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碎石桩复合地基若干问题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考虑桩 -土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根据桩 -土侧向变形协调及竖向变形相等的条件 ,应用弹性理论导出了线弹性状态下桩体及桩周土的应力 -应变关系 ,得出了桩体材料屈服时桩 -土应力比的计算式。利用摩尔 -库仑屈服准则导出了桩周土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 ,桩体和桩周土竖向变形的表达式 ,并导出了碎石桩极限承载力计算式。讨论了桩 -土应力比、竖向应变与置换率及桩周土变形模量的关系。同时指出 :用碎石桩加固软土地基其加固效果比较明显。但用碎石桩来加固土的变形模量大于 8MPa的地基 ,加固效果不很明显 ,且是十分有限的。并建议对于碎石桩加固的软土地基应该按控制沉降量设计法来代替传统的控制承载力设计法来进行设计计算。为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通过工程实例 ,将本文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对比表明 :本文方法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弹塑性平面应变有限单元法,本文模拟路堤水平分层分步填筑动态施工力学行为,建立斜坡软弱地基在路堤荷载作用下的数值分析模型,获得普通水平地基、水平软弱地基、普通斜坡地基及斜坡软弱地基4种工况下地基的侧向变形与竖向沉降随路堤填筑施工的动态变化规律。引入地基变形系数,分析地基侧向变形与竖向沉降的耦合、制约关系,奠定基于侧向变形控制的斜坡软弱地基路堤设计原则的理论基础,结合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所获得的地基变形系数及位移场,讨论打入桩与抗滑桩加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软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地基处理一般采用刚性桩复合地基结构,但目前考虑桩土协同工作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仍存在不足。本文通过荷载传递理论描述桩与桩间土之间荷载转移规律,由最小二乘法拟合桩间土表面荷载引起的加固区附加应力抛物分布方程,尝试建立刚性桩加固区沉降计算模型,为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验算及桩体平面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论:(1)刚性桩加固区桩与桩间土之间存在荷载相互转移现象,桩侧同时分布正负摩阻力;(2)桩间土表面荷载引起的加固区附加应力为非线性分布,可采用五点最小二乘法拟合其抛物分布方程;(3)沉降模型关于京沪高铁试验段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接近,计算偏差约15%;(4)Randolph理论关于桩侧和桩端刚度系数取值方法使桩土沉降差计算结果偏大,刚度系数取值的合理性需进一步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4.
根据该车站横断面布置及地层情况,通过稳定及沉降检算分析,考虑软土在上部附加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固结强度增长,采用铺两层土工格栅增加稳定力矩,在边坡不稳定范围内采用多向水泥搅拌桩共同保证路堤边坡稳定性,在路堤正下方采用CFG桩控制地基变形的复合地基处理方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较好的满足了路堤边坡稳定性及地基沉降的要求,比全断面单一采用多向水泥搅拌桩更经济,比全断面单一采用CFG桩更合理。  相似文献   

5.
兰州至中川机场城际铁路工程沿线大多地段属于饱和黄土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大,无法满足设计要求,采取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进行加固,通过现场实测路堤荷载及刚性承载板下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中桩土荷载分担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路堤填筑高度及时间的增加,桩体、桩间土的应力都增大,桩体的应力大于桩间土的应力;相同的路堤填土荷载下,二灰掺量16%的复合地基中最大桩顶应力272.5 kPa,对应桩间土应力45.5 kPa;二灰掺量12%的最大桩顶应力166.3 kPa,对应桩间土应力为69.3 kPa。随着二灰掺入量的增加,路堤荷载下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增大,二灰掺量16%时的最大桩土应力比为5.57,是二灰掺量为12%的2.34倍;刚性基础下桩土应力比随荷载的变化呈现出凸单峰曲线。复合地基中桩体应力集中系数的值随着荷载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桩间土应力减小系数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基于散体介质理论建立流塑状土中CFG桩的力学模型,分析了水平荷载作用下流塑状软土复合地基的变形特性及破坏模式,并研究了土的细观力学特征与桩土相互作用宏观力学行为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平附加荷载作用下桩周土应力最大值位置与其刚度、黏聚力有关,流塑状软土复合地基中存在桩周土绕过桩现象,其中桩周土位移是桩顶位移的30倍左右。提出了流塑状软土复合地基桩体"视抗剪强度"的概念,该强度指在水平附加荷载作用下发生结构性破坏时桩体发挥的强度。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明确碎石桩与抗滑桩联合加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工作机理,本文建立无加固措施、碎石桩加固、抗滑桩加固及碎石桩与抗滑桩联合加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FLAC3D数值分析模型,研究4种工况土体的水平位移、竖向沉降及抗滑桩桩身内力与变形。结合正交设计方法,探讨斜坡软弱层土体重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对抗滑桩桩身最大弯矩的影响权重排序。碎石桩、抗滑桩加固斜坡软弱地基分别可以明显约束竖向沉降、水平位移,而碎石桩与抗滑桩联合加固能同时削减竖向沉降及水平位移。碎石桩加固斜坡软弱地基,潜在滑动面一定程度上移;联合加固时抗滑桩桩身内力及变形较直接进行抗滑桩加固有较大幅度衰减,斜坡软弱层土体内摩擦角的变化对抗滑桩桩身最大弯矩的影响远大于黏聚力与重度变化。所获结论有益于碎石桩与抗滑桩联合加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时抗滑桩设计技术改善。  相似文献   

