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5 毫秒
1.
<正> 据病毒研究室歧天茂等报道,目前国内外学者均以免疫荧光技术(IFAT)及免疫酶染技术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静脉血清中的IgM抗体做为早期诊断的依据。该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重点以免疫酶染检测了37例临床确诊EHF患者双份血清中的IgM抗体并与IFA—IgG抗体法进行了对比,所查37例EHF患者中2例早晚期血清免疫酶染IgM及FA—IgG抗体均为阳性,其余35例早期血清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IFA—IgG法;晚期血清二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及阳性检出符合率为100%。阻断试验及2—ME耐性试验显示免疫酶染法检出的抗体系特异性IgM;该抗体可在发病第二日出现,整个病程均能检出。实验结果表明,免疫酶染IgM抗体技术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仅需要光学显微镜,观察清晰,便于基层人员使用。  相似文献   

3.
<正> 血清中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标志之一。现已发现有二十余种。随着免疫学的进展,发现一些正常人,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亦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ANA)、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抗胃壁细胞抗体(PCA)等,但并不引起机体的组织细胞损伤。为了研究自身抗体在正常人群中分布情况,我们在正常人群中抽样459例进行检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长期以来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的早期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资料,这是因为病毒分离未能成功,实验室缺乏有效敏感方法,从而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近年来有人报导用免疫酶染技术(简称酶染)检查病理组织及培养细胞中的病毒颗粒,启示我们使用直接法对出血热早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进行研究。现将1981年11月至1982年元月我省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季节新采取的145伤外周血白细胞的酶染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蛋白芯片技术对8种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蛋白芯片技术对自身抗体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探讨其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对其方法学进行评估。方法 用胶体金标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及蛋白芯片法检测抗 ds- DNA;用免疫印迹法、蛋白芯片法检测抗Sm 、抗u1RNP 、抗SSA、抗SSB 、抗Rib- P、抗 Jo -1及抗 Scl- 70 7 种自身抗体,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抗dsDNA抗体检测,蛋白芯片法优于胶体金标法 (P<0.01);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DM/PM)组 Jo -1 抗体(P<0.01)、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组u1RNP抗体(P<0.01)、硬皮病(PSS)组 Scl- 70 抗体(P<0.05),蛋白芯片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在 DM/PM组、PSS组、MCTD组,蛋白芯片法与免疫印迹法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有显著性差别(P<0.05)。4种方法的总体敏感性依次为蛋白芯片法、免疫印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胶体金标法。结论 蛋白芯片法检测项目多、简便快速、敏感性好、特异性强、分析客观,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正> 免疫酶标检测技术现已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因其不但有助于多种抗原、抗体的检测,还可代替免疫荧光技术作为免疫病理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一般认为较同位素标记、荧光素标记、铁蛋白标记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高、不需要贵重设备、易于推  相似文献   

7.
<正> 为了建立一种对病毒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方法,我们采用目前国内外认为标记简单、性质稳定、特异性高,简便易行的酶标记萄葡球前A蛋白(SPA)作为第二抗体,用于免疫酶染法及ElisA法,检测了53份宫颈癌、宫颈炎病人血清中的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对比分析,认为免疫酶染法优于ElisA法: (1)酶染法简单易行、方法稳定、不需要特殊设备,在普通显微镜下即可观察结果,而ElisA法需要选择合适的载体,且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抗原要较纯,浓度要较高,温度要恒定等。  相似文献   

8.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 Autoimmune thyroiddisease,AITD)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 Dist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DRTA) 30例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不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30例患者进行肾小管抗体测定 ,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显示 :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组有 9例肾小管抗体阳性 ,阳性率为 30 % ,该组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浓度明显高于不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组及健康组 ,后两组肾小管抗体均阴性。提示部分肾小管抗体可能来自甲状腺的自身抗体 ,它们具有免疫交叉反应。其抗原可能系肾小管细胞胞浆 ,这种反应损坏肾小管而导致了肾小管性酸中毒。  相似文献   

9.
<正> 检查血液中抗体是诊断流行性出血热的常用的比较可靠的方法,但往往该病的血液中抗体甚至I_gM抗体出现得不够早。多数病人尤其是轻型病人是在发病3~4d以后,有的是在7~10d才出现抗体,同时在流行地区只检查一次抗体是不能说明问题的。抗体检查是需要特殊的仪器和试剂,有的技术也较复杂,  相似文献   

