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阳阳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1):19-22,I0002,I0003
红光路是沣东新城连接西安市区东西向的重要交通干道,西三环是西咸一体化的南北向快速通道。该节点是区域出行的重要交通转换节点。介绍红光路-西三环立交的位置及节点周边现状建设条件,通过对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及交通量预测,提出4个立交方案。通过对立交线形、交通组织、占地及工程规模等进行综合比选,给出节点改造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城市立交选型原则、城市立交的作用及城市立交的主要类型。以江苏太仓快速路网节点规划为项目实例,对其交叉口现状、交通量预测进行了分析,结合节点周边控制因素,明确了立交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王琪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2):10-14,18,M0004,M0005
对南宁市玉洞大道立交进行了方案研究。通过对路网体系、周边重大交通源交通组织、交通量及交通量预测,以及主要控制因素等进行分析,对4个立交方案进行了综合比选。同时,对推荐方案西-北转向匝道进行了进一步方案比选。  相似文献   

4.
廖瑞  陈明 《公路与汽运》2020,(1):98-101
基于长沙市湘府路大桥区段交通组织较复杂的情况,根据周边限制条件和交通情况设计3种立交方案,从交叉口情况、占地方面、对地块和景观的影响、投资规模等方面对3种立交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优选湘府路大桥互通立交设计方案。通过对这种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城市建成区互通立交建设中需考虑的因素,探索立交选型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5.
南昌中环快速路北段昌九立交是南昌市快速路网中重要的交通枢纽,根据昌九立交交通量预测结果、工程地理位置、施工条件等因素,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立交造型美观,经济合理,文章详细介绍了昌九立交设计过程中整体布局的思路及主要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6.
影响互通立交的改扩建方案的因素很多,文中以某互通改扩建工程为例,根据地形地貌、周边路网和预测交通量等因素,结合路线布设要求,对某互通改扩建工程的3个方案进行了分析比选,最终给出了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城市快速路的立交节点是路网最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交通转换功能,匝道多、占地大,投资占比较大等特点。因此,立交选型对路网间道路的交通转换、交通运行顺畅、整体服务水平、远景年交通量需求等,具有重大设计意义。本文以深圳市坪盐通道锦龙立交为例,根据相交道路、地形地貌、控制条件、交通量预测等方面,提出不同立交选型方案,从立交型态、功能,占地、安全及投资等进行综合比选,最终确认立交方案。  相似文献   

8.
深圳机荷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是国内首例双层立体复合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现状高速沿线立交众多,须对其改扩建方案进行研究设计.对机荷高速公路进行了现状分析,并对其交通量进行了预测.在主线改扩建为双层立体复合高速公路的总体方案下,结合沿线各立交的交通功能、交通量及周边条件,对机荷高速与两条相邻城市道路互通立交改扩建方案进行了设计和比选,并确定了推荐方案.经仿真评估,推荐方案立交整体服务水平良好,交通运行顺畅,两条相邻道路均满足远景年交通量需求,且交通压力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呈现新的特征。在市郊或城郊结合部的干线公路沿线,由于两侧地块不断开发建设,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量逐渐增长。干线公路大型、重型货运车辆流量大,交通量占比高,因此,在平交口范围内,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争夺优先通行权的矛盾日益凸显,导致机动车辆右转过程中碰撞碾压行人或者非机动车的事故时有发生。那么,如何改善干线公路交叉口通行条件,减少右转弯车辆与行人、非机动车之间的冲突呢?  相似文献   

