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测交通事故实时风险时,存在大量指标变量,导致数据难以采集,不仅不利于构建预测模型,且带来的过拟合问题会降低模型预测可靠性。为了减少预测指标数量,提升预测模型可用性,降低预测模型过拟合影响,构建具有可解释性的2种交通流稳定性系数以简化指标集,分别为纵向交通流稳定系数和横向交通流稳定系数。采集西安市G3001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与交通流历史数据,选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构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实时风险预测模型。通过改进的GI指数评估交通流稳定性系数的显著性,以检验其有效性;通过指标集在训练与测试数据中的预测精度、AUC值差异评估交通流稳定性系数对降低预测模型过拟合的作用,并通过训练耗时评估模型的计算效率,以检验新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2种交通流稳定性系数对应的改进GI指数分别为0.952和0.922,显著大于其他受试指标,与交通事故实时风险显著相关。在3种预测模型中,包含2种交通流稳定性系数的简化指标集在训练和测试数据中的预测精度分别为91.1%和90.5%,与完整指标集相近。2种指标集在训练与测试数据中的平均预测精度差异分别为0.69%和4.87%;平均AUC值差异分别为1.61%和5.87%;平均训练时间下降了15.2%。交通流稳定性系数大幅提高了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同时显著提升了模型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2.
车辆折算系数的分类及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熊烈强  李杰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7):128-130,134
提出了标准车的选择原则:车长等于约定的长度;当交通流密度很小时,以道路设计速度行驶;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定义了微观车辆折算系数:交通流全部由标准车组成时的流量与交通流全部由某种车组成时的流量之比。定义了聚类车辆折算系数:组成该类车型的所有自然车的微观折算系数与组成比例的乘积之和。定义了宏观车辆折算系数:组成混合交通流的所有自然车的微观折算系数与组成比例的乘积之和。计算了这三种车辆折算系数。  相似文献   

3.
杭文  黄臻  何杰 《交通与计算机》2007,25(6):60-62,66
通过对公路收费站交通流运行特征和分布特性的分析,建立了公路收费站通行能力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模型考虑了不同车型服务时间分布的差异以及车辆选择排队队列的实际因素,可以对不同交通量和交通组成下公路收费站的通行能力以及车辆排队延误等服务水平指标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仿真模型较传统模型更贴近现实;大、中型车特别是大型车对收费口通行能力的影响要高于小汽车.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应综合考虑收费站类型、交通量和交通组成等因素,使用不同的车型折算系数来分析收费站的实际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特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广东省高速公路的实测交通流数据 ,阐述了本省高速公路交通流的交通组成特性、速度特性以及车头时距特性等 ,并对交通流的时间分布特性作了描述 ,得到了高峰小时系数。为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路网中存在大量尚未布设交通检测器的路段,其交通流数据难以获取,不利于开展精准路网管理,为此提出了利用局部路网空间结构特征预测无检测器路段交通流量的方法。基于有检测器路段的海量交通流数据,分析局部路网空间结构特征与路段交通流量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路网拓扑关系使用多元线性回归算法估计所有的有检测器交叉口交通流分配权重,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算法进一步挖掘局部路网空间结构特征对交通流分配权重的影响;结合空间特征影响度系数、无检测器路段所在的局部路网的空间结构特征及相邻路段的交通流,对无检测器路段进行交通流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路段道路类型、相邻路段数量及相邻路段道路类型这3类局部路网空间结构特征与路段交通流量相关性显著,采用基于空间特征影响度系数对局部路网中只有单个相邻上游和具有多个相邻上游的无检测器路段进行预测,发现其平均误差分别在8%和22%左右。   相似文献   

6.
