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偷窥新思域     
王爱之 《汽车杂志》2006,(11):60-61
国际汽车大厂家基本每年都有新款汽车推出,众所周知,一款全新的汽车的研发是个费工费时的事情,往往需要3-5年时间,这类纯粹新设计的车,其实才是真正的新产品,但是绝大多数的新款车,往往是在原车基础上添加或者减少一些配置,主要是对汽车外形作出比较明显的重新设计,后面这种工作,在汽车行业中就叫做“styling”,换皮不换内容,好多所谓新款车,都是新外形的车。  相似文献   

2.
女性与车     
小米 《汽车导购》2007,(3):78-79
“女性车”逐渐得到了厂家与消费者的认可 几年前,如果有人冒失地评价某某厂家的某款车型为“女性车”,那么该厂家通常都会非常愤怒地回答为“不是”。因为有这样种观点,即:男性才是汽车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在当时,甚至更远的过去,事实确实如此。在男女购车比例相对悬殊的情况下,厂家是坚决不会把自已的产品盲目地定位于“女性车”的。  相似文献   

3.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5,(32):23-26
一、2005年前三季度国内MPV市场总体情况 在2005年的国内乘用车市场的各个细分市场上,MPV具有独特的个性:市场容量最小,增长幅度最大;新产品上市最少,表现差的也主要是新产品;市场总体平静,可谓“心静如水”,没有其它车型概念大战、降价促销大战的“喧闹”;汽车新闻媒体似乎缺乏关注的热情,主要是国内MPV厂家耐得住“寂寞”。  相似文献   

4.
ACURA 《当代汽车》2006,(12):26-27
从2006年开始,改款车风行市场,不少消费者一听改款车上市了,就很兴奋,认为改款车肯定要比老款更时尚,技术更先进,配置更完善,但实际上,消费者往往被表象所迷惑。许多改款车都是“新”在外表,只是外观某个部位做些修改,变化并不大,甚至有些还被厂家动了手脚,减少了配置,然后就以新车的名义上市,还美其名曰为“全新登场”。这种换个马甲就自称新车的车实在让人看不出“新”在哪里。[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汽车与配件》2023,(2):40-43
<正>2022年乘用车市场的走势跌宕起伏,走势与预期有较大的差异。疫情导致的车市零售增长总体低于预期,零售季节性规律打乱。随着世界芯片短缺带来的巨大机遇,中国车企出口和国内市场表现超预期较强。自主厂家销量总体较强,新能源产品表现突出。燃油车是民生车型,普通居民还是要买入门级燃油车的,但居民经营性收入占比剧烈下降,燃油车市场“受伤”超预期。  相似文献   

6.
方伟强  徐雨 《汽车杂志》2006,(3):236-238
这款车,仿佛与生俱来就跟音响有关,光听名字就马上让人联想起“天籁之音”,“此曲只应天上有”一类盛赞极品声音的形容词,就连日产的4S店不失时机地竖起了“天籁发烧试音碟”的专柜,连顾客剩下在兜里的几十块钱也给榨出来。天籁车的音响到底怎样? Follow me![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东风车原厂配件,即二汽所辖厂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在市场上,这种配件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说起它的走俏,此间有两种现象值得我们探讨。其一,先说说它是怎样走销的。市场上,东风车配件曾一度出现过次品多,品种不全的现象。正是在这众首翘望盼真品的情况下,经营东风车原厂配件的厂家以它质量优、品种全、服务周到的姿态占领了市场。其二,需防由俏到滞。而今的市场上,东风原厂配件确实“热”起来了,甚至出现了非原厂件不要的现象。但这很快引发了一些见利忘义的厂家和经营者生产和经营冒牌货的现象。还有一些和“二汽”配套的厂家是只顾配“二汽”的名称、不顾配“二汽”的质量。所以,近段的市场上又出现了“真品”不真的现象。长此下去,原厂配件也会由“热”到“凉”,从“俏”变“滞”的。  相似文献   

8.
<正>当摩托车的功能从代步工具转向娱乐玩伴之后,什么样的车型才能打动消费者?每个厂家都有自己的侧重,目的都是为了打动消费者。在踏板车系,竞争最激烈的显然是受众面最广的小排量车系了,各家车企都在这一领域投入精力推出大量车款。FNX150 ABS是三阳投放国内市场的一款全新车型,此车的出现,让迷失在车海中的车迷们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9.
从2006年开始,改款车风行市场。不少消费者一听改款车上市了,就很兴奋,认为改款车肯定要比老款更时尚,技术更先进,配置更完善。但实际上,消费者往往被表象所迷惑。许多改款车都是“新”在外表,只是外观某个部位做些修改,变化并不大,甚至有些还被厂家动了手脚,减少了配置,然后就以新车的名义上市,还美其名曰为“全新登场”。这种换个马甲就自称新车的车实在让人看不出“新”在哪里。  相似文献   

