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对电力机车上的设备和系统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和故障诊断,将故障诊断技术与嵌入式技术相结合,设计开发了基于DSP和MVB网络的车载瞬间故障检测记录仪,其主要功能包括机车故障的在线诊断、故障信息的存储及与机车其他网络节点的通信。首先对车载瞬间故障检测记录仪的软硬件设计进行了介绍,并重点分析了数据采集和故障诊断的设计方案及实现。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机车瞬间故障检测记录仪性能稳定,集采集存储、故障诊断、状态检测和通信等功能于一体,在电力机车故障诊断和状态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电力机车主变流器故障智能诊断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电力机车主变流器的输出电压波形采用能量分布特征提取方法和优化BP算法,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和BP神经网络的主变流器故障智能诊断系统。利用该系统对变流器整流元件的开路故障进行了故障诊断仿真,验证了该智能诊断系统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电力电子装置故障具有种类多、数量大和位置分布广的特点,需要进行在线诊断和维护.基于混合知识表达的在线维护专家系统,对整流装置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分析,对其各个设备、各环节进行维护和简单故障诊断.该系统用于某食盐水的电解大型整流电源上,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铁路信号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基本结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铁路信号设备故障的特点及目前普遍采用的故障诊断方法,对铁路信号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总体结构进行了设计分析,提出了应用分层次的故障诊断方法,建立和开发铁路信号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思路,并对该系统的功能、特点及安全可靠性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铁路信号设备故障的特点及目前普遍采用的故障诊断方法.本文对铁路信号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总体结构进行了设计分析,提出了应用分层次的故障诊断方法.建立和开发铁路信号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思路,并对该系统的功能、特点及安全可靠性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机车整流硅机组上的主整流硅元件故障进行统计,分析了造成硅整流元件击穿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提高机车整流硅机组整体稳定性的具体改造措施,并说明了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理论,提出一种基于模型构建的数据通信子系统(DCS)全局故障诊断方法。全局故障诊断模型的输入空间由故障征兆集组成,诊断过程由全局故障诊断规则实现,输出空间由故障类别集组成。基于对DCS系统结构的分析,选取了一些关键设备信息作为故障征兆信息。将故障征兆信息中的物理向量分析转化为算术数值判断,创建决策矩阵,构建全局故障诊断规则,实现了故障类别综合判定,从而完成全局故障诊断模型构建。以工程实例中的DCS典型故障类别为验证对象,对全局故障诊断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该方法丰富了DCS故障诊断方法,总体精度可达到91.29%。  相似文献   

8.
地铁车辆转向架轴承状态对车辆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现有地铁车辆转向架轴承的监测与诊断存在智能化程度低、准确性差等不足。针对此不足,对地铁车辆转向架轴承故障模型进行推导,提出一种地铁车辆转向架轴承故障智能诊断方法。该方法根据转向架轴承径向振动加速度信号,采用小波包-包络分析和故障识别搜索算法,诊断轴承故障及故障类型。为了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设计并搭建了轴承故障诊断试验台,基于此试验台对广州地铁车辆转向架故障轴承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转向架轴承故障诊断方法能够准确识别轴承故障,为地铁车辆转向架轴承故障诊断的自动化、智能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人工利用LKJ数据进行机车速度传感器故障诊断存在诊断效率低、诊断时间较长、对数据分析人员经验依赖程度高的缺点,将加权K近邻分类器引入基于LKJ数据的速度传感器故障诊断中。通过分析几种故障的产生原因,结合专家经验,并对不同故障类型的LKJ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出4点故障规律,由此得到故障特征向量。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根据LKJ数据用于机车速度传感器故障诊断的WKNN诊断方法是有效的,具有较高的故障识别率以及较短的故障诊断时间,较人工故障诊断方式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型诊断和专家系统的牵引变压器故障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专家系统在故障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基于模型诊断的方法应用于牵引变压器故障诊断中.将故障分为潜伏性故障和电气回路故障两类,对于前者,将专家系统和基于模型的诊断方法相结合,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对变压器故障进行诊断,并给出具体实现过程;对于后者,直接利用模型诊断的方法,建立以电压、电流为变量的牵引变压器结构和功能的两层抽象模型,利用观测位置的不变性,将诊断分为离线和在线诊断两部分,对牵引变压器故障进行诊断.通过实例仿真获得故障数据并应用模型诊断推理,验证了基于模型诊断的方法应用于牵引变压器故障诊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三相PWM可逆整流器各矢量在空间的坐标变换,导出PWM可逆整流器有关控制方程,在此基础上结合空间矢量调制(SVPWM)的算法,提出一种便于数字实现的PWM可逆整流器的双闭环控制算法,并以TMS320F240为控制核心设计制作了PWM可逆整流器的实验装置,实验结果验证了这种新型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PWM整流器是一种高功率因数、低噪声静止变流器,控制策略选取是PWM整流器设计的重点。提出了一种用于新型电力机车辅助逆变器试验系统的PWM整流器,详细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采用该PWM整流器代替原有的风机负载,可实现系统的能流循环。在以DSP为核心的控制系统上,实现了PWM整流器的预测电流控制算法,使PWM整流器可任意调节逆变器的输出电流,并模拟不同故障情况。试验表明运用这种控制策略的PWM整流器运行稳定可靠,具有节能降噪等优越性能。  相似文献   