10.
高架桥西侧立交是北京南站近期实施方案中新建的六座节点立交之一。该文结合立交用地条件、远期的交通量预测结果,研究并确定了立交形式,为城市路网中同类立交选型提供了一些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城市立交节点方案的确定是一个多层次分析、多目标决策、多因素制约的选择过程。介绍了工程背景及工程的功能定位,并根据立交周边现状用地情况以及受制于立交范围内征地拆迁等因素,分近远期方案实施立交工程。通过分析研究,提出"定性分析功能定位是前提,定量分析节点交通量是依据,周边现状环境制约因素是最终立交方案能否实施的试金石"的设计思路,为城市主干路与城区段高速公路立交节点方案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剖析不同因素对非机动车流膨胀程度影响的差异性,文章利用广义有序logit模型,选取直行非机动车流膨胀宽度为因变量,右转机动车交通量、左转非机动车比例、直行非机动车交通量、行人交通量、电动自行车比例等9个因素为自变量,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直行非机动车流膨胀宽度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右转机动车交通量、直行行人交通量增加会不同程度降低非机动车流膨胀发生的概率,而左转非机动车比例、直行非机动车交通量、电动自行车比例变大会加剧膨胀程度;机非隔离形式、非机动车道宽度等变量对不同膨胀程度等级的影响存在差异。基于模型回归及边际效应计算结果,提出了改善非机动车膨胀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环山北路(生态园段)城市主干路为例,介绍了该项目的功能定位和主要技术标准,通过交通量预测合理确定车道规模。结合实际建设条件,详细阐述了建成区主干路形式的选择、重要立交节点、匝道的总体布设。系统的介绍了建成区城市主干路总体设计需考虑的周边影响因素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临港大道作为临港新城与上海主城沟通的主要通道,是临港新城射线干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东立交是G1501高速公路南汇段的重要节点,为G1501高速公路与大叶-东大公路交通转换节点。按照临港地区规划,需将大东立交东侧接入道路由东大公路调整为临港大道,同时拆除泐马河桥,这将对片区的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出行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从增设交叉口联络道、公交系统完善、慢行系统组织和周边路网交通引导等方面进行了方案设计,降低了项目实施对片区人车出行的影响,也为相同类型城市立交节点交通组织方案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南京南站综合枢纽花神庙立交、双龙街立交在集疏运系统中的地位分析,结合节点现状分析及控制条件、交通量预测结果、轨道交通布置等条件,采用设置集散车道的断面布置形式,在确保骨干路网直行交通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合理布置匝道,有效避免了立交间距近,无法设置加减速车道和交织段的问题,为南站枢纽交通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上海蕴川路立交不仅是一座快速路和主干路相交的枢纽级立交 ,同时也是国内第一座融地铁、公交、机动车、非机动车等不同出行方式汇集在立交内的公交枢纽。立交设计时应不仅关注交通功能的完善 ,同时也应体现“以人为本 ,公交优先”的设计理念。本文介绍了蕴川路立交的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互通周边区域拥堵问题,基于现状路网分析和远期交通转向流量预测,综合考虑了周边路网、转向流量、交通组织、保通等各种限制因素,提出了3个设计方案,从工程规模、工程造价、路网交通量匹配度及拥堵治理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最终给出了雷甸互通立交的改建方案。项目建成后,较好地解决了雷甸互通周边区域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对今后类似互通工程的改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上海市奉贤区S4南桥立交改造工程为背景,对现状立交拥堵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周边地块规划及现状控制因素,通过交通分析得出节点拥堵的原因,并提出需对现状节点进行改造,通过多方案对比分析,解决S4南桥立交节点方案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型公园和绿地周边支路除需满足公园、绿地以及周边地块交通集散的基本服务功能外,还需满足节假日等高峰期为市民提供临时停车和应急疏散等辅助功能需求。大型公园和绿地周边支路断面的设计方法,可通过开展规划前期调研,分析交通出行特征来确定道路功能定位和需求;然后对设计年限内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工作日、节假日或特殊活动日进行交通流量预测,再进行路段通行能力分析和服务水平评价,从而确定车道数和宽度规模,拟定断面各技术标准和参数;最后提出断面多方案比选,经技术、经济等综合分析后确定最终方案。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城市中多路高快速路网的交叉越来越多的情况,对在路网密集及用地紧张的条件下设计出交通功能齐全的互通立交进行深入探讨[1]。对深圳市盐港东立交工程的立交功能、路网结构及交通量进行分析,并结合场地现状边界条件、地下管网、周围建筑和环境景观等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合理选择立交型式,使设计既满足使用功能需求,又能达到造型优美、交通组织顺畅、占地规模小的要求,同时还可提升路网的运行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