10.
联合应用硫酸鱼精蛋白沉淀和蔗糖垫层超速离心,从感染鼠脑中纯化HFRSV抗原,纯化抗原用HRP标记,成功地建立了采用酶标记HFRSV抗原的IgM抗体捕捉ELISA法,即直接ELISA法,检测HFRS患者血清特异IgM抗体。与已报道的采用酶标记HFRSV IgG的IgM抗体捕捉ELISA法相比。二法敏感度相似,但直接ELISA法可减少一步免疫反应,并能完全避免类风湿因子的干扰。应用直接ELISA法检测临床诊断的HFRS患者血清87份,其中早期患者(1~5病日)血清37份,特异IgM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6.5%和91.8%。我们认为酶标记抗原直接ELISA法为HFRS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更为特异、简便快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一个从病理组织诊断吗啡中毒的方法,研究吗啡在体内的分布,应用盐酸吗啡针剂对家兔进行慢性染毒,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原位观察吗啡在染毒家兔肝、脾、肾及脑组织中的分布及各脏器中吗啡含量的差异,同时采用 HPLC检测同一取材组织中的吗啡含量。通过对比分析这两项指标,认为吗啡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可以作为一个简便、快速、较特异地鉴定吗啡类中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 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简称SPA)可以非特异性的结合IgG的Fc段,且不影响Fab段抗体活性这一特性,国外从七十年代开始已积累了大量应用资料。它是继免疫萤光技术与放射免疫分析法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不仅可以检测抗原,还可以检测抗体,具有取材方便、设备简单、方法简便、易于推广并可大量节省诊断血清等优点。因此我们于1981年选用含A蛋白丰富的Z_5株标记已扩大稀释倍数的原志贺氏菌属诊断血清进行玻片凝集试验,并和常规诊断血清进行对比观察,效果满意、现将实验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3.
<正> 采用免疫荧光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特异性IgM早期诊断流行性出血热(EHF),其缺点是易受类风湿因子(RF)干扰而出现假阳性。有人试图以热凝聚IgG及乳胶结合IgG吸附血清中的RF或用抗人IgM(μ—链)作为固相包被抗体消除其影响,但效果均不理想。本文采用Duermeyer等所建立的酶标F(ab′)_2结合物ELISA检测EHF-IgM抗体技术具有两大优点:(1)通过固相抗人IgM将IgM从待检血清中分离出来;(2)使用抗EHFV—IgG—F(ab(?))_2结合物以消除RF的干扰。本文用酶标F(ab(?))_2 IgM—ELISA及传统IgM—ELISA法平行检测15例RF阳性血清(无EHF—IgM)结果证实上述论点。作者将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一种检测EHF特异性IgM抗体的ELISA间接法,在临床诊断应用中分别对耳血及静脉血清进行了平行检查,并与IFAT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9例临床诊断为EHF患者耳血中ELISA—IgM阳性率为100%(19/19),IFAT—IgM阳性率为89.47%(17/19),且ELISA耳血IgM抗体滴度>IFAT耳血IgM抗体滴度者为68.47%(13/19)。实验发现,耳血ELISA—IgM抗体滴度明显高于静脉血清ELISA—IgM抗体滴度4倍者占73.68%(14/19)。作者认为,该方法特异性、敏感性较好,操作简便,只需要采用耳血就可以达到早期,快速诊断目的,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胃蛋白酶酶解抗哇巴因多克隆抗体,制备出片段,为改型抗体的研究提 供依据。方法免疫家兔制备出抗哇巴因多克隆抗体,并用胃蛋白酶分别在不同的酶解条件下消化抗体,继之用高效液相排阻色谱法(HPSEC)对其进行分析、纯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鉴定其活性。结果用胃蛋白酶2mg/100mg抗哇巴因多克隆抗体,消化18h,反应体系的pH3.0时,可获得片段。结论用胃蛋白酶酶解抗哇巴因多克隆抗体是研制出有活性的片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用胃蛋白酶酶解抗哇巴因多克隆抗体 ,制备出F(ab) 2 片段 ,为改型抗体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免疫家兔制备出抗哇巴因多克隆抗体 ,并用胃蛋白酶分别在不同的酶解条件下消化抗体 ,继之用高效液相排阻色谱法 (HPSEC)对其进行分析、纯化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鉴定其活性。结果 用胃蛋白酶 2mg/1 0 0mg抗哇巴因多克隆抗体 ,消化 1 8h ,反应体系的 pH3 0时 ,可获得F(ab) 2 片段。结论 用胃蛋白酶酶解抗哇巴因多克隆抗体是研制出有活性的F(ab) 2 片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Graves病属于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 (AITD) ,其患者血中存在多种抗甲状腺自身抗体 ,其中包括TGAb、TPOAb以及TRAb。单链抗体 (ScFv)是以连接肽将重链可变区基因 (VH)和轻链可变区基因 (VL)连接起来形成的单链小分子抗体。为了获得人源性抗甲状腺抗体 ,分析其基因结构 ,进一步研究AITD的发病机理 ,我们构建了人源性噬菌体ScFv库。方法 采取Graves病人静脉血 ,用淋巴细胞分层液按常规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淋巴细胞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分别扩增出全套的免疫球蛋白VL 链和VH 链基因 ,利用重叠PCR方法 ,构建ScFv基因。重组到 p3SCMH嗜菌粒中 ,电穿孔转化XL1 Blue大肠杆菌。经适当培养后 ,加入约 10 12 空斑形成单位 (PFU)的辅助噬菌体VCSM13,构建噬菌体抗体库。测定库容 ,鉴定重组率。以固相化的抗原对噬菌体ScFv库进行了 4轮“吸附 洗脱 扩增”的筛选 ,富集特异性噬菌体抗体。用ELISA竞争抑制实验检测富集的噬菌体抗体。结果 以单链cDNA为模板 ,用PCR方法分别扩增VL 链和VH 链的DNA。PCR产物经 15g·L-1琼脂糖电泳检测 ,分别在 380bp和 4 2 0bp左右见到扩增带。将VL 和VH 进行重叠PCR制备ScFv ,琼脂糖电泳显示PCR产物在 80 0bp左右有扩增带。将ScFv基因纯化 ,用SacⅠ+SpeⅠ双酶消化后 ,重组到 p3  相似文献   

