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摩托车技术》2013,(11):62-65
10月20日,为期4天的第12届中国摩博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圆满落幕。本次盛会参观人流量超过13万人次,车辆销售突破2000辆。展会期间,国际买家抛出了过亿美元的采购大单,让大批本土供应商斩获颇丰。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内买家评估供应商的新项目采购件成本能力时,单纯考虑新项目采购件的采购单价这一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指出需根据总体拥有成本这一概念,探讨一个完整、准确的新项目采购件成本C指标及计算公式,全面的反映新项目采购件成本,为买家评价供应商的成本控制能力、定点新项目采购件供应商时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盖世汽车网推出的PSI服务主要针对国外买家的紧急采购,通过快速通道从既有的供应商数据库中遴选最匹配者加以配对。  相似文献   

4.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份新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提出了"鼓励和培育一批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等重要政策.大集团、规模化越来越成为未来零部件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条件.目前在国际上,年销售额100亿美元是全球零部件供应商的基本规模标志,现已有25家全球性的零部件供应商销售额在70亿美元以上:销售额在7.5~20亿美元的零部件公司只能成为全球供应商的地区性战略协作伙伴,负责开发和生产子系统的零部件配套.预计到2010年,我国零部件企业经过联合与重组,其整体数量将减少70%,最终形成20~30家一级供应商、250~350家二级供应商和1250~1500家三级供应商.面对以上激烈的竞争态势,国内零部件企业要想做强做大,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成为全球供应商在中国区域的战略协作伙伴,并在未来的国际零部件采购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正确选择自己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目前,为汽齿总厂配套的供应商已超过100家,采购件的种类已超过1500种,供应商的管理及采购件的质量控制工作日趋紧张。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质量中心及时开发并实施了供应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将汽齿总厂对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内容和流程实现了信息化,建立了供应商信息管理、产品信息管理、供货质量管理、质量能力评审、质量业绩评价等模块。该系统提高了的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效果,实现了信息共享,并能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6月份新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提出了“鼓励和培育一批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等重要政策。大集团、规模化越来越成为未来零部件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条件。目前在国际上,年销售额100亿美元是全球零部件供应商的基本规模标志,现已有25家全球性的零部件供应商销售额在70亿美元以上。销售额在75~20亿美元的零部件公司只能成为全球供应商的地区性战略协作伙伴,负责开发和生产子系统的零部件配套。  相似文献   

7.
《汽车情报》2008,(14):46
德国大众集团打算在五年内将在华供应商数量削减三分之一,胜出的供应商将获得更好的机会来供应大众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和一汽一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大众负责人表示,为削减成本,大众两家在华合资企业采购的零部件将有75%购自相同供应商。目前,这两家合资企业仅有20%的零部件采购自相同的供应商。到2012年大众将把在华供应商数量从2007年的750家削减至不到500家,进一步将采购重心放在核心供应商上。  相似文献   

8.
加入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体系,是目前国内零部件企业普遍关心的话题。可是,采购商究竟如何挑选供应商,对供应商有些什么具体的要求,整个配套合作过程又是怎样的,大部分的零部件企业可能并不是很清楚。今天我们以PSA(标致雪铁龙)为例,了解一下跨国公司挑选中国供应商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配件》2007,(51):15
近日,美国汽车工业行动集团(AIAG)汽车零部件采购高层和供应商论坛--克莱斯勒专场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召开.本次论坛与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CIAPE)同期举行,来自250多家中国汽车配件供应商的550位参加了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10.
Automechanika Shanghai-上海国际汽车零配件、维修检测诊断设备及服务用品展览会于11月30日~12月2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展会的展商总数比2004年的第一届展会增加了161%,展出总面积超过2.3万m~2。来自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土耳其、中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及地区的企业均以展团形式参展,另有众多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和维修设备供应商参加了此次展会。中国零部件炙手可热中国零部件出口成了本届Automechanika的热点。主办方特地在展会第二天举办了配对洽谈会/买家采购说明会,配对服务为参展商提供单独与国内外专业买家会面以讨论有关商业合作的机会。此次受邀前来采购的买家包括巴西的Agrale SA公司、法国的FDI 公司、天合(苏州)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与法雷奥集团亚洲采购办事处。Agrale SA则在展会现场举行了采购说明会。  相似文献   

