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有效再利用工程废土,降低碳排放,减少水泥用量,研发新型环保土壤GGL固化剂,并用于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的填筑工程。在工程废土最佳含水率下,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了25种配合比的复合材料试验,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运用方差分析和曲线拟合分析,确定复合土壤固化剂的最优配合比;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分析,阐明了新型固化土(GGL固化土)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水泥和GGL固化剂均可提高GGL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采用水泥掺量8%和GGL固化剂掺量3‰时,GGL固化土的7天无侧限强度可达到5.0MPa;加入新型复合固化剂,改变了土壤的多孔网络,提高土体性能。  相似文献   

2.
高性能土壤固化剂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掺配剂,具有稳定固化各种类型土壤的功能.在缺乏砂砾等筑路材料的地区,可用土壤固化剂与土掺配,作为沥青表处路面的基层,可节省工程造价费用.  相似文献   

3.
在公路路基施工中,受到天气因素影响和施工进度限制,难免需采用过湿土对路基进行填筑。为有效保障路基填筑质量,增强路基稳定性,必须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保障过湿土的施工质量,并重视过湿土处理的注意事项。文章简述了过湿土特征,分析了路基施工中过湿土的施工措施,提出了过湿土处理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路基施工中过湿土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境内盐渍土分布广泛,省内平原和盐湖地区存在着大量的氯盐渍土,这给公路工程建设和养护带来很多困难。采用固化剂固化氯盐渍土,能使不能直接用于公路工程建设的氯盐渍土改良成可使用的工程材料,且使氯盐渍土的各项性能得到提升,具有成本低,施工方便等特点。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关于氯盐渍土固化研究,查阅大量文献,通过不同研究案例,阐述了单一传统固化剂、复合传统固化剂和新型固化剂这三类固化剂的固化机理及固化特点。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CHF土壤固化剂固化土壤的机理,并通过试验分析,CHF土壤固化剂能显著提高土质强度和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过湿土处理技术机理与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过湿土处理技术主要机理过程和采用的新技术,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低塑性指数液化粉土地区过湿土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抗疏力固化土的室内击实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抗疏力固化土室内击实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探讨抗疏力固化材料的不同掺量对抗疏力固化土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及其对抗疏力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CHF土壤固化剂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态离子型土壤固化剂,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可增加黏土强度,减少吸水膨胀性,提高水稳定性。文章结合四川省泸渝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实例,介绍采用CHF土壤固化剂改良风化泥岩土壤的配合比与原材料技术要求,阐述了采用该土壤固化材料铺筑路基试验段的施工工艺流程,并通过施工检测分析得出结论:采用CHF土壤固化剂改良后,路基的抗压强度和水稳性可以得到显著提升,经历雨天后,路基表面不再翻浆和变形,完整性较好,可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掺量粉煤灰泡沫轻质土的轻质、可流动、及固化直立特性,采用过程控制的施工方法,并结合广明高速公路FD段新型轻质直立式路堤的施工情况,严格按照设计指标要求,从附属工程、设备要求、施工方式、湿密度、流值及气泡密度等方面开展控制,以期按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汕头市牛田洋快速通道路基工程为例,基于其所处淤泥地质条件,开展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就地固化处理中固化剂配比和效果,并通过室内平板静载试验,对硬壳层与地基容许承载力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变固化剂掺入比能够有效提高地基容许承载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广西宜州至六寨高速公路炭质页岩边坡的工程特性,提出采用聚合物固化剂的防水特性来对炭质页岩进行防护,并通过室内及现场试验,探讨了聚合物固化剂对不同形态炭质页岩边坡的防护效果,为聚合物固化剂应用于炭质页岩的边坡防护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蒸汽养护对混凝土可能产生不可逆转的结构破坏和能耗大的问题,采用聚羧酸外加剂的接枝共聚技术,开发出了超早强型的聚羧酸减水剂,并进行了管片混凝土的制备。结果表明,采用超早强型聚羧酸能明显加速水泥的水化进程,促进早期强度的发展,在低温(10℃~20℃)条件下实现管片混凝土的免蒸养,12h可达到管片拆模吊起所需要的强度,这对降低管片混凝土的生产成本、节约能源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公路工程土石方填筑的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石料丰富的山区高速公路高填方路段进行施工,经常采用土石混填路堤。从选择料场、控制土石层的虚铺厚度、何时碾压、控制土的含水量、碾压遍数及压路机吨位、检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土石路基常见病害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施工工艺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盾构在富水砂层中掘进时,容易出现喷涌、地表沉降大、流砂等现象,给掘进施工带来很多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在全断面富水砂层中掘进时,如何控制盾构施工参数显得极其重要。文章结合广州地铁21号线水西站—长平站盾构区间隧道工程实例,考虑了工程实践中盾构穿越全断面富水砂层且下穿薄弱基础的水西村民房建筑的情况,进行了盾构施工措施及试验段掘进参数分析,确定了盾构下穿水西村民房建筑的施工参数。监测结果表明:参数实际控制值与分析拟定值接近,地表沉降可以控制在5 mm内,房屋沉降可以控制在10 mm内,验证了参数选取的正确性。盾构在全断面富水砂层中下穿平房群时,实际土舱压力高于静止土压力,同步注浆量不低于1.6倍的理论值,提高土压力和推力可以有效降低平房群的沉降值。  相似文献   

