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磷化参数与磷化质量息息相关,控制好磷化参数是稳定和提高磷化质量的前提。本文结合生产实际详细介绍各种磷化参数对磷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宽温磷化液在客车车身上的应用,以及影响磷化质量的几个因素;通过控制工艺参数,确保磷化质量,从而提高客车车身的防腐效果。  相似文献   

3.
磷化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客车车身磷化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从而保证磷化膜质量,提高车身防腐性能。  相似文献   

4.
从磷化药品的选择,构件磷化前的表现处理,构件装框要求,磷化生产操作,磷化膜的后期处理等几个方面,简述在实际生产中控制手工操作浸渍式锌系磷化质量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液体表面调整剂与传统固体表面调整剂开展性能对比试验,并研究分析前处理主要工艺参数对不同板材磷化成膜状态的影响。磷化膜重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测试结果表明,液体表面调整剂适宜40℃以下使用,可降低磷化温度和氟添加剂用量,可在一定范围内促使形成薄而致密的磷化膜;但前处理不同工艺参数变化,对不同板材的磷化成膜状态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参数标准范围验证是液体表面调整剂批量切换的必要前提,而工艺参数的日常监控,是维持磷化质量稳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研究了液体表面调整剂的浓度、pH值和浸入时间对冷轧板磷化膜质量的影响,以及水质、碱性添加剂4977加入量和酸性物质加入量对表调液稳定性的影响;在液体表面调整剂现场实际使用过程中总结出表调工序的设备使用、工艺参数控制及日常管理方面的经验。结果表明,液体表面调整剂具有工艺参数稳定、槽液使用寿命长、废液排放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不同汽车零件材料上的磷化膜的质量及特性,讨论了一些磷化膜的作用机理,列出了相关的影响因素,并针对目前汽车磷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磷化是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在磷化处理前,一般要对钢铁表面进行碱洗除油。但钢铁表面经碱洗后受到侵蚀,导致形成的磷化膜结晶粗大、抗蚀性差。因此,为提高磷化质量,需要对钢铁进行表面调整。通过试验探讨了表面调整槽液的温度、浓度、pH值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磷化效果的影响,并根据试验和实际生产情况得出了最佳的表面调整工艺条件,为提高整车涂装质量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9.
表调在汽车涂装前处理工艺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表调液的工艺参数直接影响磷化膜的质量。通过试验探讨了表调液的硬度对磷化膜质量的影响,对有关技术人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锌盐磷化及磷化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儒振 《专用汽车》1999,(4):32-33,41
对锌盐磷化机理、影响磷化质量的因素及磷化质量评定作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数据驱动随机子空间算法的桥梁运营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自锚式悬索桥模型试验为研究背景,采用数据驱动随机子空间识别算法和改进稳定图方法对桥梁结构运营模态分析进行研究.为解决数据驱动随机子空间识别中的系统定阶和虚假模态问题,采用奇异熵增量进行系统定阶,并对稳定图进行改进,实现了虚假模态的识别与剔除,最终达到了精确识别桥梁结构模态参数的目的.采用模型试验在不同数据采集方案下的测试数据,识别该模型桥相应测试条件下的模态参数,将识别结果分别与ANSYS理论计算值、DASY-Lab模态参数识别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方法及自编程序的正确性,该方法可应用于桥梁结构的运营模态分析中.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面向汽车工业的磷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20世纪磷化技术所发生的变化。进入21世纪,为了不断提高汽车车身的防腐技术,要求进一步缩短磷化工艺时间、降低工艺成本,并使锌盐磷化技术更具环保性。介绍了一种全新的能够满足汽车制造商最新要求的磷化技术,并且讨论了锌盐磷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active steering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driving phase diagram (β fr ?δ f diagram). In order to make state variables to follow those of nominal vehicle model that was developed under no consideration of disturbance, Quadratic Programming Problem (QPP) is formulated, where time varying objective function minimi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ominal and actual parameters. The steering characteristic in active steering control system changes when the vehicle faces disturbance such as crosswind and flat tire, and driver tries to counteract it after recognizing the change. The proposed method defines a stability region on β fr ?δ f diagram. In order to make β fr and δ f remain in the stability region, a new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ler is proposed. While conventional controllers are restrictive to satisfy the β fr ?δ f diagram based stability condition,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ensures solution space and also plays a direct role to minimize the evaluation function in the constrained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相似文献   

