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物降解高分子蛋白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酯聚醚嵌段共聚物聚-DL-乳酸-聚乙二醇(poly-DL-lactide-b-polyethylene glycol,PELA)采用本体开环聚合法制备,PELA包裹人血清白蛋白(HSA)微球采用溶剂挥发法双乳液体系(W1/O/W2)制备.微球球形规整,表面比较光滑,粒径集中在0.5-5μm.考察了在内水相添加天然高分子海藻酸钠加氯化钙对蛋白包裹效率和微球性能的影响,并用染料结合法检测微球中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在内水相添加质量分数为3.0%的海藻酸钠加氯化钙,对蛋白包裹效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采用Lin等提出的滴球技术制备了直径在1 mm左右的氧化铝微球.利用N2吸附、SEM等方法对不同酸条件下制得的微球进行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制得的氧化铝微球为多孔材料,其孔径在介孔范围.随酸加入量的增加孔的平均粒径减小,BET比表面积及孔容则增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Lin等提出的滴球技术制备了直径在1 mm左右的氧化铝微球.利用N2吸附、SEM等方法对不同酸条件下制得的微球进行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制得的氧化铝微球为多孔材料,其孔径在介孔范围.随酸加入量的增加孔的平均粒径减小,BET比表面积及孔容则增大.  相似文献   

4.
煤油基磁性液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FeSO4·7H2O(AR)、Fe2(SO4)3·xH2O (AR)、NH3·H2O(AR)为原料,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3O4粒子;通过选用油酸作为表面活性剂,采用超声波分散的方法,制备在重力场和磁场中稳定性良好的磁性液体.探讨了氨水用量、Fe3 和Fe2 摩尔比、温度、油酸体积用量等对磁性液体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Fe3 和Fe2 的摩尔比为2:1,反应温度为50℃,氨水用量为理论用量的2.0~2.5倍,表面活性剂的投加量为0.8mL/100mL磁液.  相似文献   

5.
以柴油为基液制备了纳米磁性液体,并对其进行了相关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柴油基纳米磁性液体主流粒径为64~8 nm,具有很好的磁性能与使用性能;加入表面活性剂的纳米磁性液体,磁性微粒表面形成了无定形包覆层,可保持晶粒完好,晶形稳定,增加了纳米磁性液体的磁性能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含药物的微球在骨植入材料表面微孔内团聚方法解决现有骨植入材料表面药物释放技术缺乏通用性、无法控制释放速度的问题.用乳液法合成负载不同含量庆大霉素的壳聚糖微球粉末,并使其铺散于多孔钛层表面后进入孔内.经水润湿后,微球在孔内团聚并被固定于孔内.实验结果表明:水浴振荡试验7 d(100 r/min, 37 ℃)后, 80%~83%的微球仍位于多孔钛层内,微球-多孔钛复合物表现出初期(24 h)快速释放和后期( 24 h)缓慢释放;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48 h后,多孔钛与载庆大霉素微球的复合物产生了抑菌圈.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兔眼房水中环孢霉素A缓释微球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考察在不同给药剂量下兔眼房水中的药物代谢特性,为该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兔眼行晶体囊外摘除,左眼前房及囊袋内注射环孢素微球,右眼给予空白微球作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给药后4周内兔眼房水中环孢霉素A的浓度。色谱柱为反相C18硅胶柱,柱温为60℃,流动相为乙腈-水(67∶33),检测波长210nm。结果兔眼房水中环孢霉素A的浓度在0.13-1.25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51),最低检测浓度0.13mg/L,回收率95.91%,日间和日内精密度均小于5.0%。缓释微球的释药速率适中,兔眼前房给药后可在2周内维持较高浓度,高低两种给药剂量下,环孢霉素A的吸收半衰期(t1/2Ka)和血浆清除速率(CL)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峰浓度(Cmax)与剂量之间线性相关。结论环孢素A缓释微球在兔眼内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实验期内可达到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浓度。  相似文献   

