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了解AUV水下对接技术,本文对AUV水下对接技术的现状进行梳理,介绍各个国家对于AUV水下对接系统的研究成果。同时,为进一步阐明AUV水下对接系统的结构,按照自动化实现难度对国内外的AUV水下对接系统进行归类总结。根据整个对接过程中使用的传感器、水下环境和需要的定位信息等因素,对国内外AUV水下对接系统的对接阶段进行划分,并分别讨论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导航传感器和定位信息。对于对接精度问题,从对接干扰、对接失误等方面阐述了AUV水下对接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归纳对接控制策略。最后结合AUV对接技术的最新成果,从多个方向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早在1998年,海加公司产品SDH-13D测深仪曾用于中国“远望一号”、“远望二号”第一代综合性航天远洋测控船,为“神五”、“神六”顺利上天等中国航天事业作出贡献。由于该产品性能稳定可靠,维护方便,得到用户单位的好评。“远望三号”航天测控船也将安装海鹰集团制造的海加SDH-13D测深仪。  相似文献   

3.
《船舶》2020,(2):115-115
"远望6号"航天测量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航天远洋测量船,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江南造船建造,于2008年4月12日正式交付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远望6号"采用当今船舶建造、航海气象、电子、机械、光学、通信、计算机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在总体造型、航行性能、船体强度与刚度、居住性能等方面均表现出色,测控能力处于世界一流水平,能够完成对火箭、卫星、飞船等各类航天飞行器的海上跟踪测控任务。  相似文献   

4.
拥抱海洋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6月24日,毛泽东47年前的这一诗句被不止一家外媒引用来形容中国“一天内开启两个新纪元”——“蛟龙”号深潜突破7000米,以及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成功。  相似文献   

5.
拥抱海洋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6月24日,毛泽东47年前的这一诗句被不止一家外媒引用来形容中国“一天内开启两个新纪元”——“蛟龙”号深潜突破7000米,以及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成功。  相似文献   

6.
王福根 《航海》1993,(2):13-13
从电视屏幕上看到。澳星二号。准时升空、入轨的热烈场面,不由得使我想起自己随闻名中外的海上科学城——“远望号”航天测量船出航的情景.  相似文献   

7.
悦读生活     
《珠江水运》2010,(3):92-93
《航天测量船航海保障技术》 本书涵盖了航海保障必备的理论基础,凝聚了"远望"号:测量船队30年来航海保障的经验,是一本系统阐述我国远洋航天测控领域航海保障的专著,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全书共分7章,介绍了"远望"号航天测量船队和航海基础知识、三大洋水文气象、航海仪器、船舶定位与导航的方法、船舶值班与避碰的要求和规定、船舶操纵的基础理论和具体方法;重点介绍了航线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海上测控航海保障的特点、测量基本方法、测量工况设计、航海保障任务以及航海保障方案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8.
航天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系统是航天活动地面支持系统的关键设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外航天控制中心计算机系统已由集中式结构转变为分布式结构,广泛采用FDDI、ATM等高速网连接服务器、工作站构成中心计算机群机系统,以满足航天事业中的目标多任务需要,本文介绍美俄、日主要航天中心计算机系统在应用模式缩小化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邵宇  陈国兴 《航海》1993,(2):1-1
猴年岁末.当我们踏上被人们誉为“海上科学城”的我国远洋航天测量船——远望一号.目睹第二颗澳星发射海上测量场面,置身于逐浪追星的“远望人”中间,被他们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  相似文献   

10.
邹鹏辉 《航海》2000,(2):16-18
1999年11月20日,是20世纪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我国新型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号试验飞船,象一条巨型火龙,呼啸着向太空飞去。经过21个小时的太空遨游,“神舟”号试验飞船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返回地面,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已成功地发射了25颗功能各异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人惊叹的是中国虽然没有在国外建立任何测控站,但每次卫星发射都能准确地捕获目标,控制、调整卫星姿态或令其改变运行轨道以及不同的定点等。  相似文献   