15.
水玻璃-工业废渣双液注浆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碱激发工业废渣的原理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双液注浆材料,其试验结果表明:此注浆材料凝胶性能好,凝胶时间在几秒到几十分钟范围内可调,并随水灰比及粉煤灰、水玻璃掺量的增加而延长,随水玻璃模数由1增加到3.19而缩短;强度高,28天强度可达30 MPa,随龄期的延长持续增大,随水灰比及粉煤灰掺量、水玻璃掺量的增大而降低,随水玻璃模数由1增加到3.19而增大。文章介绍了该注浆材料的试验研究、成果分析及在武汉长江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PCM对埋地长输管道外防腐层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PCM系统的工作原理 ,对检测过程中信号点的选择、地极的选择、信号的衰减与破损点面积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注意事项 ,以提高检测评估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肖晓春 《现代隧道技术》2012,49(1):20-26,32
复合地层中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一直是盾构隧道工程技术难点之一。新加坡地铁环线属于典型的复合地层,并首次大规模采用泥水平衡盾构施工。文章结合地铁环线C855标段,对复合地层泥水平衡盾构施工中开挖面的稳定性分析与泥水压力设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基于Anagnostou和Kovari提出的楔形体模型,引进稳定数Ns概念,对沿线开挖面的泥水压力进行了分析计算,综合考虑设备性能、周边环境条件、现场组织与实施等因素给出了泥水压力设定表;并针对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开挖面坍塌、泥水逃逸以及降水等情况进行了分析,成果可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已成为实验室研究热固性树脂固化特性,确定固化生产工艺的一种常用手段,但在管道防腐涂敷施工方面很少报道。为在管道涂敷上有效推广此项技术,首先结合现行的管道涂敷施工工艺,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它的可行性,其次通过真实的管道熔结环氧粉末涂料涂敷施工案例进一步验证了它的可靠性,由此得出差示扫描量热法技术可完全应用于管道FBE/3PE涂敷施工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8种不同化学成分的J55钢,通过组织观察、性能检验等,分析、研究了化学成分对ERW油井管用J55热轧钢带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试验钢的焊缝质量均良好,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碳含量为0.10%时的组织为铁素体加极少量的细珠光体,随着碳含量的增加,珠光体的量增加,当碳含量增加至0.18%,为铁素体加珠光体组织;随着碳含量的增加,抗拉强度明显增加,屈服强度稍有增加,冲击功下降;当加入0.01%~0.04%V时,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明显增加;添加一定的Cu、Ni时,强度增加,特别是屈服强度明显增加,冲击功稍有降低;钙处理钢的纯净度明显地高于稀土处理钢,其管坯超声波探伤合格率明显提高;随着硫含量的降低,冲击功明显增加,经深脱硫的钢超声波探伤合格率提高。  相似文献   

20.
Intelligent agents have successfully solved the train pathing problem on a small portion of railroad network [Tsen, 1995, Ph.D. Thesis,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USA]. As the railroad network grows, it is imperative that the agents collaborate to operate as efficiently as possibl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demonstrate a collaboration protocol based on a conditional measure of agent effectiveness. Because agent effectiveness is not directly measurable, a suitable metric for agent effectiveness is introduced. Where typically agents run with uniform frequency, the collaboration protocol schedules the agents with a frequency proportional to their expected effectiveness. This protocol introduced a 10-fold improvement in the agent efficiency when tested with a simulation program on a portion of the Burlington Northern railro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