8.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Pb(Zr0.5Ti0.5)O3-Fe3O4复合薄膜。XRD研究表明,Pb(Zr0.5Ti0.5)O3呈完全(001)取向的,而Fe3O4颗粒则呈完全随机取向。在9V的测试电压下,薄膜的剩余极化Pr值为1.5μC/cm2;在1.5T的外磁场作用下,薄膜的剩余磁化强度和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0.67emu/cm3和3.5emu/cm3。铁电材料Pb(Zr0.5Ti0.5)O3与磁性纳米Fe3O4粒子的复合获得了室温共存的铁电性和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发展一种分子印迹磁性纳米粒用于分离纯化目标蛋白质的新策略。方法水热法制备Fe_3O_4磁性纳米粒,溶胶凝胶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动力学、等温、特异性吸附考察分子印迹磁性纳米粒吸附性能。结果所得聚合物可以在30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量高达44.51mg/g,印迹因子和选择性因子分别为3.50和2.92,对牛血中的牛血红蛋白质有良好的特异性识别能力。结论所制备的分子印迹磁性纳米粒及其良好的选择性吸附性能为目标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多壁碳纳米管对火山灰基地聚合物的增强效果与机理,通过显微观察和图像识别对比了不同超声时间多壁碳纳米管分散液中团聚体的数量和面积,确定了适宜的超声分散时长;以不同顺序混合分散液、碱激发剂溶液和火山灰制备地聚合物,通过所得浆体的稠度试验、硬化试件的三点弯曲试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不同掺量、不同种类的多壁碳纳米管对地聚合物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压汞试验对地聚合产物的微观形貌和孔隙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超声时间的增加,多壁碳纳米管的分散效果改善明显,45 min超声后超过85%的团聚体面积减小至0~100 μm2,总团聚体面积占比小于1%,且平均面积小于50 μm2;先添加多壁碳纳米管分散液再添加碱激发剂溶液的材料混合顺序更有利于纤维的均匀分散和地聚合物工作性能的保持;多壁碳纳米管在0.10%质量掺量时,对火山灰基地聚合物流动度影响不大,且能够有效提升其力学性能;功能化的多壁碳纳米管由于具有更强的亲水性和润湿性,对浆体工作性能的影响更轻微,对硬化试件力学性能的提升更显著,28 d时抗折、抗压强度较参照组最高可分别提升31.0%、15.9%;微观检测结果显示,多壁碳纳米管在地聚合物中发挥了桥接、填充、成核作用,因而实现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磁场与高分子絮凝剂协同强化混凝降铝效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普遍使用铝盐混凝剂而带来的饮用水中铝含量偏高的问题,首次提出了利用磁场与高分子絮凝剂协同强化絮凝降低铝含量的措施,为此进行了相关实验并进行了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永磁吊的磁路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磁场叠加原理,用计算机计算了所设计的大吨位永磁吊的磁路,以找出最佳的设计尺寸,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3.
在磁性目标运动参数未知、磁探头存在姿态角的情况下,使用单个三轴磁探头的在线测量数据,利用遗传算法良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基于单旋转椭球体模型对磁性目标进行定位计算,以解的稳定性判断代替定位解正确与否的在线判断,完整实现了一种在线磁定位算法,计算结果表明定位准确、判断可靠.  相似文献   

14.
磁性目标形体复杂,磁化不均匀,目前一般采用逆方法拟合测量数据,从而建立其磁模型.文中以系数矩阵的条件数为目标函数,利用遗传算法搜索磁偶极子的位置,同时监测拟合误差,使得目标函数达到最优的同时,拟合误差也满足要求.实测数据的建模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建立的磁场模型精度高,对测量误差不敏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作为磨具的磁性磨粒是实现磁性磨粒光整加工技术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因素,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已经成为制约该技术进入实际应用阶段的技术瓶颈.根据磁性磨粒光整加工的定义,通过分析磁性磨粒的构成和要求,按照不同的构成特点及制备工艺等对磁性磨粒进行分类并编制型号,以方便使用和管理,并为磁性磨粒综合性能评价体系的建立、标准的制定以及磁性磨粒的批量化生产和市场化应用奠定基础,加速磁性磨粒光整加工的实用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汽车磁粉离合器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改善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磁场的分析与设计是磁粉离合器设计的关键,也是设计的难点所在。文章采用Matlab软件的PDE工具箱对汽车磁粉离合器的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磁粉腔的磁场进行了求解。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外掺聚合物对普通混凝土进行改性,基于试验研究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水泥混凝土较普通水泥混凝土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值得在施工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烧结机台车与风箱之间的漏风问题,研究了烧结机磁力密封中的磁场与台车移动速度的耦合规律。在模拟装置上,设置了移动副和含磁场源的固定副,在可变的二者间隙中分别放入3种磁介质并观察其运动状态。结果表明:移动副以0.79~2.12 m/min的线速度移动时,磁介质分为移动层和固定层两层;分层面与间隙中的磁场强度、移动副移动速度、间隙大小以及磁介质的特性等因素有关。揭示了以“移动层厚度”为标志,与以上四因素具有函数关系的磁介质中“磁”与“速度”的耦合规律。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和分析改性剂与沥青的作用机理,对高聚物改性荆与沥青的溶胀过程以及影响相容性的因素进行初步的探讨,可得出鲒论:只有具备适当的相容性,同时又有良好的界面性质,沥青与高聚物改性剂的作用效果才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