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路面载荷谱幅值分布函数的合求解,依据疲劳损伤原则,在提出当量频次概念的基础上,推导了计算汽车可靠性试验强化系数的数学,模型采用该方法分析计算一种试验场汽车可靠性试验强化系数,计算结果离散性小。  相似文献   

2.
汽车试验场可靠性试验强化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珂  郁工瑞 《汽车工程》1996,18(2):108-113
本文按疲劳等损伤寿命原则推导了计算汽车可靠性试验强化系数的数学模型,并在模型中引入损伤因子统计量和频率因子统计量的概念,使影响强化系数的各因素的物理意义更为清晰。本文编制了计算强化系数的软件,对CA141汽车在试验场可靠性试验道路上的载荷谱测试数据进行了处理,计算得到了各种路面组合的综合强化系数。本文提供的方法对各试验场可靠性试验强化系数的分析计算具有普遍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根据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结合海南汽车试验可靠性试验道路的实际,给出了强化系数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强化曲线和强化区间的概念,最后,给出一辆车的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4.
吴道俊 《客车技术》2020,(1):59-61,64
为了对室内道路模拟可靠性强化试验结果进行合理评价及更好地实现试验结果对设计的指导,研究了强化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用户道路、室内道路模拟可靠性试验的载荷谱采集与分析,并进行焊接结构SN曲线确定和疲劳损伤计算。基于Miner线性损伤累积理论,最终通过计算获得室内可靠性的强化系数结果,形成了一套基于载荷谱实测数据的汽车结构室内可靠性试验的强化系数计算方法和流程。  相似文献   

5.
汽车试验场搓板路强化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试验车辆的疲劳寿命估算,利用道路强化系数计算方法,研究汽车试验场搓板路强化系数,为汽车可靠性强化道路试验规范的制定、验证和优化提供依据。采用有限元动态仿真技术模拟汽车在试验场搓板路的试验过程,仿真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对应的特征参数基本一致。利用有限元仿真的结果对样车关键部件进行疲劳寿命分析和预测,求取试验场搓板路面的强化系数,并得到搓板路强化曲线。研究的结果应用于指导汽车路试规范的准确制定,减少试验的盲目性,增强试验的可信度,缩短研发周期和试验成本。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城市公交客车可靠性强化试验结果进行有效、合理地评价以及更好地对产品设计提出改进意见,研究了可靠性试验强化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用户路线确定,对用户载荷谱获取与统计,完成损伤数据概率分布检验和目标单位里程损伤获取。结合强化试验数据,最终计算获得可靠性的强化系数结果。最终形成了一套基于实测数据的城市公交客车可靠性试验的强化系数分析计算方法和流程,有利于产品可靠性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为避免以往乘用车传动系可靠性试验的盲目性,提出一种与用户实际使用工况相关联的变速强化试验方法,该方法采集强化路和用户典型路面的试验数据,计算传动轴各级转矩对应的累积疲劳损伤。利用Weibull分布和Monte-Carlo仿真模拟90%用户的总损伤,最终获得试验场变速试验强化系数,为科学评价乘用车传动系可靠性和可靠性试验规范的制订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汽车防抱制动系统车速估计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国福  张屺  王跃科 《汽车工程》2004,26(6):723-725,738
实现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防抱制动系统的前提是车速的准确测量。为减少微控制器的计算量和增加系统可靠性,利用汽车轮速信号和车身加速度信号,建立了估计车速的线性模型,提出了模型中系数的基于最小二乘递推算法的计算方法。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车路谱时域复现技术,对汽车电器系统进行振动可靠性室内强化试验,研究其在接近实际工况时振动应力和电应力联合作用下的可靠性.借助现代故障诊断和检测方法,开发了汽车电器系统室内可靠性试验平台,该平台能实现试验过程的实时在线监控和试验结果的记录.使用强化系数结合整车质量检验评价方法完成对试验结果的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以此试验平台为基础,结合可靠性评价方法能实现对汽车整车电器系统可靠性的评价及寿命预估.  相似文献   