11.
《时代汽车》2008,(12):35-35
2008年11月14日,“中华汽配网欧洲买家专场采购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隆重举办。本次采购会由中华汽配网主办,与由中国商务部批准举办的唯一国家级国际汽车零部件及后市场博览会一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CIAPE)同期举办,旨在为国内优质汽车零部件企业搭建国际贸易平台,零距离接触国际买家,享受跨国采购大单。  相似文献   

12.
《中华汽摩配》2009,(5):67-67
金融危机的加速深化并未影响到全球汽车业的中国采购进程。日前.来自2009年汽车业全球采购高峰论坛主办方一盖世汽车网的消息显示,全球各大主机厂、一二级供应商对获取中国汽车零部件采购的相关信息仍然保持相当的热情,截至目前确认参会的采购总监以上级别人数已达150人以上。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2月20日,重庆、株洲建设雅马哈摩托车有限公司召开2014年度购买大会,吕红献、藤仓昭彦、蒋豫浙等建设及雅马哈高层领导与来自海内外的249家供应商近400名代表相聚重庆,一起分享了过去一年的创造、收获与喜悦,并站在全球部品采购的高度,对2014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开发、制造、采购和配套工作制定出新的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以挑战的姿态,创新发展,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共创共赢。  相似文献   

14.
刘婕 《运输车辆》2008,(9):23-23
由联合国采购司主办,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协办的联合国采购司采购与供应商注册说明会日前在北京召开。北奔重汽作为特邀单位出席。会上,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对北奔重汽进行现场注册,使北奔重汽成为联合国第4级(最高级别)注册供应商,并成为中国联合国促进会会员单位。  相似文献   

15.
《汽车与配件》2009,(23):11-11
2008年展会共设八个展馆,参展商总数创记录地达到1982家,分别来自23个国家及地区,展出总面积达92万m^2。为期三天的展会共吸引来自104个国家及地区的30845名专业买家,其中半数买家拥有采购决策权。参展商和买家的增长幅度分别为59%和41%。今年展会的展出面积将接近10万m^2。截至目前为止,70%的展位已被确认。  相似文献   

16.
《汽车与配件》2012,(47):13
由美国汽车工业行动集团(AIAG)主办的、中国商务部与美国商务部支持的第六届采购高层与供应商论坛于10月27日在京圆满落幕。AIAG论坛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其成员公司在华的零部件采购及帮助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与世界接轨。论坛由AIAG亚太区总监陈以龙博士主持,来自全国300多家的供应商代表及14家媒体再次共同见证了论坛的成功举行。AIAG首席执行官Scot Sharland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尽管在过去的10年  相似文献   

17.
纵观中国汽车工业的大局,研讨了汽车齿轮变速器,驱动桥齿轮零部件市场的发展趋势,指出中国的汽车齿轮企业要加速专业化生产进程;汽车齿轮生产企业只有成为国际采购的合格供应商,才能有生存发展的空间;中国汽车齿轮传动系模块化配套体系应加速形成,同时,介绍了齿轮专业协会,学会的主要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8.
第14届中国汽车用品暨改装汽车展览会于2012年2月17日在北京新国展圆满落幕。本届展会继去年移师新国展后,再次实现突破,展会展览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共计14个展馆汇聚了全球6103家生产商参展。4天时间,共接待了221864名专业观众,尤其是专业买家、国内外采购团、大经销商的到场规模和采购实力得到了参  相似文献   

19.
《汽车与配件》2013,(11):9-9
日前,大陆集团举行了第二届亚洲供应商日活动,涉及下属的底盘与安全系统部、动力总成系统部与车身电子系统部三大部门。此次活动主题为“促进增长与效率,实现持续共赢”,来自亚洲地区的约85家供应商在中国上海参加活动。期间,大陆汽车集团全球采购负责人Guenter Fella先生向优秀的供应商颁奖并表示:“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我们非常感谢长期合作的优秀供应商的支持,它们的专业能力和经验为我们的研发、生产和物流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汽车与安全》2009,(11):34-34
在中国汽车产业浸淫多年,多数零部件企业看重通过私人关系结交国内主机厂,以此获得进入配套市场的机遇。但对于如何进入日系、欧美系等国外配套体系,他们往往一筹莫展,他们往往将汽配展会、行业会议等视为接触配套买家的重要渠道,事实上,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