14.
汪富军  陈洪光 《隧道建设》2009,29(6):648-649
针对现行规范中对水泥质量稳定性控制的不足而出现的问题,通过对规范规定的水泥参数进行分析,运用一些简单的统计数据对不同稳定性水泥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纵向对比,提出一些控制水泥质量稳定性的方法和相应的对策,强调了水泥以及混凝土其它原材料的稳定性对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意义,建议原材料检验过程中应增加稳定性指标。  相似文献   

15.
RTD—JY—02A型刮水间歇继电器是一种用来控制刮水器间歇工作的电子产品。本文研制一种采用555型集成电路刮水间歇继电器,给出产品设计原理图、外电路接线图、内部电路原理图、印刷电路板图、外壳和底板图;并介绍它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和推广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针对车身电泳漆异常堆积附着问题,从板材种类、前处理清洗效果、磷化膜质量和电泳槽液成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现场验证等方式,最终确定了导致电泳漆堆积附着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解决方案和后期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本田(HONDA)奥德赛(ODYSSEY)轿车布线图的基础上改画成该车电路原理图。介绍各元件、信号的检测方法,故障码读取方法和插接器端子的检测参数。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人工驾驶车辆和智能网联车辆(CAVs)的混合运行对交通流产生的影响,以其基本图和稳定性为突破口研究提高异质交通流运行效率的关键技术与方法。选择全速度差模型(FVDM)作为人工驾驶车辆跟驰模型,将加州伯克利分校实车数据标定的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ACC)模型作为CAVs跟驰模型。建立了异质交通流基本图模型,研究了CACC车辆的混入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对比了不同人工驾驶模型对异质流通行能力产生的差异性。从大车-小车组成的传统异质交通流研究方法入手,利用跟驰模型建立人工-网联异质流的稳定性解析方法,并运用Matlab验证了不同CACC比例下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与人工驾驶交通流相比,CACC同质交通流的道路通行能力大约提升了95%;实验中选用不同人工驾驶模型对通行能力实验结果造成的差异不大。平衡态速度为15 m/s时,低比例CAVs(如低于20%)并不能改善交通流;当CAVs比例达到20%及以上时,异质流稳定性随着CAVs的比例增加逐渐呈现出稳定趋势;当CAVs比例达到70%以上时,异质流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9.
在合理分析驾驶员通过强制控速设施行为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车速检测方案,并进行了实地车速检测。在分析车速与车辆到强制控速设施距离的散点图的基础上,建立了分段的多项式回归模型,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回归计算,得出了相应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将模型参数代入回归模型即可获得车速预测函数。最后,进行了回归结果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分段多项式回归模型是正确有效的。利用该模型可以有效计算在给定公路限速条件下的最优强制控速设施安装间距。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macroscopic traffic modeling and online parameter estimation suitable for real-time simulation of complex road configurations. A numerical model for the nonlinear hyperbolic transport equation is introduced that works with a fundamental diagram of arbitrary shape and piecewise differentiable, discontinuous initial conditions. Suitable boundary conditions at road inlets and outlets are realized. A method to identify parameters of the underlying fundamental diagram via aggregated traffic sensor data is presented and the Fisher Information Matrix is utilized to optimize traffic sensor placement. The choice of parameterization, sensor placement, and the range of sensor data affect identifiability of the parameters of the fundamental diagram. The results are validated by comparison with a microscopic traffic simulation based on a car-following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