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公路隧道》2003,(4):12-12
2003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交流会于2003年10月12日至14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工程分会和山西省交通厅共同主办,由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承办,并得到中铁十二局集团公司和山西省公路勘察设计院大力支持和协助。出席会议的领导有中国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长大公路隧道运营管理水平及特殊情况下的指令下达机制,进一步提升长大公路隧道应急救援通信能力。本文结合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运营管理及应急救援实际情况,提出基于移动通信3G网络的专属集群对讲系统设计,并建立对讲系统管理制度;通过与传统对讲系统的对比分析,该对讲系统更能满足长大公路隧道的日常运营管理与应急救援通信,有效保障长大公路隧道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3.
4.
公路水下隧道应急救援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路水下隧道除工程投资大、技术难度高而外,其运营管理也面临诸多困难,防灾救援就是其中之一。如果公路水下隧道内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可能极具有破坏性和危害性。分析了公路水下隧道运营事故的特点,给出了公路水下隧道事件分类及等级,建立了公路水下隧道突发事件预警等级;针对公路水下隧道的结构特点,系统性地提出公路水下隧道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组织体系和作业流程,并以火灾事故为例,简述了应急救援措施,以期为公路水下隧道运营安全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据《中国交通报》2006年4月21日发布的“2005年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在2005年无论全国公路总里程、公路密度、绿化里程及桥梁、隧道工程均取得了新成就,其中隧道工程达2889处,计152.70万延米,比2004年末增加394处,28.15万延米;内含特长隧道43处,16.59万延米,比2004年末增加10处,3.96万延米。  相似文献   

6.
7.
公路隧道是在工作面非常狭窄的情况下施工的,工程量大而集中,施工人员和机械都受到施工区域和地形的限制,加之地质条件千变万化,施工极为困难,往往因此而制约了全线工期。如何选配合适的隧道施工机械,减轻施工的劳动强度并降低工程造价,保证施工进度,达到优质、高...  相似文献   

8.
各公路建设工程中,隧道工程具有极其复杂的特征,其施工理念与施工方法与其他工程都有很大不同。公路隧道工程重大事故救援保障技术对公路隧道施工中的人员安全保护、机具保护和工程效益保障等都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和我国公路隧道工程重大事故救援技术的比较,从人员培训、救援队伍、管理制度、救援装备等方面的研究,结合我国施工实际提出了我国公路隧道工程重大事故救援保障技术研究的方法和思路,确定了以信息、程序、监督、风险评估、培训、救援设备、人员保护装备等方面为当前公路隧道工程重大事故救援保障技术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9.
根据在深圳梧桐山隧道二期和盐田坳上行隧道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监理工作的经历,对隧道机电设备安装与土建施工的关系进行了简单分析,提出安装工程师应尽早参与土建施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云南是一个多山的省份,有修建大量隧道的客观条件。经过多年的努力,云南公路隧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客观地回顾了云南公路隧道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伴随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公路交通提出了更高的通行要求,新建、扩建的四车道及以上超大断面公路隧道频频出现,但却几乎没有学者对此方面的研究做出系统的归纳总结,诸多研究在类比引用时忽略工程案例更为细致的类别而存在些许不合理。基于此,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依据成因和特征将四车道及以上超大断面公路隧道分成3类:常规新建四车道公路隧道、原位扩建四车道公路隧道和分岔四车道及以上公路隧道;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分析了四车道及以上超大断面公路隧道断面形状、施工工法、施工力学和支护参数等的技术现状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在断面形状的研究上,实际工程采用的扁平率波动范围较大,并且大于目前理论研究得到的扁平率和国外大部分隧道采用的扁平率,更为合理的扁平率需要深入研究;在施工工法的研究上,有逐渐减少开挖分部,扩大施工空间,增强机械化施工的趋势,与之配套的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施工机械急需研发;在施工力学的研究上,对围岩的荷载释放和渐进性破坏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但是对深埋段围岩压力的计算方法仍没有统一的有说服力的计算理论;在支护参数的研究上,不同的工程呈现较大的差异,需对超大扁平隧道的支护参数进一步研究和优化,为完善相应的指南或规范奠定理论基础。最后对四车道及以上超大断面公路隧道的建造技术进行了展望,指出设计标准化、施工机械化、结构轻型化等是今后重点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前随着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建设的日益增多,对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也日益重视。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的设计逐步增多,通风竖井作为特长隧道的通风设施普遍采用。结合广梧高速公路石牙山隧道通风竖井的施工工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规范公路隧道经常检查行为,统一行业内经常检查方法,首先,采用资料调研、统计分析等方法,通过梳理98处单洞隧道的定期检查,按定期检查子项统计病害分布特点,总结隧道病害频发部位,为养护部门开展经常检查工作指明检查重点。其次,依托近几年对隧道经常检查工作的现场调研,提出一整套规范化的隧道经常检查方法,从隧道经常检查的检查计划、检查工具、现场开展要求、检查结果、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规范化阐述,系统详细地梳理公路隧道经常检查环节,总结出经常检查的规范化做法,为养护单位开展经常检查工作提供参考。最后,基于笔者多年养护工作经验,指出隧道经常检查工作中存在的其他非技术问题,为后续隧道日常养护工作的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与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路隧道工程品质亟待提升。从国家战略、行业需求和人民需要3个维度分析开展公路隧道提质升级行动的时代背景,从8个方面解读其深刻内涵,并详尽阐述公路隧道提质升级的总体思路和技术要点。强调应关注的重点区域是隧道洞口、洞身和路面,最需要补齐的短板是通风、照明、消防、逃生疏散、交通安全设施以及智能化管养平台,并提出“设施是基础、安全是根本、养护是关键、管控是核心、预案是保障、品质是追求”,建议大力推进公路隧道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安全、服务协调发展,打造安全、绿色、智能的公路隧道,助力我国由“公路隧道大国”迈向“公路隧道强国”。  相似文献   

