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遵照毛主席“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我组自1970年12月至1977年6月底,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以来,共收治了各型兰尾炎832例,其中特殊型兰尾炎108例,占各型兰尾炎总数的12.98%。其特殊型兰尾炎,行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的共93例,占该型兰尾炎的86.11%,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1961—1982年我院共收治急性兰尾炎2865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86例(占3%),现报告于后,并结合文献讨论。临庆资料一、年龄性别:年龄最大者88岁.60一64岁35例,65一69岁22例,  相似文献   

3.
<正> 例1.男,23岁,以慢性兰尾炎入院,针麻下行兰尾切除术,术后4小时患者感腹痛不适,便血400毫升,精神萎靡,面色苍白,体温37℃,脉搏每分钟100次,血压13.3/8kpa(100/60毫米汞柱),右下腹压痛,反跳痛。疑为腹膜炎,兰尾残端出血。急诊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见腹腔内少量积血,兰尾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我院1968—1982年14年间经病理证实的三例原发性兰尾腺癌,结合国内报导的13例共计16例,并就其兰尾腺癌的发病率、临床特点、X线检查、病理形态、治疗和予后作一简要综合讨论,提出兰尾标本病理检查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中性粒细胞的改变,探讨以中性粒细胞为靶点的干预手段对急性肝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构建D-GalN诱导的SD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观察造模后大鼠肝功能、炎性因子(TNF-α、IL-1β)及外周血与肝脏中性粒细胞水平随时间的变化。为观察中性粒细胞的治疗作用,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肝衰组及治疗组(造模前24h尾静脉注射抗中性粒细胞血清)。生化及血液分析仪检测肝脏生化指标(ALT、AST、TBIL、BA)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及比率;免疫组化染色和Tunel染色分别检测肝脏中性粒细胞数量及肝细胞凋亡水平;RT-PCR检测肝脏组织炎性因子mRNA水平。结果 D-GalN诱导SD大鼠急性肝衰竭后6h血清ALT、AST、TBIL及BA较造模前显著升高(P<0.05);肝脏组织中TNF-α、IL-1β的mRNA表达水平在造模后6h达到峰值(P<0.001),24h仍明显高于造模前水平(P<0.001);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比率在造模后12h显著增多(P<0.001),并至少持续至24h(P<0.001)。造模前24h尾静脉注射抗中性粒细胞血清后,大鼠外周血及肝脏中性粒细胞数量在造模后24h较肝衰组明显降低(P<0.001);同时,血清ALT、AST、TBIL及BA较肝衰组显著下降(P<0.05),肝脏组织凋亡细胞显著减少,肝脏TNF-α、IL-1β表达水平也在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D-GalN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可出现外周血及肝脏中性粒细胞聚集,抗中性粒细胞血清可有效改善急性肝衰竭大鼠的肝功能及肝脏免疫微环境。  相似文献   

6.
<正> 中药淫羊藿为壮阳补肾药,历代本草均有记载,近代药理实验证明具有雄性激素样作用,对脊髓灰白质炎病毒及其它肠道病毒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报道还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及老年慢性气管炎,对增强机体免疫力也有一定作用。因此对中药淫羊藿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已引起国内外极大的注目,开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我院治疗的8例因服用含铅药物引起的医源性急性铅中毒病例,对其腹痛特点,诊断及鉴别要点,误诊原因等进行了讨论.强调对腹痛患者,为了及时做出诊断,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查体,掌握化验指标及腹痛特点。治疗方面除应用驱铅药物外应用中药利尿解毒,补气养血,通经活络,消除腹痛等配合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他汀类调脂药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ngiotensin 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 ,ACE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 ,ACS)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调脂治疗组和ACEI+调脂治疗组 ,在 4个月后进行随访。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上述病例和对照血清中一些炎性指标的水平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清中某些炎性因子在ACS组中高于对照组 ,并在随访时明显降低。 4个月后所有炎性指标在调脂治疗组和ACEI+调脂治疗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中某些炎性因子的水平可以作为诊断和预测ACS发生的敏感指标 ,并反应病情的稳定情况 ;ACEI药物在短期内对炎性反应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正> 对由静脉注射时药物浓度过高,输液时间过久或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漏至血管周围而引起静脉周围炎;以及由于肌肉注射药物而引起硬结,我们曾采用中药外敷Ⅰ号泥膏进行治疗。计静脉周围炎3例,坐骨神经痛4例,臀部硬结2例共9例。病程1周以内2例,1月以内3例,2月~6月3例,1年1例。贴本药3~20次不等,历时3~30天痊愈7例,显效2例。按此膏原系治疗骨折,因其有活血散淤、清热泻火、止痛消肿等作用,故用以治疗因注射所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关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探讨的热点.对于AP发病的机制,目前主要有胰酶自身消化学说、微循环障碍学说、炎症因子与细胞介质学说、细胞内钙超载学说、肠道细菌易位与"二次打击"学说、氧化应激与NO作用学说等.白藜芦醇因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等药理作用而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天然药物.近年来,本课题就白藜芦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并做了系统的文献分析,认为白藜芦醇可以从多个环节发挥作用,从而起到缓解AP造成的胰腺损害及由此引发的多器官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1.
