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吉 《船海工程》2006,35(5):10-14
从全回转拖轮在规则波和不规则波中的横摇、纵摇、垂荡的特性以及船模试验结果,分析了全回转拖轮耐波性特点,结合有关实船论述了船舶主尺度、船型系数及线型对耐波性的影响,阐明了如何设计和建造耐波性好的全回转拖轮。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二汽”汽车运输船的耐波性特性;选择3种类型的汽车运输船进行了波浪中和静水中的耐波性试验,并对阻尼系数和附加惯性进行了自由衰减和强迫激振横摇的比较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这种B/d大,重心高的船的耐波性与常规船的不同点,研究结论已“二汽”汽车运输船设计所采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实船耐波性试验数据不规则性强、数据量大的特点,研究了包括有效数据采样、数据中心化、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幅值统计分析等环节在内的耐波性试验数据快速分析方法,成功开发耐波性试验数据分析系统,直接由原始试验结果分析得到舰船在海浪中的运动响应幅度统计值,并将原始记录及分析结果的曲线和数据导出,生成Excel等形式的文件,大大简化了试验数据处理过程,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4.
船舶耐波性是评价船舶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船上装备的精密仪器与武器系统越来越多,如何保证这些系统平稳正常地工作是每一个船舶设计者所关心的问题。然而船舶耐波性与快速性是一对矛盾的指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合理确定耐波性评价指标是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船模试验得到人们最关心的5个耐波性指标数据:纵摇幅值、升沉幅值、船艏加速度、船舯加速度和船艉加速度,并以此来评价船舶的耐波性能。在保证波浪增阻小于某一阈值的情况下进一步对船舶型线进行改进,以期提高船舶耐波性。同时,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将船模在不规则波试验中的运动响应结果与通过规则波试验的预报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5个船舶耐波性指标数据均有所减小,达到了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5.
高耐波性排水型单体复合船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某一常规单体圆舭船型为母型,研究开发了一高耐波性单体复合型。选取三个单体复合船型方案模型进行了静水阻力、规则波及不规则波试验。分析了构成复合船型的组合附体的线型、尺度与安装位置对阻力和耐波性的影响,优选出一耐波性优良的复合船型。试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单体复合船型可显著抑制舰船的纵向运动,具有合理的线型、尺度和布局的组合附体所形成的单体复合船型,对原船的静水阻力影响不大。该船型的开发对大幅提升常规单体排水型舰船的耐波性具有较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Choung M.Lee改进的切片理论及其公式,编制小水线面双体船耐波性预报软件。该软件可用于在各种波向角时,对不同航速小水线面双体船匀速航行中的运动响应进行预报,包括在规则波或不规则波中的垂荡、纵摇、横荡、横摇、首摇幅值预报,以及其它耐波性统计特性预报。利用本预报软件对某型试验船的耐波性能进行了计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计算结果符合小水线面双体船的耐波性规律。本预报方法可为小水线面双体船的船型设计和稳定鳍选择提供耐波性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际海事承包商协会(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ractors Association,IMCA)相关规范,编制船舶动力定位能力分析系统。针对某型海洋工程辅助船,使用该系统对其上层建筑布置进行优化分析,并利用耐波性软件进行耐波性分析。结果发现,降低直升机平台的高度不仅可以降低受风面积高度以增大动力定位能力,而且能通过降低船舶重心高度来获得更好的耐波性。在此基础之上,对优选船型进行耐波性试验和动力定位试验,试验结果同软件分析结果保持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8.
《船艇》2000,(2)
1 SWATH船的特点1.1 耐波性 SWATH船的最大优点是耐波性比一般单体船要好得多。在同样条件下,其纵摇、横摇、垂荡的幅值都小得多,在高海况下一般不会出现底部砰击和甲板上水现象。这在实艇和模型试验中都得到了证实。 最明显的是1978年美国所做的一次SWATH船与单体船的耐波性比较试验。这次试验用三条船作并排的航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为水池的耐波性试验和海洋工程的耐波性设计提出一个简单有效的波长计算方法——水深修正因子χ和ψ曲线。同时还由电子计算机给出了各种水深和各种周期的波长波速表。  相似文献   

10.
结合某舰的设计以及对该舰实船耐波性试验结果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在设计之初即充分重视耐波性,并采用性能一体化方法,将耐波性设计贯穿于总体设计的全过程这一设计思想的意义与优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理论和试验的方法对一艘排水量为400吨的SWATH船的耐波性能进行了讨论,建立了SWATH船型的耐波性理论计算程序,并介绍了该船型的耐波性试验方法。计算的结果能与试验的结果很好吻合。本文提供的方法和数据可供设计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2.
