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合龙段梁底裂缝产生原因及其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口--大石桥公路大石桥南出口的跨铁路立交桥,系三孔斜支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使用中发现合龙段处梁底出现规则裂缝。分析后认为裂缝由于预应力钢束锚固过于集中所致,采取修补措施后未再发现裂缝,此问题值得引起设计部门注意。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预测配置不同类型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的部分预应力构件的裂缝宽度公式。经数理统计分析评价实验数据,证明粘结的预应力筋及非预应力筋都影响裂缝宽度,也证明Gergely-Lutz公式稍微修改后,将适用于预测部分预应力构件的裂缝宽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西北某高原铁路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简支梁裂缝整治及防护工程施工纪录的原始资料,通过取梁体腹板的截面薄片进行受力情况的等效,利用弹性力学中带圆孔薄板孔口应力集中的解答和体应变胡克定律的结论和梁体混凝土干燥收缩的经验公式,对该铁路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梁出现沿预应力管道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避免或减轻该类梁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名义拉应力裂缝宽度控制方法中,分别引入预应力度λ的影响和预应力筋第2工作阶段对裂缝宽度控制的有利影响,分别推导了考虑预应力度影响的预应力筋用量计算公式和考虑预应力筋第2阶段有利影响的预应力筋用量计算公式。对某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名义拉应力控制裂缝方法计算预应力筋用量时考虑预应力度λ的影响,可以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更加经济、合理。对简支梁的试算分析结果表明,用2种名义拉应力控制裂缝方法算得的预应力筋用量均比用规范方法计算所得的大,而考虑Ap第2阶段贡献后,计算结果与用规范方法计算所得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5.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实验研究,给出了不同龄期下张拉预应力筋所需克服的摩阻力范围,从开裂弯矩,极限弯矩,裂缝形式和荷载-挠度曲线等各个方面,把缓粘结预应力构件与传统的后张法(有粘结,无粘结)预应力构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缓粘结预应力构件在张拉两个月后,其工作性能可等同于有粘结预应力构件的结论,为缓粘结预应力体系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矩形截面梁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找出影响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预测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宽度的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然后,针对所建模型,输入一定量的实测的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宽度数据样本,进行模型参数的训练和学习,利用人工元神经网络的特点,训练好裂缝宽度计算模型。仿真计算的结果表明,应用人工元神经网络方法,进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的预测计算是可行的,而且与我国现行规范公式的计算结果相比,计算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预应力混凝士桥梁端部纵向裂缝是以往某些型号预应力梁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按《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J2-85)制定的2059设计图预应力混凝土粱,在端部尺寸上作了较大的改动.本文即是通过对2059设计图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端块应力三维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研究.分析了桥梁端块与锚下的应力状态.得到了有效防止端块与锚下裂缝产生的结论.同时对张拉顺序提出建议并指出现行桥规建议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7根内嵌预应力螺旋肋钢丝加固混凝土梁静力试验研究,分析了初始预应力水平、加固量和开槽尺寸3种参数对加固混凝土梁裂缝性能的影响。基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对加固梁最大裂缝宽度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加固梁的开裂荷载随初始预应力水平和加固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对比梁相比,开裂荷载最大可提高402%;最大裂缝宽度随初始预应力水平和加固量的增加而减小,较对比梁最大裂缝宽度最大降低5.48 mm;而开槽尺寸对加固梁裂缝性能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实际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石长铁路沅水特大桥随使用年限的增长,多孔32 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梁出现不同型态的裂缝。通过施工温度、混凝土强度、力学等方面对裂缝进行成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沿预应力管道方向纵向裂缝的主要原因是管道的曲率半径减小14%或预应力超张拉超过14%,使预应力管道处混凝土所受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标准抗拉强度,导致产生纵向裂缝;梁端竖斜向裂缝是因上、下侧预应力钢束预张力不同,引起支座上端T梁上翼缘底部处弯矩的不平衡,其差值超过混凝土的极限轴心拉应力,导致裂缝产生,为以后的桥梁加固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无粘结CFRP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筋替代高强钢筋作预应力筋,用普通钢筋作非预应力筋,可避免因预应力筋锈蚀而引起的结构物承载力下降和耐久性降低。为解决CFRP筋锚固问题,在XM夹片锚具与CFRP筋间设置2个一定长度的半圆钢管,通过填充于2个半圆钢管与CFRP筋间的环氧树脂,将张拉及锚固时锚具的夹持力较均匀地分布给夹持区的CFRP筋。根据综合配筋指标的不同,设计和完成了4根以CFRP筋作无粘结预应力筋、普通Ⅱ级钢筋作非预应力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试验。试验表明:试验梁的平均裂缝间距仅与非预应力筋直径、有效配筋率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有关,与无粘结CFRP筋的配置无关。使用阶段按应力增量类比,将无粘结CFRP筋等效为有粘结非预应力筋的换算系数,取为0.35;裂缝分布不均匀系数为1.31;给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的裂缝宽度及刚度计算公式;获得了这类梁中无粘结CFRP筋极限应力增量随综合配筋指标增大而线性减小的变化规律,进而基于力的平衡提出了这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分析梅溪特大桥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梁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2.
