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泥混凝土路面抗冻耐久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洋 《北方交通》2004,(3):20-23
通过在混凝土中掺入引气剂,来配制抗除冰盐混凝土,并对其进行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测试,重点试验其抵抗盐冻能力,并用于本丹高速公路丹东段的收费广场试验路施工.通过对混凝土抗冻性的跟踪检测和室内外对比试验分析,发现抗冻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引气混凝土能够降低水灰比、增强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减轻碱集料反应带来的膨胀破坏、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抗渗性。尤其是在有除冰盐等盐侵蚀的地区,还能够提高混凝土结构抵抗盐冻剥蚀的能力。根据北黑高速公路建设实际,分析混凝土原材料的技术指标及对含气量的影响,选择引气混凝土参数、配合比设计参数,进行配合比设计。通过试验验证,确认配制的引气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抗冻耐久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桥面铺装混凝土受冻融循环单因素和在氯化钠溶液中冻融循环双因素损伤机理进行试验研究,并对混凝土的冻融破坏和盐剥蚀破坏进行了分析,通过低掺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抗冻性实验对不同掺量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及优选,然后对不同掺入量组成的低掺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进行冻融循环、冻融—氯盐共同作用耐久性试验研究,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4.
从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表面类破坏出发,对混凝土的冻融破坏和盐剥蚀破坏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抗冻性实验对掺不同外加剂的混凝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道面混凝土的耐久性,在室内对单丝聚丙烯、网状聚丙烯和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进行了抗渗性、抗冻性和耐磨性试验。抗渗性试验采用静水压力法和氯离子渗透法,抗冻性试验采用快冻法,耐磨性试验采用滚珠轴承法。试验结果表明:当纤维体积率为0·10%时,合成纤维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渗性比普通道面混凝土提高了40%~160%,纤维混凝土的耐磨度比普通混凝土提高了23%~50%;合成纤维的体积率为0·15%~0·18%时,混凝土的抗渗性与抗冻性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橡胶粉对水泥混凝土耐久性的改性作用,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橡胶粉掺量对混凝土抗冻性、抗碳化性能和耐磨性能,以及对水泥砂浆抗渗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橡胶粉能明显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和耐磨性,但随着橡胶粉掺量的增大,抗冻性逐渐变差,而耐磨性逐渐提高;随着橡胶粉掺量的增多,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和水泥砂浆的抗渗性能都有所降低,橡胶混凝土的碳化主要发生的7 d之前和14~28 d之间。  相似文献   

7.
在评价普通混凝土常用抗冻性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针对多孔混凝土的结构特征,对多孔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机理进行分析,探讨现行多孔混凝土的抗冻性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的不足,进行多孔混凝土冻融试验,并建立动弹性模量与抗弯拉强度之间关系,以便为其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硅烷浸渍技术的原理、硅烷抗水剂的性能和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通过室内试验,路面及桥梁工程实体应用研究,对硅烷浸渍处理水泥混凝土的防水效果、可渗透性、抗冻性、抗氯盐侵蚀性、耐久性、抗剥离性能等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粉煤灰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探讨了强度等级、粉煤灰掺量、粉煤灰品质及养护等因素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在所得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根据粉煤灰特性及混凝土耐久性的机理分析了这些变化情况,并对各种因素大致找出了一个规律,从而初步确定出了粉煤灰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0.
配合比设计参数对高性能混凝土抗冻性敏感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考察不同配合比设计参数对高性能混凝土抗冻性敏感特性的影响规律和显著性关系,利用正交试验方法,选取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和砂率作为考察因素,计算300次冻融循环后混凝土试件的抗折强度损失率和质量损失率,并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胶比对高性能混凝土抗冻性有显著的影响,而粉煤灰掺量和砂率均无显著影响;冻融循环试验后的质量损失率不能准确地描述混凝土的抗冻性,而抗折强度对冻融循环试验比较敏感,建议采用抗折强度损失率作为高性能混凝土抗冻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负温高性能混凝土试验研究(一)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精心组合、科学设计、系统试验研制出了适宜青藏高原负温度性能混凝土使用的QW型系列复合高效外加剂,该外加剂主要从改善混凝土结构方面取得负温抗冻及负温强度增长的效果,与传统抗冻剂相比较,它既可以提高早期强度,又不影响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并对混凝土和易性、耐久性,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了混凝土含气量对抗冻性及抗渗性的影响。采用快速冻融试验法研究其抗冻性,主要测试内容包括动弹模量及质量损失。最后得到含气量与抗冻性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强度等级下,含气量每增加1%,抗冻性提高2.5%左右。  相似文献   

13.
季冻区水泥混凝土长期遭受严重的冰冻和盐蚀破坏,混凝土容易出现脱皮、松散、盐冻与盐蚀等破坏,极大的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本文结合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项目《水泥混凝土抗冻耐久关键技术推广应用》,阐述了抗冻水泥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设计关键技术,为季冻区混凝土抗冻设计及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量的混凝土试验,从动弹模量损失、质量损失两个指标,分析了混凝土含气量对抗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论述桥面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及国内外抗冻性试验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快冻法,经过反复冻融试验,分析指标定为相对动弹性模量和质量减少率,对比研究了四种掺加了聚丙烯纤维的混凝土抗冻性,试验表明,掺加聚丙烯单丝纤维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且改善效果优于其他三种纤维。  相似文献   

16.
针对寒区桥面铺装这一特殊领域要求,对不同掺入量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进行冻融循环及冻融—氯盐共同作用下耐久性试验,研究低掺聚丙烯纤维对寒区桥面铺装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掺聚丙烯纤维桥面铺装混凝土可提高抗冻性能并抵御氯盐侵蚀能力,防止钢筋锈蚀,增强混凝土耐久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粉煤灰混凝土的碳化、抗渗性、抗冻性等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粉煤灰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因素,经过工程实践检验,能更好地控制混凝土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8.
道路混凝土抗冻性是影响水泥路面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从本质上认识道路混凝土抗冻性变化规律,通过快冻法探寻了不同水灰比和含气量条件下道路混凝土抗冻性的变化规律,借助自主研发的SEM-IPP法及压汞试验计算分析道路混凝土的气孔结构和孔结构,基于宏观与微观试验结果分析,揭示微观结构对抗冻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水灰比从0.44降至0.40,平均气孔孔径和气孔间距分别下降30%和22%,道路混凝土抗冻性提高15%;在水灰比为0.44条件下,掺入引气剂1/10 000,平均气孔孔径和气孔间距分别下降44%和51%,道路混凝土抗冻性提高35%;降低水灰比和增加含气量增大了混凝土内部50 nm孔所占百分比并降低平均孔径和气孔间距,从而改善了混凝土内部气孔结构和孔结构,同时使得混凝土微观结构中裂缝和大孔数量减少,整体趋于连续密实结构,降低了孔间连通性,有利于道路混凝土抗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针对黑龙江省寒冷地区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长期低温环境、经受频繁交替冻融和冬季除冰盐腐蚀的恶劣条件下,出现抗冻耐久性不足,在优选国内优良外掺剂和添加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室内抗冻融实验,提出了高抗冻融高耐久性水泥混凝土路面优化设计组成,并通过实体工程应用进一步得到了验证。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对黑龙江省特殊环境条件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冻耐久性和抗除冰盐能力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桥面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材料及其抗冻性问题,在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的前提上,采用快冻法试验,以反复冻融后质量减少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为研究指标,对比研究了四种聚丙烯纤维的掺入对桥面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