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睿 《北京汽车》2001,(5):11-12,26
谁都承认"入世"后,轻量级的中国汽车工业,将与超重量级的世界汽车巨人同台打擂,其轻重自然分明.谁都明白,提高中国汽车工业"级别"的唯一办法,就是加速结构调整和改组,尽快形成国际级的大集团.然而,国内汽车业重组却似一壶烧不开的水,可跨国公司的并购却是热浪翻腾.面对强烈的"冷热"反差,在短短的几年保护期后,国产车能否承受进口车的挤压,民族品牌汽车能否走俏市场,业界人士表示出深深的忧虑,不禁大声疾呼:国内汽车业重组,赶快行动吧!  相似文献   

2.
胡晓晶 《驾驶园》2002,(6):25-26
在中国汽车界,张小虞的大名可是响当当的.大凡有人想做与车有关的事,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请他或指导、或参谋.这是由他的身份和经历决定的.他原任机械部汽车司司长,从事汽车行业管理工作多年,现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业学会的理事长,可以说一辈子没离开过汽车,满脑袋都是汽车.所以对有关汽车的事,他门儿清,当然有发言权.加入WTO之后,人人都为中国汽车工业捏一把汗,悲观者甚至认为将要遭遇"灭顶之灾".形势究竟如何呢?最近记者专访了张小虞,请他就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前景作一番展望.  相似文献   

3.
2013年3月28日上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了纪念饶斌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饶斌同志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相信不管谁来书写中国汽车工业史,第一个写到的名字必然是饶斌。作为一汽、二汽核心筹建者和首任领导者,首次中外合资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他毫无争议地成为"中国汽车之父"。回顾他的  相似文献   

4.
一.对"市场换技术"的评价 中国汽车工业通过渐进开放市场换取技术.逐步积累了与外国汽车工业竞争的实力.当然,换来的技术主要是生产制造技术.但是,在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存在极大技术差距情况下,引进技术仍极大推动了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面对跨国汽车公司并购的“热浪”的国内汽车业重组的“冷气”,业界人士不禁大声疾呼——国内汽车业重组,时不我待。 谁都承认“入世”后,轻量级的中国汽车工业,将与超重量级的世界汽车巨人同台打擂,其轻重自然分明。谁都明白,提高中国汽车工业“级别”行之有期的办法,就是加速结构调整和改组,尽快形成国际级的大集团。然而,国内汽车业重组却似一壶烧不开的水,可跨国公司的并购却是热浪翻腾。面对强烈的“冷热”反差,在短短的  相似文献   

6.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迈向汽车产业强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中国汽车工业已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 2003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建立50周年.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和正在从大到强的变化.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汽车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实力明显增强.国际各大汽车集团公司都先后在中国建立了合资、合作企业.  相似文献   

7.
走完漫漫谈判历程,我们终于入世。 以100多家企业生产200万辆车阵容集结在WTO竞技场的中国汽车工业向何处去,正与日俱增地引起了举国上下的关注和行业内外的思虑。 散乱差沉痼源于宏观失控 谁都清楚,民族汽车工业的现状。谁也明白,症结是其不大不强。但其产生的根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8.
世纪论辩:中国汽车工业何去何从 长期以来,围绕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取向的讨论一直沸沸扬扬,论辩不休,见智见仁,莫衷一是.70年代封车节油的论辩,80年代中期"中国要不要发展轿车"和"合资发展轿车工业是不是卖国主义"的论辩,1987年"如何发展轿车工业",以及90年代以来的"路与车"和"发展私人汽车"的论辩.  相似文献   

9.
1953年7月15日,一块刻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题写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的汉白玉基石置于长春"中国一汽"中心广场,这是新中国汽车工业大幕正式开启的重要标志.至今年7月15日,中国汽车工业走过了一个甲子六十个年头. 六十年来,中央倾情关注汽车工业.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同意轿车项目也可"中外合资经营",把发展汽车制造业提到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目标高度.  相似文献   

