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谊 《轿车情报》2011,(10):244-245
本期的二手车,与之前的不同,我们主要选择的两组车辆,一组为购买时间较短的同品牌,同车款车型。另一组则为二手车市场上不多见的豪华车型。虽然在二手车市场上,这些车出现的概率并不大,但对于有具体需求的人来说。能够了解这些车的评判标准。也是相当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汽车驾驶员》2005,(5):80-80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犯难的问题;以5万元的售价来看。新车可以选择雪佛兰Spark、奇瑞QQ、夏利N3等车型.而二手车可以买到2001年左右的富康、初代奇瑞等。如果是初次买车的人以前没有怎么接触过车,最好选择买新车.因为新车的可靠性比旧车要好很多.且厂家对新车提供保修服务,用起来踏实。如果有一定用车经验.又能碰到知根知底、  相似文献   

3.
<正>1几个基本概念1.1车生活所谓车生活,即涵盖汽车用户从选车到用车等全流程的汽车生活场景,即汽车用户一切与购买、用车相关的生活场景。可以将汽车用户车生活拆分为选车、购车、用车与“车后”生活四大板块。选车板块即用户买车、换车前的生活场景,在这个生活场景中,用户主要了解汽车品牌信息、配置、价格、口碑及试乘试驾体验等;购车板块即用户购买新车、二手车的生活场景,在这个生活场景中,用户主要是选择平台、比价、制定金融方案、线上预约、完成交易等;用车板块即用户驾车、车内生活的场景,主要包括导航、车内空间、车内娱乐、停车缴费、智能座舱等;“车后”生活板块是用户汽车生活的伴随场景,主要包括加油充电、维修保养、汽车美容装潢、洗车、汽车保险、汽车用品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家用车的普及,二手车市场在国内也不断扩大.二手车的价格更为实惠,是许多年轻家庭第一辆车的好选择.但是,在购买二手车时,困扰消费者的不仅仅是对车辆品质的选择,如何办理二手车车险的过户手续及险种选择也是个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三年前,我们的杂志经过改版与您见面,她告诉每一个读者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究竟是“购买?还是等待?”。三年以来,面对成倍增加的车型和纷繁复杂的市场,我们依旧坚持为消费者提出正确的购买建议。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完善的用车指南乃至详细的二手车交易攻略就是我们三年来所坚持的最大理想[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汽车驾驶员》2009,(9):119-119
大家印象中无论从制造质量还是车辆性能来说,韩系车口碑都不如德系车和日系车。然而新车市场上的表现韩系车一点也不差,不但车型多,热销车型也多。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其新车价格和竞争对手比都低不少,相对而言性价比就更高。二手车呢?口碑同样不如德系车和日系车,然而近期在二手车市场和专家还有经纪公司的人聊天,问到最近买什么车合适,回答竟然都是伊兰特、赛拉图。  相似文献   

7.
陈欣 《汽车驾驶员》2007,(11):114-114
众所周知,二手车价格的确定与新车市场价格息息相关,新车价格每次波动都会影响二手车市场。然而,某一品牌的车型在二手车市场上的表现是由品牌认知度、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养车费用等因素综合确定的,因此一款车残值的多少正是该款新车综合价值的一个因素,也就是说透过二手车的价格可以推测出该品牌的新车是否保值。所以,  相似文献   

8.
品荐无忧     
《汽车杂志》2014,(3):33-33
随着市场和消费者的日渐成熟,人们在选车时已开.始将目光投向性价比更高的二手车,与新车相比,二手车不仅价格亲民,保值率也较高一些。在日常使用时,出现小刮蹭也不会心疼。但二手车天生有“一车一况”的特点,如何能买到一辆“靠谱”的二手车呢?  相似文献   

9.
《汽车驾驶员》2007,(4):97-97
羚羊车在2001年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其原型车是日本铃木公司出产的小型家庭用车SWIFT,在上市之初正处在“老三样”统治车市的末期,在当时车市所创造的高额利润的促使之下,大批厂商纷纷推出“新品”,长安铃木也不例外地推出了10升手动挡和1.3升自动挡的羚羊。当时1.0升手动挡的价格居然达到了9万多元,较之现在1.0升车型的价格高出了1倍之多。此后,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产化率的提高,从2003年底,羚羊车的价格就开始普遍回落且趋于稳定。这种价格的起伏决定了日后羚羊车在二手车市场上的两类不同表现。一类是2001年-2003年上牌的羚羊,贬值率相当高,年平均贬值率达到9%左右;另一类是2004年以后上牌的羚羊,保值性相对要高,其年平均贬值率不到7%。从二手羚羊的不同表现中可以得出一个总结,就是车辆的贬值率与市场价格变化息息相关,越是价格浮动小的、技术成熟的车型贬值率就越低;反之,贬值率就高,保值性就差。  相似文献   

