情况下的水动力响应特性,对比了转速波动幅值、频率对响应特性的影响,发现导管桨推力系数、扭矩系数和效率相对于敞水实验结果均发生了迟滞效应。分析导管桨性能的变化幅度、相对于敞水实验结果的相位差,结果表明:推力系数、扭矩系数和效率的变化规律均一致,即随着转速频率的降低,同一进速系数范围内对应的导管桨性能变化幅度均减小,相位差先增后减;增大转速的波动幅值,导管桨性能变化幅度均增大,但相位差基本保持不变;此外,导管桨在较高进速系数越的情况下,性能变化幅度越小,且相位差也基本呈减小的趋势。总体来说,导管桨在较低的转速频率、波动幅值和较的进速系数时,其性能变化幅度和相位差较小,此时导管桨的响应较及时,并且效率的响应要比推力和扭矩更及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