道路运行车辆在不同交通运行状态下所占有的道路时空资源的物理意义不同,为了科学反映其动态特性,吸取了传统交通流理论的学术思想,选择交通密集度作为车型换算系数的计算标准,综合分析了不同交通流运行状态下车辆占有车道空间问题,从交通流特性分析入手,定性分析车型对交通流量-密集度的影响,提出了不同车型相对应的影响系数计算方法,进而建立基于需求安全距离的动态车辆换算系数定量模型.通过数据验证和试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动态车辆换算系数更好地反映了交通流运行中的速度-流量关系和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改进的光杠杆系统和护热平板法测定了水泥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和导热系数,分析了粗集料类型以及粗集料含量对二者的影响.结果表明:粗集料类型不同时,集料本身的线膨胀系数越大,该种集料的混凝土线膨胀系数也趟大,导热系数变化规律相同;粗集料类型相同时,线膨胀系数随集料含量增加而增大,而导热系数变化规律相反.J外,在10~50℃范围内逐级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混凝土膨胀量大致相同,膨胀量对不同温度区间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驾驶行为特性对道路宏观交通流特性及通行能力有着重要影响.但在2010年版《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M2010)中,驾驶人总体特征修正系数取值在通常情况下建议为1 ,并未给出具体解释以及进一步量化.为了进一步细化研究不同驾驶员行为特性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将驾驶员类型分为冒险型、一般型和保守型3种,利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 5 .3构建基本路段和交织区仿真场景,提出以仿真实验为基础的通行能力影响量化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限速为80 km /h的城市快速路上,自由换道行为可以提升道路设施空间利用率,提高交通流由自由运行状态向稳定运行状态的转变速度,而对道路通行能力没有显著影响;跟驰行为与强制换道行为对道路通行能力有显著影响.提出基本路段通行能力分析的修正系数,对应冒险型、一般型、保守型驾驶员分别为1 .04 ,1 .03 ,0 .86 ;交织区通行能力分析的修正系数;在交织比为0 .1~0 .4的情况下,3类驾驶员对应的值有所差异,进一步细化了HCM2010中驾驶员的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降雨对车速离散性的影响,以城市快速路实测气象交通数据为基础、车速标准差系数为车速离散性的量化指标,利用二元线性拟合函数探究了降雨量、交通流量和平均车速之间的关系,解析了不同降雨量和不同交通状态(自由流、稳定流和饱和流)下的车速标准差系数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雨量、交通流量越大,平均车速越小;大暴雨相比于大雨和暴雨对车速离散性的影响更显著;3种交通流状态下降雨量对车速离散性都有显著性影响,饱和流状态时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中外公路》2021,41(3):141-146
为了研究T形梁遭受单面火灾后,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随延火时间的变化规律,采用Ansys建立实体有限元模型,施加不同的火灾工况,换算T梁截面在高温下的刚度折减,计算受火后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并对其时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梁桥在单面受火后,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应用多层线性模型研究了降雨强度对城市道路交通流平均行驶车速的影响.研究资料包括道路特征数据(25个路段)、广州市城市道路交通流平均行驶车速数据(有效车速样本量超过160万)和降雨量数据(样本量93 462).采集时间从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一共330 d.基于以上大规模数据,应用多层线性模型(HLM),建立了一个降雨条件下道路交通流车速的短时动态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交通流信息存在嵌套、分层的数据结构,相较于传统交通流研究方法,多层线性模型对交通流影响因素的研究将更为合理;降雨对车速的影响具有普遍的空间变异性,这是因为每个路段具有不同的物理特征;交通流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跨层交互效应,这与传统理论对交通流的认识不同;本文提出的降雨条件下交通流车速的短时动态预测模型具有路段适用性广的突出优点,这与大多数传统交通流模型适用范围较为狭窄的特点较为不同.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交通流信息相似性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信息处理日益成为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要求智能交通系统不断集成新的信息技术以实现信息的采集、融合、组织和处理。生物信息技术在ITS信息处理中的应用成为其中新兴的研究方向。为证明交通信息具有生物遗传属性,本文定义了相似系数及波动系数作为交通流的相似性判据,并对城市交通流单点流量信息在时间轴上的相似性进行实验与数据分析,从而证明了其相似性的存在。文章还对该特性在交通流信息处理中的几种可能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大型车占混合交通流较大比重时,现有车辆换算系数和大型车对通行能力的影响系数不能适用。本研究对大型车为主的城市道路通行能力进行了探讨,利用跟车模型,对纯小客车车流和纯大型车车流通行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主干路以下级别城市道路,大型车换算系数规范所取的2~3偏大;根据行车速度,按纯小客车车流和纯大型车车流的通行能力比值来选取大型车换算系数更加合理;当大型车比例大于0.7时,可以用相应的的混合流量通行能力来代表。  相似文献   

14.