10.
朱广清 《摩托车》2007,(7):32-35
消费者购买摩托车时必须先弄清楚一个问题——是不是价格贵的才是好的?有摩托车终端市场各种品牌、车型、价位的摩托车令人眼花缭乱,充满诱惑力。“一分价钱一分货”,好车价格自然会高一些,但事实上价位低的车也不见得就不怎么样。因此,买摩托车是一个综合考虑选择的过程,在摩托车业内有一个专业名词“性价比”,意思是说在这个价位上车子的性能品质与其他牌子的比较,是一个最能说明问题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编者的话     
我国汽车工业连续几年的蓬勃发展,使得整车保有量也在短时间内激增。作为汽车售后市场流通业态之一的二手车保有量同时在迅速增长,整个二手车市场随着量的增大越来越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却有着种种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其中,二手车车籍管理就是一大问题,我国二手车车籍管理是以省、市、自治区"划块"管理的,车辆档案管理中,纸制档案在车管所,电子档案却在车管所的上级主管部门,未纳入到全国网络。这就导致二手车交易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其次,二手车价格评估、售后质量、信息不对称等诸多问题都束缚着国内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发展二手车连锁经营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多角度地对二手车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2.
李春成 《北京汽车》2004,(3):38-38,43
据调查,目前我国二手车市场比较活跃。很多消费者受车价因素的影响,愿意购买二手车,这是因为新车价钱昂贵,二手车比较便宜,尤其是企业淘汰下来的七八成新的二手车因其价格一般只是新车价格的30%~50%而比较抢手。然而许多消费者由于缺乏经验,对车辆技术状况不甚了解,盲目购买二手车,结果上当受骗,由此引发的经济纠纷屡见不鲜。另外,二手车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在选购二手车时不能操之过急,而应慎之又慎,以免花钱买进“药罐头”。选购二手车时,应坚持“一看、二查、三试”选购要诀进行。  相似文献   

13.
今年来,由于新车推出的速度明显加快且价格下压得比较厉害,二手车市场内近一半的车型有明显的降价倾向,许多二手车的标价与最终的成交价有较大的出入。很多消费者都很关心购买二手车如何砍价,以下的相关内容可供大家在购买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今年来,由于新车推出的速度明显加快且价格下压得比较厉害,二手车市场内近一半的车型有明显的降价倾向,许多二手车的标价与最终的成交价有较大的出入。很多消费者都很关心购买二手车如何砍价,以下的相关内容可供大家在购买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家庭用车一直是汽车消费的主流方向之一,也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不同的家庭买车时有着不同的出发点,而不同的车型,也有着不同的设计和优缺点,所以,适合自身需要的才是“好车”。明白这一道理,购车时就不会在车市迷失方向,最后发现“天下无车”了。当然,对很多家庭来说,一款车要满足所有的需求是不大现实的,买车之前多看,多比较,仔细考虑依然必不可少。家庭用车,几乎每个家庭成员的需求都要考虑到。但要求越多,用车的个性化需求也就越明显,如果有合适的车型当然是最好,否则,懂得取大舍小,平衡好各种因素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相似文献   

16.
二手车是后市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在国外,二手车市场交易量与新车交易量比在2.5左右,而我国这一比率只有0.25左右,二手车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从价格、车型、政策等方面分析了二手车市场发展现状,然后总结了二手车现行交易模式,最后对二手车未来市场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二手车贷款     
早在我刊2004年第11期我们就做过“如何贷款购买二手车”的专题,那时购买二手车还可贷款,到如今新车市场的贷款业务蓬勃发展,二手车信贷却偃旗息鼓了。那么二手车信贷业务还会发展吗?  相似文献   

18.
柯怡达 《轿车情报》2012,(6):292-293
原本我和大家一样,有着“有钱宁可买新车都不买二手车”的观念。加上原本就是汽车技术领域出身的我,心里更容不得花钱购买二手车的想法,生怕买到问题车和事故车。每当我路过公司旁边的二手车市场时,甚至都不会多望一眼。  相似文献   

19.
《轿车情报》2010,(8):237-237
近日,国内首家品牌二手车上海通用汽车“诚新二手车”在全国12个省市的35家经销商举行“诚新认证车保值回购活动”。活动期间,只要购买诚新认证二手车并承诺一年内按照协议价格返还给经销商,消费者就能享受购车零风险、零保养、零维护的超优服务。  相似文献   

20.
由于手头暂时钱紧,许多人将目光转向了二手车。但是。买二手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您缺乏经验.有可能会出现上当受骗的情况。因此,在购买二手车之前,最好了解一下二手车市场的信息,如要买的车型大约值多少钱,规模较大的二手车市场的地理位置等情况都要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