13.
交流传动互馈试验平台整流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用于交流传动互馈试验平台的PWM整流器系统主电路的设计及参数选择。在以DSP为核心的控制系统上,实现了PWM整流器的同步PI电流控制。仿真与试验表明该系统不但能够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而且可实现网侧低谐波正弦电流控制、功率因数高以及电能的双向传输。应用于互馈试验平台中,该整流器只需提供系统的损耗功率,大大降低了整流器容量,使得采用中小功率的三相桥式四象限变流器即可完成对中大功率的试验平台供电。  相似文献   

14.
基于CAN总线和DSP的交流传动互馈试验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功率交流传动互馈试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设计了基于CAN总线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数字化控制器。控制器具有丰富的外围接口.既可对脉冲整流器和变流器单独控制.又满足试验台联合控制要求。试验结果充分证明了该系统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机车故障诊断系统中的司机室显示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一种在机车故障诊断系统中使用的司机室显示屏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它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TMS320C5402为主控器,负责故障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以及各种信息的显示,以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作为系统的逻辑控制中心,负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的显示驱动和其他逻辑时序的实现。以高速大容量FLASH作为故障数据存储器,SRAM作为缓存,两者的配合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存储容量和刷屏速度。该方法成功的克服了传统单片机作为TFT-LCD控制器的速度慢、实时性差等缺点。该显示屏在故障数据传输与存储、故障诊断与提示、底层设备的连接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种基于模式识别的可控整流电路故障诊断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双桥串联可控整流电路为例,介绍了大功率可控整流装置的工作原理.在对各种故障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根据整流电压的脉波数将输出波形分段,通过实时监测各波段电压采样均值和标准差,对各段电压波形进行分类,从而将故障波形用模式向量表示.通过对模式向量二进制编码后进行循环移位实现对故障的在线诊断和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17.
基于DSP的三电平逆变器SVPWM调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二极管箝位式三电平电压空间矢量脉宽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重点分析一种易于DSP实现的三电平PWM整流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优化算法,该算法只需进行简单的坐标变换,再经过普通的算术运算即可计算出各基本矢量的作用时间。以TMS340F2812为控制平台,DSP主要实现系统的初始化和脉冲输出功能,用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给出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电能反馈型电子负载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有用电压型PWM变流器设计实现了日子模拟功率负载,控制系统采用了性能优良的专门用于实时控制领域的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F240,优良的控制方法使得所研制的功率负载在实现电能的再生并风时功率因数趋近于1.0,且电压和电流谐波满足IEEE-519标准,实验结果证实该方案能很好的解决直流电源出厂试验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机车运行在任何场合器件结温不得超过额定值,这是整流机组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以SS6型电力机车整流机组起动过程结温计算为例,提供了计算方法,供有关专业人员设计、计算、故障分析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