选取4种不同类型的交叉口指示标志布置方式进行实地交通流检测,并对车辆通过4种类型指示标志时的车辆速度和交通流量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各检测断面小型车辆和大型车辆的速度正态性分布特征,揭示了其速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设置指示标志的交叉口路段车辆运行速度呈现持续降低的趋势,其中大车速度波动更为激烈;但指示标志单独使用无法明显起到降低车速的作用,不同类型车辆运行速度减慢3%以内;监控摄像头、LED警示灯和交警管制能够显著提升指示标志效能,其中,大型车辆运行速度减慢15%以上,小型车辆运行速度减慢10%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道路服务水平,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改善车辆设计,开发车载安全装置通过驾驶模拟器和交通仿真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个体驾驶行为交通流特征的影响.首先,选取反映驾驶员特征的静态驾驶适性和动态驾驶适性2类指标,通过因子分析、主成份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驾驶行为特征进行提取,构建不同类型的驾驶行为特征分类.其次,利用驾驶模拟器采集到的实验数据,对不同类型驾驶行为的仿真模型参数进行校准.最后,通过交通仿真技术对不同类型的驾驶行为下交通流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车道位置、不同行为下的交通流特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激进的驾驶行为仿真产生的最大交通量(2200 pcu/h)中等驾驶行为(1800 pcu/h)保守驾驶行为(1700 pcu/h),但激进驾驶行为下的交通流较其他行为显得更加不稳定.因此,提高道路安全水平,需针对呈现此类驾驶行为特征的驾驶员进行重点教育及培训.  相似文献   

16.
车辆换算系数是道路通行能力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合流区内的车辆运行特性与基本路段有着显著差异,其车辆换算系数也应和基本路段有所差异。通过对实测交通流数据的处理分析,以车辆瞬时占用道路时间和车身长度为指标进行聚类,将高速公路合流区车型划分为4种,进一步计算了4种车型之间所形成的16种车头时距,并以车头时距为基础推导了车辆换算系数的计算模型,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得出了高速公路合流区各车型车辆换算系数。采用饱和车头时距法和流量车速法分别对得到的车辆换算系数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计算的车辆换算系数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对载重车辆等效轴载换算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用目测法观测北京郊区公路上的车辆轴载和车辆组成,并按照路面基层类型的不同,用不同的轴载换算公式,分析整理出运营载重车辆的平均轴载换算系数,给出了可供参考使用的建议值.分析表明,干线、县级公路上的车型和轴载组成,对平均轴载换算系数没有显著差别,为此,建议在以后的目测调查中,减少观测点,延长观测时间,以提高观测数据的时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常规驾驶车辆交通流追尾碰撞交通安全状况,提出智能网联车辆(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CAV)与常规车辆构成的混合交通流车队稳定性优化控制方法。基于全速度差模型,应用集成速度与加速度的多前车反馈构建CAV跟驰模型,考虑CAV混合交通流车辆空间分布的随机性,将各类型局部车队稳定性作为优化目标,以局部车队头车速度扰动为系统输入,以尾车速度扰动为系统输出,应用经典控制理论领域的传递函数法推导局部车队稳定性约束条件;分析关于平衡态速度与CAV反馈系数的车队稳定域,以各类型局部车队能够在任意平衡态速度下均稳定为控制目标,对CAV反馈系数输出进行优化控制;设计高速公路上匝道交通瓶颈数值仿真试验,在不同CAV比例等多种条件下,分析CAV混合交通流优化控制对交通流车辆追尾碰撞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AV混合交通流优化控制可降低车辆追尾碰撞风险,在碰撞时间阈值小于2 s时,100%比例的CAV交通流可将交通流的车辆追尾碰撞风险降低85.81%以上;在碰撞时间阈值大于2 s时,追尾碰撞风险可降低48.22%~78.80%。所提优化控制方法可有效降低CAV车队优化控制的复杂性,为大规模CAV背景下的混合交通流优化控制以及车辆追尾碰撞交通安全提升策略提供直接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应对干线交通流的时变性和空间分布差异性给干线协调控制带来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基于交通流时空特征的干线协调控制子区划分方法。首先利用交通流时间相关系数和空间相关系数分析交通流的时空特征,根据交通流的时间特征改进时段划分方法;引入相邻交叉口关联系数和不停车通过路口车辆数作为子区划分指标,在时段划分的结果上进行子区划分,以交通流的空间特征改进合并指数法,实现子区划分方案的更新。最后,以玉林市民主路为例验证该方法,结果显示,干线系统的总延误、车均停车延误时间、车均停车次数分别降低了19.5%、23.4%、16.7%,该方法比传统交通控制时段划分方法更能适应交通流的时空变化趋势,显著提高干线交通流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0.
危岩稳定性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危岩稳定分析方法很多,基于静力平衡的定量分析方法由于具有成熟的理论基础,给出确定的稳定系数,是目前危岩稳定性评价和防治设计的主要方法,但静力平衡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针对静力平衡定量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在充分考虑危岩特征、静水压力和地震力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不同主控结构面组合危岩稳定性,研究得出了孤立式、软弱基座式、楔块式、倾倒式、贴坡式和悬挂式等不同类型危岩的稳定系数计算方法,并根据稳定系数对危岩进行分级。利用研究的计算方法对典型危岩稳定性进行了计算与分级,结果表明与实际情况一致。所得成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