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海事仲裁是解决从事海上运输活动有关当事人之间产生争议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它具有程序上灵活、便利,时间上迅速,经济等优点,而为越来越多的海带关系当事人所采用。但当事人将他们之间的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裁决时,必须以当事人之间存在有效的仲裁协议为前提条件。如果没有仲裁协议,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依照我国法律规定,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另外,既便是双方法事人之间存在仲裁协议,也会因其不规范性、不明确性或者缺乏实质要求、违反法律规定而导致无效,失去仲裁的目的。所以仲裁协议在海事仲裁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项,是整个仲裁程序得以完成,仲裁目的得以实现的主要依据。本文拟促仲裁协议的效力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个人拙见。  相似文献   

2.
交通事故认定,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案件进行勘查、调查后,对交通事故基本事实、形成原因和当事人应负交通事故责任的专业性调查结论,同时也是确定当事人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的重要证据之一。“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经过调查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索赔是在工程承包合同履行中,当事人一方由于另一方未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而遭受损失时,向另一方提出赔偿要求的行为。在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保证依其从属性,当所担保的主债务消灭时,保证债务也随之消灭。但合同因解除而消灭时,债务人所负担的恢复原状及损害赔偿义务是否仍为保证合同效力所及不无问题。本文认为,若保证合同当事人对此有约定,则从约定;若无约定,则应从合同解除的效力及性质出发,结合保证制度所具有的特性及功能进行分析,在具体案例中,就保证合同当事人意思或法律行为为客观合理的解释,而不应拘泥于其性质。  相似文献   

5.
情势变更原则作为对民法领域"契约必须严守"的矫正,在促进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公平交易方面起到了极大作用,其价值理念也得到了理论及实务界一致的认可.在我国新出台的《民法典》(合同编)中对情势变更原则进行了规定,但该原则在具体适用过程中仍存在与相关概念难以区分、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以及缺乏统一的裁判规则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情势变更...  相似文献   

6.
城市出行选择行为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诱导管理的效用解析研究由于缺乏对出行者行为研究的理论支撑,研究成果缺乏说服力.而出行行为研究由于涉及多门学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难以控制,因此,许多学者都把研究精力放在了基于活动的出行需求建模的研究上,而忽略对于行为机理的解析.本文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出行行为理论研究的框架体系;并运用管理学、心理学以及行为科学的方法,解析了出行需求产生机理,构建了出行需求产生的概念模型;分析出行决策的思维过程,并把出行决策过程结构化;探索出行者的心理活动及行为偏好.期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成为交通诱导管理效用解析研究的基础理论,并为交通需求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海事责任的认定是我国海事部门的法定职责之一,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海损事故当事人对由于各自对事故的理解和判断的角度和方式各不相同,如果对海事机关就事故的认定不一致,可能会以诉讼的形式来保护自己的权利。本文试图通过对海事当局具体行政行为的分析,找到一个判断该行为是否具备行政诉讼法上的可诉性的方法,在具体海事认定过程中具有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索赔的概念及意义 索赔是合同当事人一方在执行合同过程中,根据法律及合同规定,对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而是由于对方承担责任或风险的情况所造成的实际损失,凭有关证据向对方提出请求给予补偿的要求.根据业主和承包人之间合同平等互利的原则,索赔应该是合同双方的行为,既有承包人向业主提出给予补偿的要求称为索赔.也有业主向承包人提出给予补偿的要求称之为反索赔.  相似文献   

9.
索赔是在工程承包合同履行中,当事人一方由于另一方未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而遭受损失时,向另一方提出赔偿要求的行为。在实际工作中,“索赔”是双向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可能提出索赔要求,但建设单位索赔数量较小,而且处理方便。而施工单位对建设单位的索赔则比较困难一些。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事故的免责事由是正确处理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应包括不可抗力、受害人故意、第三人过失、动物引起的交通事故、好意同乘者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车辆的径向加速度是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驾驶行为的重要表征,通过对加速度的分析,可对驾驶员加速和刹车的行为进行定量描述.通过对双车道公路平曲线处的车辆运行车速现场进行行车实验,获得车辆转弯时的径向加速度,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了车辆加速度与平曲线线形之间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平曲线处车辆行驶时的加、减速行为:车辆从直线进入到曲线时逐渐以较大的减速度减速至该圆曲线半径所对应的运行车速;当汽车离开曲线时,会适当加速至期望车速,然后做匀速行驶.  相似文献   

12.
论新时期完善我国环境法制的战略突破口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我国资源环境的现状折射出政府环境管理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政府失灵".对这种"政府失灵"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其原因在于资源环境法律中缺乏防止这种"失灵"的制度安排.由于法律上缺乏对政府影响资源环境的行政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制度,政府官员中比较普遍存在的唯GDP的发展观和政绩观难以得到根本转变,资源环境领域里的"市场失灵"因而难以克服.针对这种情况,新时期完善我国环境法制的战略突破口应当是通过立法建立对政府影响资源环境的行政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制度.只有处于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下,行政部门才能保持勤政和清廉,积极有效地行使资源环境保护的公共职能.  相似文献   