山莨菪碱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肾损伤的机制及山莨菪碱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 35 g·L-1(3.5 %)牛磺胆酸钠溶液逆行注射胰胆管建立鼠的ANP模型。观察炎性介质白细胞介素IL 1β、IL 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内毒素、淀粉酶、磷酯酶A2 (PLA2 )的变化和山莨菪碱的作用。结果 ANP可以诱导炎性介质的明显升高 ,并与肾损伤的严重程度正相关。而山莨菪碱可抑制ANP的炎性介质过度表达 ,减轻肾损伤的程度。结论 炎性介质参与了ANP对肾的损伤 ,山莨菪碱对ANP肾损伤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常见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借唾液沫传染,也可入血达到别的腺体如生殖腺,则引起睪丸炎、卵巢炎、乳房炎,也可累及神经系统,则引起脑膜脑炎,其他尚可引起肾炎及胰腺炎等,但以睪丸炎及脑膜脑炎最为常见,前者多在青春期发生,后者别较多见,脑膜脑炎有报告发病率达28%,也有报告达9.9%。脑膜脑炎症状多在患腮腺炎第一周末开始,有的没有明显的腮腺炎而仍有发生脑膜脑炎的,那主要要根据流行情况而诊断了。近代医学在治疗本病方面主要是对症治疗,用腰椎穿刺以解决头痛,有时需用镇静剂及其他支持疗法,此病预后一般来说是较好的,死亡虽有报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在D-氨基半乳糖联合Pam3CSK4(以下简称DP)诱导的SD大鼠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中的抗损伤及抗炎作用。方法选取18只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350mg/kg)和Pam3CSK4(50μg/kg)混合液构建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干预组大鼠分别给予PBS与二甲双胍。分别称量大鼠肝重、体质量并评估肝/体质量比变化;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理改变;收集大鼠空腹血清用于检测血清转氨酶(ALT、AST)水平;同时通过ELISA与RT-qPCR检测肝组织中促炎因子(IL-6与TNF-α)的表达水平;最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肝脏中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两干预组的肝重比、血清转氨酶以及促炎因子IL-6与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同时肝细胞水样变性与肝间质渗出表明DP成功构建了SD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与PBS干预组相比,二甲双胍干预组肝重比降低,肝细胞损伤明显减轻;血清转氨酶与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同时肝组织中p-ERK1/2、p-SAPK/JNK、p-P38MAPK的蛋白表达降低,提示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结论二甲双胍在DP成功诱导的SD大鼠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中减轻了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腺素α1(Tα1)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浆TNF-α与IL-10的影响。方法构建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后分组,干预组大鼠注射Tα1,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ALT、AST、TBIL含量及血浆TNF-α、IL-10水平,获取的肝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结果(1)模型组及干预组ALT、AST、TBIL随时间均呈上升趋势,同一时间点,干预组ALT、AST、TBIL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2)模型组及干预组肝组织均出现明显肝组织结构紊乱,肝细胞明显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等急性肝衰竭表现,且两组均随着时间不断加重。同一时间点,干预组肝细胞坏死程度较模型组轻,浸润的炎性细胞也较模型组少。(3)模型组及干预组TNF-α、IL-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及干预组TNF-α、IL-10随时间均呈上升趋势。同一时间点,干预组TNF-α明显低于模型组;干预组IL-10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 Tα1对急性肝衰竭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可明显改善肝细胞炎症及坏死,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性细胞因子TNF-α水平,上调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20个病例,报道了10种中药中毒,其中有斑蝥、木通、常山、巴豆、商陆、曼陀罗、华山参、密陀僧、黄丹(铅丹)及雄黄,除3例致死外,余经治疗均好转。