18.
目的 TSH受体 (TSHR)是诱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autoimmunethyroiddisease ,AITD)的主要自身抗原。TSHR上TSH结合部位、自身抗体及主要的B细胞、T细胞表位均位于其胞外段部分。本研究利用基因重组方法 ,建立人TSH受体胞外段 (hTSHRecd)体外高效表达、纯化系统 ,用于Graves’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探索体外表达的重组hTSHRecd蛋白的免疫生物活性与其空间构象的关系。方法 设计 1对hTSHRecd特异性引物 ,自PCRTTM3 hTSHR载体中PCR扩增合成hTSHRecd片段 ,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SalⅠ消化 ,胶回收纯化后 ,重新构建于表达质粒 pQE 30中。用质粒电泳、限制性内切酶消化、PCR 3种方法鉴定重组质粒是否构建正确 ,并于E .coliM15细胞进行诱导表达。所表达的 6×His hTSHRecd融合蛋白经 12 0 g·L-1SDS PAGE ,Westernblotting鉴定。细菌培养产物经超声波破碎、裂解液裂解后利用Ni NTA树脂 ,经金属螯合层析法纯化 ,并经原位再折叠、透析、浓缩等处理。以ELISA、12 5I TSH结合抑制试验检测纯化蛋白与Graves’甲亢患者血清及TSH的结合活性。结果 经鉴定 ,重组质粒中含有以正确方向插入的 12 0 5bp的hTSHRecdcDNA基因片段。hTSHRecd融合蛋白约 4 7kD ,于 12 0 g·L-1SDS PAGE可见深染的特异性蛋白条带 ,可与Graves?  相似文献   

19.
<正> 1962年Irvine氏等首先发现恶性贫血及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中存在胃壁细胞抗体(PCA)。继之,1963年Doniach报告甲状腺毒症、桥本氏甲状腺炎、原发性甲低等病人血清中皆可捡出胃壁细胞抗体,且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近年来国内主要将胃壁细胞抗体的检查用于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本文测定几种甲状腺疾患与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之甲状腺自身抗体和胃壁细胞抗体,并以459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籍以观察甲状腺疾患时胃壁细胞抗体的阳性率,并对其临床意义作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染缬艺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染色工艺,它需要我们为其赋予新的生命力。本文尝试将染缬艺术带入现代设计领域,让染缬艺术做到与时俱进,在继承传统艺术精髓的同时,也利用染缬艺术自身所具有的艺术特性为现代包装设计拓展出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