11.
详细介绍我国第三艘远洋航天测量船“远望3”号上时音记录仪接口电路的原理、组成及语音延时芯片DN888的工作原理,同时对时间码变换电路及MODEM电路进行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2.
《船舶工程》2020,(3):I0007-I0007
随着一声汽笛鸣响,“远望7”号船在拖轮的牵引下缓缓驶离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首次奔赴大西洋某海域执行卫星海上测控任务。与有固定航线的远洋商船不同,航天测量船每次执行卫星海上测控任务都会受任务海域位置的影响,经常需要对航线进行调整,每次开辟新航线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拥有“远望1”号至“远望7”号共7艘测量船,目前,只有“远望3”号船曾在大西洋海域执行过任务。  相似文献   

13.
《船舶工程》2021,43(2)
2月10日,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所属的"远望6"号航天测量船缓缓驶离母港,向着预定海域进发,准备执行后续海上测控任务.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航天发射任务的总体计划安排,今年"远望"号船将继续保持高密度、高难度的任务态势,仅"远望6"号船就将执行多次海上测控任务,海上作业时间预计超200 d.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与任务准备的双重压力,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连续制定下发任务管控措施,创新对接、备航检查、文书审定、码头巡修巡检等工作模式,有效缩短码头任务准备周期.  相似文献   

14.
科技新成果     
《港口科技》2007,(11):47-48
新一代航天测量船“远望五号”交付使用;新型油水分离器用滤芯问世;南通港口建设大力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镇江造出激光定位海洋工作船;中国首艘超大型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将建造  相似文献   

15.
按照航天型号产品研制阶段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航天企业越来越需要坚实的技术基础储备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积累.近年来,航天企业处于人员新老交替的高峰期,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吸引了大批新生力量,特别是在航天型号预先研究、研制生产以及型号管理等重要关键岗位的人员更替,更急迫需要技术储备和型号管理经验的支撑.因此,型号档案编研工作急需加强.  相似文献   

16.
四阶段法是经典的交通规划方法,传统的四阶段交通规划模型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应用实践最多的模型之一。文章将交通规划四阶段法的思想移植到交通信息网络规划分析模型中,并结合信息自身的特点、形成交通信息网络规划分析的四阶段法。这种新的规划方法可以准确把握未来的交通信息需求结构与空间分布特征,为陆路和水路交通信息网络布局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航天测量船的任务航行工况设计,不同于任务前后的航线设计。为确保作为移动测控站的航天测量船完成对各类航天器的跟踪测控任务,其任务航行工况设计时必须考虑诸多约束条件。本文以某重大航天发射任务为例,介绍了航天测量船任务航行工况需满足的约束条件与优化设计技术.并对设计结果进行了分析,为其它船舶执行类似特殊任务的航行工况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马晨 《航海》2007,(5):41-41,33
圣马科发射场位于非洲东部肯尼亚东海岸的恩格瓦纳海湾。距海岸4.8千米,有一个巨大的海上平台,这就是意大利政府委托罗马大学航空与航天研究中心筹建并管理使用的圣马科航天发射场。圣马科发射场处于南纬2.9度,东经40.3度的位置,是距赤道最近的一个航天发射场,同时也是世界上惟一的一个海上发射场。  相似文献   

19.
近日,装载7.6万t矿石、船体宽度达45m的“新发海”号轮驶入长江口深水航道,在与宽度40m的集装箱轮“进明”号安全交会后,顺利靠泊宝钢分公司原料码头。这是7月初长江口深水航道超宽交会船舶通航管理办法出台后首次实现的大型船舶交会航行,此举结束了长期以来大型船舶不能在长江口交会的局面,进出宝钢分公司原料码头的大型矿石散装轮从此可以畅通无阻,每年仅滞期费一项就可节约9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20.
正"远望"系列航天测量船是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精心打造的品牌产品,MARIC承担了所有"远望"系列航天测量船的研发设计任务。随着我国航天发射测控任务的增加,现役的三艘测量船("远望3"号、"远望5"号、"远望6"号)已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难以满足后续高频度任务需求。"远望7"号航天测量船于2012年9月20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立项,2014年10月10日开工建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