结合相关工程施工经验和工程实践,对高墩大跨连续刚构预应力混凝土的裂缝成因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对老庄河特大桥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及施工控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预应力混凝土接触网支柱的原材料及关键工艺生产过程中,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为控制裂缝产生,必须加强绎混凝土接触网支柱原材料质量及工艺操作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采用纵向直线预应力和竖向预应力相结合,取消下弯索,施工方便;但竖向预应力筋基本是粗短的螺纹钢筋,本身有效预应力很不可靠,主拉应力实际上不能完全抵消,腹板截面容易出现斜裂缝,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曲线预应力索较长,后期预应力损失较小;叶溪河大桥采用了主要依靠曲线预应力抵抗主拉应力和竖向预应力作为安全储备的配索方式,大桥从修建到竣工两年内没有出现斜裂缝,实测和分析表明其有效预应力可靠性高,在设计和施工中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预应力高架桥梁是城市轨道交通中常用的桥型之一,根据深圳地铁龙岗线连续刚构预应力梁体施工过程控制,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对裂缝进行监测分析,并针对裂缝制定有效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6.
桥梁悬灌施工中,先期灌注的底部混凝土往往不能很快承受后续增加的施工荷载而容易产生开裂。文章介绍采用临时预应力法对底部混凝土施加适当的预应力,以避免此类裂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开裂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桥梁结构开裂后的残余承载力,以裂缝统计特征参数为基础,用单元退化方式模拟正裂缝,用裂缝间的单向受压杆模拟裂缝间的承压效应,采用空间梁单元和三维杆单元分别模拟梁和预应力筋,以单元降温的方式模拟预加力的效应,形成空间刚架模型模拟斜裂缝。基于开裂后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的基本假定,建立开裂后结构的计算方法。按照相似高度、开裂区域截面折减、折减自重补偿的原则将相似裂缝进行合并处理,得到裂缝区域的阶梯型折减刚度模型,提出承载能力折减系数计算方法以体现开裂后结构刚度的变化。经实桥算例验证,本文方法可正确判断静定及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开裂后承载力的变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广州一座高架桥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跨中区域腹板上部近承托处存在纵向裂缝,且局部开裂伴有碎边现象。本文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腹板开裂病害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增大腹板截面、增设预应力碳板和跨中横隔梁的加固设计方案。结果表明:原桥在不考虑桥面铺装参与结构受力的条件下,车辆荷载局部轮载将会使得T梁跨中区域腹板顶部出现较大的竖向拉应力,与纵向裂缝的位置较为一致;加固后,T梁承载能力富余度增加,梁体下缘拉应力得到明显改善;同时T梁腹板局部承载能力及裂缝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一种将裂缝注胶、钢板合和施加预应力并用的修补桥墩帽梁裂缝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疲劳荷载对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服役性能的影响,设计了2根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分别对其进行静载破坏试验以及实桥等效应力水平下疲劳200万次后的静载破坏试验。通过测试型钢截面应变、梁体变形等分析了疲劳荷载作用对梁体刚度、裂缝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的破坏由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条件控制;疲劳作用后裂缝发展速度加快,裂缝宽度明显增大,用裂缝宽度作控制指标则疲劳作用使梁的承载力降低了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