10.
搞好中国的汽车工业,是每一个中国汽车人的终身奋斗目标和愿望.至于如何把汽车工业搞好,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怎样,在全国汽车界志士仁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起来了;中国已经成了世界上的汽车大国,并正在向汽车强国迈进,我们都为此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汽车工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然而,在70年前,中国汽车工业却是一片空白。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篇章。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汽车工业基础薄弱,市面上为数不多的汽车大部分来自国外,甚至有些车在国内的维修都是难题。这种窘境激励着老一辈汽车人,他们从零开始,奋发图强,用忘我的革命精神开启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工程。1953年成立的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引进苏联技术后开始生产卡车,由此,中国的汽车工业奏响了恢弘的序曲。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卡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1前言 面对加入WTO,我国汽车工业应当如何应对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并引发了对"民族汽车工业"提法的争议.相当多的人认为:"民族汽车工业"提法已经过时,不符合国际化潮流,应以"中国汽车工业"提法代替之.这种观点被多数人所接受,从此汽车工业的民族属性逐渐淡化,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谋发展求生存成为主流,合资中的控股地位不再强求,知识产权不再看重,有无品牌已不在乎,有无技术开发能力无所谓.  相似文献   

13.
《驾驶园》2017,(4)
正他是红军著名将领陈昌浩将军之子,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从新中国一汽的破土动工、第一辆红旗轿车的组装成功,到二汽的奠基生产,再到汽车工业总公司的组建,陈祖涛亲历了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半个多世纪。少小离家远赴苏联求学陈祖涛在8岁之前,一直是和母亲刘秀贞生活在一起,从未见过他的父亲。他曾问母亲:"我的父亲是谁?"母亲不肯说。后来他才知道,父亲陈昌浩当  相似文献   

14.
每周新闻     
《汽车与配件》2008,(1):8-15
中国汽车行业资产重组"路线图"人们可能不会忘记,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六·五"时期,国内曾经以"坚持改革,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探索振兴中国汽车工业新路子"的思路,用行政手段组建了"中国汽车工业公司"、"京津冀汽车工业联营公司"、"解放汽车工业联营公司"、"上海汽车拖拉  相似文献   

15.
1995年12月11日,对我国汽车工程界来说,不是一个一般的日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胡亮与世长辞了。接到讣告,人们不禁沉浸在悲痛之中。 胡亮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站起来的人民还需要飞毛腿——汽车,要跑得快,才能摆脱落后。中国人谁也不愿看到路上跑的都是外国制造的汽车。中国人要自己制造汽车,驾驶国产汽车。汽车工业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它在人们的心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对汽车工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自然在社会上享有盛誉。 不过,胡亮受到社会上的尊重、汽车界的爱戴,原因还不只在于此。  相似文献   

16.
正提起汽车消费,现在谁都不会陌生。发展汽车也不再是新闻。统计显示,中国已经步入汽车消费大国,发展汽车已然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方式,至今方兴未艾,遍地开花,你争我夺,不亦乐乎。对于这种现象,有人说,全世界的汽车厂家都在忙着为中国提供汽车,谁都不愿放弃中  相似文献   

17.
一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汽车工业 1956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批汽车.经过20余年发展,1978年全国共生产汽车14.9万辆.其中绝大部分为载重车,轿车仅为2611辆.尽管基本上依靠自力更生,形成了较完整的汽车工业生产体系,但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相比,差距持续扩大.概括说来,中国汽车工业"缺重型车少轻型车,专用车,轿车几乎空白",主要汽车产品技术水平与国际相比,存在30年左右的巨大差距.1979年我国汽车工业最大的企业--第一汽车制造厂年产汽车仅6.287万辆.  相似文献   

18.
60年的回眸     
2013年,中国汽车工业诞生60周年。本刊特别推出了《改革开放中的汽车"强国梦"》和《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专题文章,深入思考并总结中国汽车工业今天所取得成绩的归因,理性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当前的真实状态,并推出了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期间,汽车产业发展走向的战略对策,作为对中国汽车工业60华诞的献礼。60年的风风雨雨缔造了中国汽车工业今天产销量世界第一的成绩,也练就了中国汽车工业屹立不倒的实力与水平。中国汽车工业令国人自豪,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影响最大的"第5次扩张期"已经过去,而影响更大的"第6次扩张期"已经来临.那么,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的"第6次扩张期"有何新特点、新要求呢?  相似文献   

20.
从1931年中国第一辆自造汽车民生75型载货汽车诞生以来,回顾中国载货汽车工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落后的民族制造业奋发追赶世界发展潮流的艰辛历程,对于继承和发扬前辈载货汽车人的精神,做强中国载货汽车工业,对于总结发展汽车工业的一般规律,以史鉴今,科学地指导汽车工业的发展,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