13.
在交通管理和评价时,信号配时对监测评价路口运行状态,评价路口配时方案至关重要.但是,大范围的实时信号配时方案的获取尚缺乏简明有效的途径.本文提出两种基于移动导航数据计算固定配时路口信号配时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不考虑驾驶员驾驶行为差异性时,得到路口红灯和车均延误的关系模型,从而计算某相位的红灯时长.另外一种方法是基于车辆通过停止线的时间,结合本文提出的上升梯度法,得到某阶段红灯时长.本文通过实际的路口案例计算,将预测结果和已知路口的信号配时比较,表明此方法计算得到的红绿灯时长准确度较高,为后续进行路口运行状态和通行能力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全面描述决策者在不确定环境下的出行行为,从价值变化和可靠性变化两个方面研究通勤者的路径选择行为及对待风险的态度,提出了基于累积前景理论(CPT)的通勤者路径选择模型.首先推广了两个参考点的CPT,接着根据不确定理论对行程时间进行预算,给出通勤者参考点估计的统一方法,然后构造通勤者的路径选择模型. 最后在一个测试网络上研究可靠度与参考点及可靠度与累积前景值的关系.结果表明,通勤者的参考点可以根据可靠度要求动态设置.出发时刻相同,出行者可靠度要求较高时,风险较低的路径前景值较大;反之可靠度要求较低时,行程时间平均值较小,虽然风险较高的路径前景值也比较大,这一结论与事实相符合.本文所提出的决策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通勤者在随机路网中的路径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古诺模型假设,在高峰期乘客交通选择行为的基础上,研究公共交通系统的优化问题. 建立模型时,假设公交车辆的发车间隔时间由公交公司决定,车次总数由乘客的均衡班次选择行为所致. 弹性需求下,考虑乘客的早到成本和车内拥挤成本,在均衡班次选择行为的基础上,建立了高峰期公共交通系统的社会净收益最大化模型,得到了公交系统实现的最优运量和最佳班次数. 在古诺寡头市场条件下,以公司利润最大为目标,确定了公交系统的发车班次间隔. 研究发现,公交系统的公司数目会对系统表现造成影响,如果缺乏政府管制,可能出现恶性竞争,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民间借贷及租赁合同等民事主体的经济活动中,经常出现债务人用房地产抵押作为偿还债务的担保方式,以房地产抵押给债权人.由于合同当事人缺乏对房地产作抵押登记的法律意识,仅在合同中约定以某处房地产作抵押物,担保债的履行,并未去房地产主管部门办理抵押登记,一但发生债务无法履行的事实后,因抵押物未办理抵押登记,而使债权人的利益受到损害.笔者认为,就从法律上充分认识抵押登记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当发现未依法办理抵押登记后,且债务履行期限尚未届满时,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补办抵押登记,这对于依法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活动有序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考虑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加速车道上驾驶员行为变化特征,以间隙接受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可变临界间隙条件下的入口匝道通行能力模型. 当驾驶员在加速车道上向前行驶寻找汇入机会时,距离加速车道末端越近,其试图汇入主线的意向越强烈,所选择的临界间隙也会越小. 因此,驾驶员所选择的可接受临界间隙随着其在加速车道上行驶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从而会导致在加速车道不同位置的理论通行能力发生变化. 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分析可变临界间隙下入口匝道通行能力与固定条件下的差异. 结果表明:在考虑驾驶员汇入行为变化导致临界间隙减小条件下,入口匝道理论通行能力大于以往固定临界间隙条件下的通行能力,并且,在主路流量较大时这种差异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古诺模型假设,在高峰期乘客交通选择行为的基础上,研究公共交通系统的优化问题. 建立模型时,假设公交车辆的发车间隔时间由公交公司决定,车次总数由乘客的均衡班次选择行为所致. 弹性需求下,考虑乘客的早到成本和车内拥挤成本,在均衡班次选择行为的基础上,建立了高峰期公共交通系统的社会净收益最大化模型,得到了公交系统实现的最优运量和最佳班次数. 在古诺寡头市场条件下,以公司利润最大为目标,确定了公交系统的发车班次间隔. 研究发现,公交系统的公司数目会对系统表现造成影响,如果缺乏政府管制,可能出现恶性竞争,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9.
匝道车辆的汇入行为对高速公路交织区的通行能力有重要的影响,汇入位置是汇入行为中最重要的行为参数之一.本文利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建立了一个车辆汇入位置模型并对各变量进行了分析.考虑到汇入行为是一个二维驾驶行为,我们在模型中引入了车辆进入辅助车道时的初始横向位置这一变量.利用NGSIM中的车辆轨迹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并与Lognormal 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BDT模型在AIC,BIC 和R2这3个指标上均大幅优于Lognormal模型.最后,本文对解释变量的重要性和其偏效应进行了分析,其中初始横向位置的重要性最高;敏感性分析表明,GBDT模型能够深度挖掘汇入位置与变量之间隐藏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停车App在交通出行中的广泛应用,使实时获取各类停车场信息更加便捷.然而,实时停车场信息在优化交通系统方面的作用机理尚无理论基础,其应用效果也缺乏量化分析. 本文将实时剩余停车位信息和停车诱导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点队列模型、学习理论和Logit选择模型,建立了实时停车场信息提供下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仿真模型.然后,设计3种出行情景并结合仿真实验结果,对实时停车场信息提供影响出行者出行行为的机理进行分析,从而评估其对交通系统的优化效果.最后,基于对2类主要参数(学习因子和扩容因子)的敏感性分析,进一步讨论了提升实时停车场信息提供对交通系统优化作用的可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