10.
在不久前上市的一款小型车中,蓝色车订单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其他颜色,以至于订购蓝色车的顾客要比订其它颜色的顾客多等上1个月左右。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除了年轻消费者对蓝色的偏爱,还因为厂家先期提供的大部分展车就是蓝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尊     
《车主之友》2013,(8):8-8
这个口号好像听不只一个厂家提到过,当然各家对于“以人为尊”的理解备不相同,行的定义为“人车合一”的驾驶感受,有的定义为“多样化的功能配置”,但是我想作为汽车产品,真正的“以人为尊”恐怕还坦能够让你安安全全地事受汽车带来的便利和舒适。  相似文献   

12.
《汽车导购》2006,(9):14
非常感谢贵刊在我购车过程中给予的帮助,本人对最终选择的车型也很满意,所以很快就到4S店里交了3000元订金,然后销售人员说可以在1个月内提车。虽然当时觉得等待的时间有点长,但是想象着即将开始的“车主生活”,想象着驾驶自己心仪爱车的畅快感觉,等待一段时间也就“忍了”。然而,我实在没有想到的是,订车之后1个半月过去了,4S店还是没有通知我去提车,给我说的原因是现在这车预定的人实在太多,厂家生产不出来,还要等一段时问。当时,我想可能这车真的挺“火”,再等等也无妨,没车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这么长时间,不在乎这几天了。可是又过了1个月之后,还是没有等到任何可以提车的消息,当我再次找到商家的时候,回答是我订的“舒适型”实在太抢手,如果现在改成更贵的“豪华型”,就可以立即提车了。由于经济压力,我还是坚持了原来的车型,所以到现在为止我还是没有提到车,已经3个多月了。我想问问编辑同志,市场上真的有这么紧俏的车么?实在搞不清楚其中是怎么回事,您能不能帮忙解释一下?  相似文献   

13.
刘汉明 《轿车情报》2009,(12):40-41
随着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汽车发动机技术的日新月异,汽车百公里加速时间在近20年间从“6秒俱乐部”发展到了“3秒俱乐部”,各家量产和非量产的高性能跑车都被逼到了物理的极限。谁才是跑车的王者,谁有能力担当王者的殊荣,谁能够守住王者的宝座?这是各家高性能车制造商一直以来需要解决的头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汽车导购》2004,(8):46-48
从5月份开始,没有一个关心汽车市场的人不惊呼,“车市怎么了?为什么车突然卖不动了?”“五一”黄金周和北京国际车展都没能让车市火起来:经销商的库存压力不断增大,叫苦不迭:厂家也联合起来,大规模地调低全系列车型的价格.试图一起来拯救不断下滑的车市。但是,这些行动都没能改变什么,车市依然冷清,消费者仍然持币待购。从2002年的“井喷”到2004年的“持币待购”,刚刚红火了两年多的车市一下子就消沉起来,这似乎让正在不断扩大产量的各大厂家还没有准备好,也令正在加大投资中国这块最广阔市场的国外汽车巨头们感到突然。  相似文献   

15.
故障现象 顾客抱怨其凯美瑞车怠速或正常行驶中,急加油时从车辆前部的发动机舱传来“嗒嗒”声,但行驶中未感觉到加速无力。  相似文献   

16.
说铂锐“聪明”,其实是说这款车设计者的设计或者是市场宣传的高明。高明之处有三:一、颠覆美系车“油耗子”的传统印象;二、人有我有,人无我也有的安全配置;三、紧扣时宜的环保内饰。当然,能做到这三点,就需要强大的技术力量支持。  相似文献   

17.
《车时代》2014,(12):76-117
今年11月底,无数爱车人的内心无疑开始躁动了起来,因为第十二届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展正式开幕,这是本年度国内汽车市场的最后一场盛宴,因此不仅显示着各家企业在下一年的新车计划和新的一年的规划,同时还秉承了“高品质、国际化、综合性”的办展宗旨,密切的关注环境、能源问题,将绿色车辆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汇聚行业力量,共同演绎了这场以创新“引领方向”,以科技“驾驭未来”的年度汽车盛宴。车展总规模达22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达830家,共展出车辆1095台。在这里你能看到光鲜亮丽的新车,供人仰望的天价豪车,形色各异的概念车以及令人热血沸腾的热辣车模,那么究竟有哪些靓车惊艳眼球?有哪些亮点让你心动?不同的人看车展,也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相似文献   

18.
近期听到一种观点——小排量车呈现负增长的原因是厂家看重眼前利益。对此笔者很郁闷,厂家为何如此倒霉?厂家是适应市场和政策的发展而生存的适应体,不能把小排量车负增长的错误甩给厂家,政府既要反省自己的责任,也要理解现阶段社会发展的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加入WTO,轿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轿车厂家将撬动市场的“杠杆”转向了售后服务,加大了对维修站的建设和管理力度,为维修站量体裁衣地设计了一系列服务规划,其中,维修车间对顾客敞开还是封闭就是规划中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许多中国车迷的印象里,川崎是一家不温不火的企业,远不及日本其他3家大车厂“惹眼”。还有人认为,川崎重工擅长生产大排量摩托车,小排量车做得不如其他厂家。事实并非如此,低调的川崎也有极富个性的小车,而且这部分小排量车型在性能和造型上并不比其他厂家差,甚至还要优于对手。本期试车,主角就是川崎一款很有特色的小车——Elimimator250,在国内,此车还有个外号叫“德国兵”,多数车迷则称它为LX2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