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张煜  刘金华  李新 《汽车运用》2005,(10):17-17
在100余年的汽车工业发展史中,世界汽车工业经历了3重巨大变革。第一次变革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推出T型车,发明了汽车装配流水线,使世界汽车工业的重心从欧洲转向美国。第二次变革是欧洲通过多品种的生产方式,打破了美国汽车公司在世界车坛上的长期垄断地位,使世界汽车工业的重心从美国又转回欧洲。第三次变革是日本通过完善生产管理体制,形成精益生产方式,全力发展物美价廉的经济型轿车,日本成了继美国、欧洲之后世界第三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第一次变革:流水线大批量生产1892年,美国人杜里埃兄弟制造出美国第一辆以汽油机为动力的汽车。19…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访美期间,对美国汽车工业界学习和研究日本汽车工业的管理经验并改革美国汽车工业管理体系,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改察与总结,这对我国汽车工业的振兴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瓦夏 《汽车情报》2008,(1):28-31
2006年中国生产了720万辆汽车,同2005年相比增长了25.9%。从产量上讲,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3汽车工业大国。  相似文献   

4.
1994年美国汽车产量将超过日本,这是自80年代以来的第一次。在日元增值的冲击下,日本汽车工业的退却是即将翻过去的引人注目的一页。当了13年世界汽车产量之王之后,1994年将被美国超过,说明日本时代过去了,这对日本汽车工业来说也许是好事。  相似文献   

5.
政府与汽车     
政府应该如何管汽车 中国的汽车业者曾经羡慕前苏联汽车工业,因为前苏联有一个汽车工业部,实行高度集中控制,但是到90年代前苏联汽车工业开始衰落,幸亏中国汽车工业改革开放,否则命运堪忧;中国曾经羡慕日本汽车工业,因为一个在60年代初与中国基础差不多的邻居居然在20多年后坐上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的宝座,但是从90年代初开始,缓过一口气的美国工业开始狠命敲打日本,把一个又一个日本汽车公司收入囊中,如今日本汽  相似文献   

6.
胡亚庄 《汽车与配件》1997,(22):10-11,28
美国汽车工业能够长盛不衰,1994年从日本手中夺回世界汽车盟主的地位,各方面的因素当然很多,但政府依法治车(不是“人治”),使汽车工业的发展符合市场规律、符合环境保护需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希望此文发表能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日本在二战废墟上确立了汽车工业的支柱地位,通过政策扶持和关税保护促进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在汽车工业进入激烈竞争阶段通过"集团化设想"进行重组来实现有序发展.日本汽车工业在迅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后,遭到美国贸易打压,于是积极布局美欧设厂避开贸易战.在新能源时代,日本另辟蹊径在混合动力技术上独树一帜,并积极发展氢燃料汽车...  相似文献   

8.
我国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汽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未来的几年内世界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将由量变达到质变。由美国、日本、欧洲为代表的汽车工业发达国家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先后从节能、安全、环保等方面制定了汽车技术的发展规划,并组织科技攻关。预计在未来几年里国际市场汽车结构将  相似文献   

9.
一、汽车工业全球化的背景和条件世界汽车工业由于七十年代二次世界能源危机的冲击,汽车生产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据统计,1978年世界汽车的产量为4230万辆,在能源危机影响下,1982年下跌到3610万辆。在这一过程中,欧美汽车公司几乎无一例外地陷入了经营危机之中。日本各大汽车公司则以小排量汽车为主要车种迅速席卷美国市场,并从1980年起日本成了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国。日本本田公司首先在美国建立了美国本田公司,其后,丰田、日产、马自达、三菱、富士相继在美国设厂。  相似文献   

10.
《汽车知识》2012,(2):12-12
我们已经许久没有关注过美国人的新车了,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德国和日本这两大汽车工业巨头几乎霸占了汽车市场的一大半。美国老牌汽车品牌道奇发布了他们的最新车型,从字面上来看,这款被称为Dart的新车还算相当不错。从外观上来看道奇的设计师已经在市场的强大压力下做出了妥协,Dart的造型设计很有些日本车的味道。不过这也难怪,现在的汽车设计要么就是向高端的德国汽车风格靠拢,要么就是向务实的日本汽车风格靠拢,  相似文献   

11.
《汽车知识》2012,(3):8-13
一场接着一场,底特律车展刚刚落下帷幕,芝加哥车展又开始了。与以往芝加哥车展不同,在主场作战的美国汽车厂商今年略显疲软,反倒是日本汽车厂商颇为踊跃地发布了多款新车。从2012年三个月来这几大车展的走势,我们可以看出,今年汽车市场将会由德国和日本汽车品牌占领主导地位,而美国汽车工业则继续休养生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应用问题己成为各国汽车工业积极探索的焦点。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高度重视,从汽车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战略出发,颁布制定了优惠的政策措施,积极促进本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以提升本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在全球汽车工业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与欧美日的汽车标准法规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国际汽车标准法规对我国汽车工业走向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欧洲、美国、日本和我国汽车标准法规体系的介绍,从体系结构、技术水平和实施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从借鉴的起点开始,日本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国。 日本自从1909年本田公司制造样车以来就一直在生产摩托车。在此之前日本一直进口欧洲和美国的摩托车。尽管日本的部件到1935年也用于自己的车辆,但哈利戴维森车在获得许可证后生产持续了10年之久。日本工业的基础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建立起来。战争带来的灾难使日本金融陷入混  相似文献   

15.
20年代初,美国的汽车年产量已经突破200万辆.日本年产汽车突破200万辆则是1966年的事.日本与美国相比,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的滞后期达40余年之久.自1955年公布“国民车发展纲要”以后,日本政府开始注重汽车工业的发展.为了缩短技术差距,迎头赶上美国,日本有一条世界公认的经验,即极为重视技术引进.  相似文献   

16.
汽车工业要想保持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要不断应用当代国际化社会中的信息资源和高新技术。80年代以来很长一段时期,美国的汽车工业曾不敌日本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下风,以致其市场竞争力不断被削弱。在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在北美市场上推出了Neon(霓虹)小轿车,对日本汽车在北美市场上的生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摩托车工业经历了20年的飞速发展,从年产几万辆发展到年产过1000万辆,综合生产能力达1200万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国。但是,与代表摩托车设计和制造世界水平的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的摩托车企业相比,在产  相似文献   

18.
后WTO时代的中国汽车产业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于1953年,经过自力更生和开放发展,从2001年进入了后WTO的发展阶段。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迅猛发展,到2004年产量超过500万辆,世界上的排名已跃升到第3,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汽车制造大国。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3月,雅迪G6海外版(YADEA C1)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2020年德国红点奖产品设计大奖,向世界展示了雅迪电动车的非凡魅力。在此之前,雅迪电动车还荣获了美国IDEA奖、中国设计红星奖等奖项。德国红点奖于1955年创办,与德国i F奖、美国工业设计优秀奖、日本  相似文献   

20.
《日本摩托车工业发展回顾》一文主要叙述了日本摩托车企业如何从20世纪50年代仿制生产的“群雄逐鹿”,发展到60年代中期具有独立自主开发能力的“四大家族”各自为王,以及到80年代的快速步展过程。并以史为鉴告诉我们:不断加强使术开发和创新能力,是日本摩托车快速发展的真正动力。为使中国摩托车工业能从日本摩托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得到启迪,我们将连载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