8.
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路堤荷载下带帽桩-网复合地基模型,分析得出该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和桩土应力比分布基本规律,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桩侧土及桩端土均采用线性荷载传递函数,同时考虑桩周土所分担的荷载对桩基荷载传递规律的影响,利用力学理论及微分方程的近似解法--子域法,出了刚性承台下柔性群桩与地基相互作用的近似解析算式,在刚性承台下,中桩最大侧摩阻力出现在桩端,边中桩、角桩最大侧摩阻力出现在桩顶附近,角桩桩顶反力最大,边中桩次之,中桩最小,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将模型试验结果与本文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对比表明:本文方法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CFG桩筏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京沪高速铁路CFG桩筏加固软土地基的典型断面,采用ABAQUS有限元程序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考虑高速铁路路堤分级填筑施工过程和长期荷载作用,对CFG桩加固后路基填筑期和运营期的沉降进行计算模拟,分析CFG桩筏复合地基沉降变形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相一致,数值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路基填筑过程和后期沉降过程。基于该方法预测了高速铁路运行10 a后的沉降,桩筏复合地基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京沪高速铁路(凤阳段)的工后沉降,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铰接式动车组为计算模型,详细阐述了铰接式轨道车辆轴重、轮重的计算方法和过程。首先计算出转向架上部车辆的质量和重心。其次根据单节车加载在转向架上的力情况建立计算模型,计算出加载在不同转向架二系簧上的力。然后以单个转向架为计算模型,考虑转向架所有的受力情况,计算出每个转向架的轴重。最后根据轴重和车辆重心分布情况计算出轮重。本方法简单可靠,适用于单铰和多铰动车组或其他轨道车辆的轴重、轮重分布计算,能够为整车结构设计、调试和检修维护提供较为精确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储能式现代有轨电车的结构特性,推导了车辆轴重和轮重计算方法,运用此方法编写相关计算文件并对车辆进行了轴重和轮重计算。分析结果显示,该计算方法合理,便于轴重及轮重的计算,有助于车辆设计过程中的重量指标控制。  相似文献   

13.
机车重量、轴重和轮重的计算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机车重量、轴重和轮重计算的目的,给出了轴重和轮重计算的力学模型,并介绍了目前计算中采用的标准和考察的项点。  相似文献   

14.
电气负荷计算(以下简称负荷计算)是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荷计算是为了确定建筑物的用电容量,以便合理地选用电气设备和器材.负荷计算的合理与否会影响工程的初期投资(固定静态投资),并对投入使用后的运行费用(经济效益)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株洲电力机车厂与德国WinDHOFFAG公司合作研制开发的转向架称重调簧装置的结构、技术性能及工作原理作了简要的介绍,并详细阐述了其在电力机车转向架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荷载作用下轨距扩大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轨距扩大和钢轨侧翻将影响到轮轨接触点位置和动力作用.钢轨垫层和道床的刚度、钢轨刚度和扣件扣压力是影响轮轨之间作用力和轨距扩大的主要因素.本文从理论上讨论了在不同轨道刚度条件下的轨距扩大和钢轨侧翻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机车车体纵向载荷标准的分析,给合我国重载运输的实际情况和试验结果,参照GE公司生产的AC6000CW大轴重内燃机车,提出了基于轴重30~35 t机车车体的纵向载荷以及与之匹配的钩缓系统性能参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机车轴重转移的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空间耦合的机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机车的轴重转移现象进行了动力学仿真。阐述了机车二系纵向剪切刚度和机车加速度对轴重转移的影响,揭示了驱制单元车体半悬挂机车轴重转移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源逆变在大功率电子负载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一种全自动电子负载,它利用一种新型的晶闸管触发装置,有效解决了有源逆变器易发生颠覆的难题,具体阐述了它在大容量蓄电池组和大功率电源中作电子负载时的,指出其在节约能源,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运用液压传动技术、计算机测控技术研制转向架模拟负载运行实验装置,提高转向架检修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