对中毒后的临床表现做了描述,并对10种中药成分及毒理作用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1.1一般资料1974年7月-1984年6月,我院共收治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ANLL)患者179例,将治疗时间满两周的118例分为3组,分别应用中西医结合(改进的HAMPT方案与中药)、COAP和HOAP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用改进的HAMPT方案与中药治疗的54例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65岁,其中10-39岁者41例,占75.93%。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皮质和海马CA1,CA3区及齿状回(DG)神经元的变化。方法采用尾动脉测压法测定SHR和Wistar大鼠(对照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和心率;甲苯胺兰染色观察额叶、顶叶、颞叶及海马CA1、CA3区及DG神经元数量改变。结果SHR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心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SHR组与对照组额叶、顶叶、颞叶神经元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海马CA1、CA3区及DG神经元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SHR海马CA1、CA3区及DG神经元损害明显,存在神经元丢失,而脑皮质神经元丢失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新型疫苗治疗急性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型疫苗主动治疗急性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应用基因工程生产的细胞因子和急性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肿瘤细胞制备的疫苗 ,主动免疫治疗急性白血病 7例、多发性骨髓瘤37例。结果  3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化疗未缓解或化疗不能耐受者 2 9例 ,经疫苗治疗达到完全缓解者 5例占17.3% ,部分缓解者 6例占 2 0 .7% ,微效者 4例占 13.8%。总有效率 5 1.8%。化疗缓解组 8例疫苗治疗后维持缓解达 8~ 13个月复发。多发性骨髓瘤 7例 ,其中 1例完全缓解 ,5例部分缓解。治疗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应用新型疫苗治疗化疗无效或化疗不能耐受的急性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肯定疗效。且经济简便 ,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超声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应用的日益推广 ,其渐成为临床上不可缺少的一项很有价值的辅助诊断工具。它具有应用广泛、操作简便、价格适宜等多种优点 ,尤其在彩色血流显示及血流动力学研究方面更具特色。本文就超声彩色血流显像在急性胆囊炎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1 急性胆囊类的类型和特征急性胆囊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细菌感染、胆石梗阻、缺血和胰液返流是本病的主要原因。急性胆囊炎视炎症程度不同 ,临床病理学可分为三种类型 :1单纯性胆囊炎 ;2化脓性胆囊炎 ;3坏死性胆囊炎。其临床主要特征是右上腹持续性疼痛 ,伴阵发性加剧 ,墨菲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中药丹参及其活性单体成分在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和(或)焦虑障碍患者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连续收集2021年3月至4月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47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常规生化检查和用药情况,调查中药复方制剂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使用情况;基于TCMSP、PubChem及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丹参活性单体的作用靶点,利用OMIM、GeneCards及TTD疾病数据库,挖掘抑郁焦虑的相关基因。匹配中药与疾病靶点,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和GO、KEGG基因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中药-靶点-疾病网络分析。结果147例冠心病患者治疗中最常用的中药制剂是舒血宁(44.9%)、丹参(27.9%)及大株红景天(21.8%),不同性别间使用频次无明显差异。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丹参活性成分可能作用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结合、5-羟色胺能突触、多巴胺能突触等,参与调节神经递质转运、多巴胺与儿茶酚胺类代谢及应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中药-靶点-疾病网络分析显示,丹参多种活性成分与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单胺氧化酶、5-羟色胺受体及阿片类受体等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