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我国的交通拥堵特点及成因分析 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阶段划分和特点 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伴随着机动化水平的提升,我国各大城市交通拥堵的主体经历了从80年代的自行车到90年代的摩托车,然后到2000年后的小汽车的演变过程. 北京交通拥堵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高红 《交通与运输》2011,27(5):28-28
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港台两地都有不错的经验,值得大陆学习和借鉴。一、公交优先是良方台湾和香港都曾在不同时期出现过交通拥堵的情况。对此,公交优先成为两地治堵的同一味良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经济迅速增长,私家车、摩托车数量年均增长10%以上,造成了城市交通严重拥堵。为破解交通拥堵难题,交通最拥堵的台北市提出了修建捷运(地铁和城铁)、开辟公交专用道、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理念,让人们自觉选择效率较高的公共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层面制定的一系列缓解交通拥堵的法律、法案和规章.总结各个阶段相关法律、法案和规章产生的背景、效力及特征:20世纪60-70年代,利用公路交通工程技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20世纪70-80年代,增加公共交通资金的投入;20世纪80-90年代,引入绩效评估体系以及非政府组织参与治堵行动;20...  相似文献   

4.
城市路网交通拥堵H-Fuzzy评判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城市路网交通拥堵的空间分布特点将路网交通拥堵划分为路段拥堵和交叉口拥堵,参考城市道路和交叉口服务水平的划分标准将路网交通拥堵度划分为堵塞、拥堵、较拥堵、较畅通、畅通5个等级,选取了路网交通拥堵的判定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路网交通拥堵的二级评判指标体系及相应的H-Fuzzy综合模糊评判模型,最后对一典型路网交通拥堵状况进行了判定,研究成果对于评估城市交通网络拥堵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城市交通拥堵管理策略与方法——以深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严重,亟须适合城市发展特点的交通拥堵管理策略与方法。为全面、系统地进行交通拥堵评价和管理,依据不同的交通拥堵成因和表现特征,将交通拥堵分为常态拥堵和动态拥堵两类,并分别介绍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在借鉴美国和北京拥堵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深圳市城市发展特点,提出深圳市交通拥堵管理策略与方法。依托交通拥堵评估与管理系统,重点提出了分区域差异化的拥堵管理政策,并制定了具体的措施方案以及2011—2015年每年的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6.
推进新时期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4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提出并逐步完善了建设综合运输体系的理念.进入20世纪90年代,为使交通运输系统最大限度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元化运输需求,应对全球性交通拥堵、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等挑战,发达国家通过采取鼓励、限制和引导等政策措施,推动建设更加安全、快捷、智能化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发达国家在推动建设综合运输体系的过程中,一些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更加全面地评价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重新界定交通拥堵内涵,阐述交通拥堵状态与交通拥堵趋势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交通拥堵演变趋向指数(ETI)概念.运用聚类分析法构建并筛选拥堵趋势评估指标——行程时间比变化率、饱和度变化率、拥堵里程比变化率及拥堵持续时间变化率,基于CRITIC法和TOPSIS法构建交通拥堵演变趋向指数模型,对城市主干路交通拥堵趋势进行评价,并将此方法应用于哈尔滨市三条主干路中进行交通趋势评价.该指数模型的建立可为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提供更加完善的评价模型,也可为居民出行、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研究了长沙市城区重大拥堵区域发生交通拥堵的时段、成因、目前采取的措施和建议,并总结了城区交通拥堵的特点和主要成因,最后给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杭州市近3年交通拥堵路段分布数据的统计分析,提出以交通拥堵概率作为衡量路段交通拥堵发生频率的指标。按照工作日、节假日、周六日等3类日期分别对杭州交通拥堵路段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定量描述;以10等阶拥堵概率统计结果为基础,对不同拥堵概率路段占路网的比例及分布位置进行了探讨。提出当前杭州市的交通拥堵特征主要表现为晚比早堵、南比北堵,以时间上的偶发性拥堵和地点上的点拥堵为主,并提出了拥堵概率相对较大的路段、交叉口等的分布范围,可以为后续重点突破、全面疏导地治理杭州市交通拥堵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1879年德国西门子公司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实用型有轨电车,有轨电车经历了短暂的繁荣之后,便由于其无法适应交通发展的需求濒临"绝迹"。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汽车为主导的交通模式所带来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使得各国开始重新重视城市公共交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