10.
序号篇 名期数页次1617181920212296027960409604l96042960459605296064 一、汽车试验研究汽车车内噪声因素的结构振动影响率分析法及应用多轴汽车的特性参数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的综合评价汽车紧急制动响应的分析车辆沙地通过性研究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汽车试验场可靠性试验强化系数的研究排放试验用底盘测功机的设定研究汽车可靠性工程数据分布规律的模糊模式识别法一种基于PC486微机的实时硬件闭环模拟系统及应用驾驶员运动感觉及其评价键合图理论在汽车系统分析与控制中的应用推算汽车碰撞速度的两种图解法车辆侧向运动的人工神经网…  相似文献   

11.
电动汽车用铅酸电池放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采用恒流放电试验建立了电动汽车用铅酸电池放射电特性的理论模型,以此模型计算电动汽车在实际行驶条件下电池复杂变流放电特性,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为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优化匹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独立悬架汽车摆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宋健  钱珠声 《汽车技术》1996,(1):1-6,62
以标致505SL轿车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析力学的方法,建立了前悬架为独立悬架的汽车转向轮摆振数学模型。通过对摆振系统特征的分析,确定了影响摆振的主要振动模态,得独立悬架汽车特有的摆振振型,并通过道路试验证实了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正弦函数变化的路面不平度和两自由度的四分之一车辆模型,推导出车辆随机动荷载计算公式,研究路面不平度对车辆荷载作用下低路堤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建立车-路耦合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6种工况下不同路面不平度时车辆随机动荷载作用下低路堤的动应力,得出低路堤动应力均随路面不平度值的增加而增大,且与车辆附加动荷载系数m近似为线性关系;提出不同路面不平度时车辆随机动荷载作用下低路堤动应力计算模型,并对比有限元模型得到的低路堤动应力与应力计算模型得到的低路堤动应力。  相似文献   

14.
A cooperative control algorithm for an in-wheel motor and an electric booster brake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an in-wheel electric vehicle. The in-wheel system was modeled by dividing it into motor and mechanical parts, and the electric booster brake was modeled through tests. In addition,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wheel system and the electric booster brake were compared through a frequency response analysis. In the cooperative control, the road friction coefficient was estimated using the wheel speed, motor torque, and braking torque of each wheel, and the torque limit of the wheel to the road 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estimated road friction coefficient. Based on the estimated road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torque limit, a cooperative algorithm to control the motor and the electric booster brake wa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in-wheel electric vehicl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cooperative control algorithm was evaluated through a 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ion (HILS). Furthermore, to verif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cooperative control algorithm, a test environment was constructed for the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ABS) hydraulic module hardware,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operative control algorithm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ABS by means of a HILS test.  相似文献   

15.
胡成江 《汽车技术》1995,(12):27-29
以配装冷气系统的CA1046L轻型客货车为例,通过对该车冷气系统试验,探讨了测点的选择、太阳辐射和路面覆盖层对汽车热负荷的影响。冷气系统性能试验可在室内进行整车台架试验,以避免其它因素影响;对于使用试验和可靠性运行试验,可在道路上进行。  相似文献   

16.
便携式汽车运动参数综合测试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捷联式惯性导航原理为基础,研究短时惯性测量系统在汽车道路试验中的应用,提出了便携式汽车运动参数综合测试系统的方法,对系统配置,测试原理,计算方法,软件流程,惯性元件选择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7.
汽车道路动态试验模拟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v介绍了自行研制的汽车道路动态试验模拟控制系统(RDSS),讨论了RDSS的硬件和软件设计,重点分析了RDSS中引入的多点激振试验方法和多输入多输出HV频响函数识别算法。将RDSS与电液振动台对接,对一辆轿车进行了道路模拟试验。结果表明,RDSS可以准确快速地模拟汽车的实际行驶工况,达到了道路试验模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以某轻型汽车后桥壳为例,运用工程疲劳寿命估算与道路模型疲劳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了该后桥壳基于海南汽车试验场可靠性试验的道路行驶载荷条件下所得到的疲劳寿命概率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