15.
曹冠凯 《隧道建设》2006,26(1):67-69,73
万松岭隧道是连接西湖景区与南部地区的新建双向四东道公路隧道。穿越景区既有公路及海军干休所院区。隧道埋深浅,跨度大,地下水位高,既有公路交通量大,地面(路面)沉降要求严格。通过改进施工方法和加强监控量测,有效地控制了地表下沉,确保了公路运营的安全。本文介绍了该工程的施工方法及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朱国保  张志强 《隧道建设》2006,26(3):60-61,103
主要阐述湿陷性黄土地质条件下修筑隧道的要点。针对黄(陵)—延(安)高速公路HY—08标段汉寨隧道的地质特点,研究了湿陷性黄土公路隧道包括开挖、支护、二衬及监控量测等几个主要工序中不同于其它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值得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特长公路隧道斜井、竖井设计中方案比选多、工作繁琐及技术要求高的难题,结合龙潭隧道、大坪山隧道、乌池坝隧道斜井和竖井设计实践,总结和研究斜井、竖井的布置,斜井、竖井方案的比选,斜井倾角与提升方案的选择,斜井与联络风道相交设计及竖井施工方案等关键技术。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斜井、竖井的布置应利用地形、地质条件,灵活设计;2)斜井、竖井方案比选需改变"竖井通风阻力小,优于斜井"的惯性思维;3)不应仅考虑施工便利而选择缓坡斜井,增加建设成本和运营通风费用;4)斜井与联络风道相交宜采用分岔布置式,虽结构复杂,但风流顺畅;5)反井法具有降低劳动强度和施工成本,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为使隧道工程建设者们对沉管隧道工法的历史、关键技术及发展等有更全面的认识与了解,便于作出较科学合理的判断,按照建设时序、地域和主要技术特点等因素对世界范围内既有的公路沉管隧道事例进行分析梳理,总结出目前沉管隧道所历经的3个主要发展阶段及其典型技术特征,并对公路沉管隧道的纵断面、结构横断面、地基基础及隧道接头等关键技术进行探讨与归纳。最后,以我国在建的超大型港珠澳沉管隧道工程为例,分析了我国外海首座公路沉管隧道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可为我国公路水下隧道的方案制订及设计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路连拱隧道施工工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公路连拱隧道施工工艺的分类,对各种常用的工艺类型现状和总体施工工艺进行述评,并提出改进工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断面单洞四车道公路隧道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案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宫成兵  张武祥  杨彦民 《公路》2004,(6):177-182
龙头山隧道为双向分离式单洞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隧道最大开挖宽度21.1m,是目前国内单洞开挖跨度最大的隧道之一。本文采用工程类比法对该隧道的结构支护参数进行了多方案的比选,针对不同围岩地质区段和两侧已有的地下油库建筑,提出了地表注浆、反压护拱、双侧壁导坑开挖和微震动爆破施工等方法。应用有限元数值方法,结合不同的施工步骤,对隧道支护结构和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确定的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