减小滑行艇与水上飞机喷溅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一艘滑行艇和一架水上飞机模型安装局部垂直舭板进行了减小喷溅的系列试验研究,试验是在自由滑行状态下进行的。滑行艇试验探讨了局部垂直舭板对喷溅和艇的水动力影响。水上飞机试验对三种不同的减小喷溅的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当位置安装局部垂直舭板可以有效地压抑喷溅。文中提供的数据可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海洋运输行业的发展,对船舶制造和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船模耐波性试验为船舶性能验证提供了数据支持。频谱细化技术通过增强频谱分辨能力来提高信号分析的效率和精确度,是信号分析的一种常用手段。本文分析船模耐波性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船模运动方程,并提出基于FFT-FS频谱细化技术的船模耐波性试验测量信号分析算法,满足信号分析对精确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用Frank源分布-紧密拟合法对一带鳍潜艇的剖面流体动力进行数值计算,然后通过STF方法妥该潜艇波浪中近水面航行时的波频运动响应。计算结果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国心(CSSRC)耐波性水池首次进行的潜艇自航模近水面耐波性试验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相符程度令人满意。证实了本文方法和程序对潜艇近水面运动的波频响应进行预报可获满意的结果,具有实用性。也表明了在耐波性水池中对水客性良好的潜艇自航模,采用自动操舵系统控制浸深和航向,进行近水面耐波性试验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小水线面双体船耐波性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houng M.Lee改进的切片理论及其公式,编制小水线面双体船耐波性预报软件.该软件可用于在各种波向角时,对不同航速小水线面双体船匀速航行中的运动响应进行预报,包括在规则波或不规则波中的垂荡、纵摇、横荡、横摇、首摇幅值预报,以及其它耐波性统计特性预报.利用本预报软件对某型试验船的耐波性能进行了计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计算结果符合小水线面双体船的耐波性规律.本预报方法可为小水线面双体船的船型设计和稳定鳍选择提供耐波性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孙云 《船舶》2015,(2):30-36
深V型艇与传统圆舭型小艇相比,在耐波性能上有较大改善。文章通过8.5 m小艇模型试验和实艇耐波性试验,系统研究了艇型V度对阻力的影响和横剖面形状对耐波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载荷较重和航速较低的排水型船,若采用极深V型艇,可以同时获得更好的推进性能和耐波性。  相似文献   

17.
船舶在实际海洋环境中的性能代表航行性能的优劣,通过结合海洋环境信息数据来探究船舶的耐波性能以达到对船舶辅助航行的目的,首先使用以切片法为理论的seakeeper软件对船舶耐波性进行仿真研究,获得船舶运动的传递函数和船舶纵摇、升沉、横摇有义值曲线,采用莫尔公式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通过数值模拟找到对耐波性指标较大的因素,根据耐波性指标衡准对船舶耐波性能做出评价,并应用统计学中的正交试验方法对耐波性的影响因素(航速、风速、航向)对耐波性指标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使海洋环境中船舶的耐波性达到最优,从而起到指导船舶航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耐波性是船舶设计重要的参考指标,本文在分析船舶耐波性及其运动方程式的基础上,探讨耐波性衡准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并结合3000t工程起重船为例,就耐波性评估方法及应用进行了论述,指出了耐波性设计及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工程船耐波性设计和锚泊定位系统设计在工程船设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目前还没有完全建立一套翔实和有效耐波性设计和锚泊定位系统设计方法。为此,建立了工程船耐波性设计综合分析评估法。首先阐述了工程船耐波性设计综合分析评估法建立的目的和依据,然后通过2400t起重船的耐波性设计的算例,验证了工程船耐波性设计综合分析评估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舰船科学技术》2015,(10):123-127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方法进行船舶耐波性安全评价,运用耐波性综合评估方程计算安全评估值,在Matlab环境下建立耐波性安全评价模型。通过对评价模型训练结果的分析,BP神经网络可以用来进行船舶耐波性安全评价及耐波性安全评估值的计算。对耐波性安全评价模型的程序模块进行分析,通过应用Matlab与C语言的接口方法设计出了菜单界面和结果显示界面。应用按键、菜单和窗口,方便和直观地获取耐波性安全评估值,通过比较一定航态下的安全评估值来指导船长和驾驶员在风浪环境中安全操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