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小星  宋一凡 《东北公路》1996,(4):43-45,53
利用公路桥规中圆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极限强度计算公式及数表,叠加导得圆形截面偏心受压管柱构件的极限强度计算一般公式,可供工程设计计算使用。  相似文献   

2.
邓科  刘磊  张家锋  张鹏 《公路》2012,(8):65-69
阐述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和AASHTO规范中关于双向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能力的相关条文,指出了三本规范中关于双向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能力采用轴力近似公式法的异同,并提出了目前《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双向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能力计算公式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文献[1]沿周边均匀配置钢筋的圆形偏心受压构件强度计算的基础上,运用叠加原理推导出内外圆周均匀配置双层钢筋的圆环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极限强度计算公式,所得公式具有一般性,并编写相应的计算程序,程序在数家设计院经多年使用,证明是正确可靠的,可供工程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圆形截面心受压构件强度计算的基础上,利用叠加法导出沿内,外圆周等距离设置双层钢筋的圆环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强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规范中,钢筋混凝土圆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设计和正截面强度验算中所涉及的有关大,小偏心受压的高度界限系数以及为节省风筋所采用的不均匀定向配置重筋等技术问题提出了探讨意见,文中附有计算示例,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裂缝宽度验算规范解在偏心距处于0.55 h(h为构件截面高度)附近时不连续的问题,通过开裂换算截面法得到矩形偏心受压构件内力臂及钢筋应力理论解。对比现行规范解发现,规范公式在双侧配筋、配筋率或偏心距较小时计算内力臂值存在较大误差,影响裂缝计算结果;而当偏心距等于0.55 h且配筋率小于0.3时,理论上会有裂缝超过限值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7.
针对受压区增大截面加固后的组合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并没有对其新增混凝土高度的限制条件进行说明,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压区加固后新增混凝土高度进行分析.考虑新增混凝土的应变超前效应,对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得到界限破坏的3种形式.对每种界限破坏形式利用截面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得出加固后的钢筋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引入截面有效系数和承载力可提高系数以及程序得出新增混凝土高度对其承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得出新增混凝土高度的限制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原截面高度与加固后截面高度比尽量要超过0.8,这样避免原构件的截面受拉钢筋应力很快达到屈服状态,发生少筋脆性破坏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强度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根据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抗弯构件的破坏特点,提出了加固后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界限破坏状态,界限加固量以及混凝土受压区界限高度系数的界定方法,在对现有大量研究成果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现行《公桥规》的碳纤维片加固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计算公式,该公式与《公桥规》衔接紧密,易于设计人员掌握。  相似文献   

9.
黄峥  白植舟 《桥梁建设》2012,42(4):28-33
为研究结构设计参数对钢筋混凝土桥墩延性的影响,对矩形和圆形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全过程弯矩~曲率曲线进行分析,从理论上研究轴压比、混凝土强度、配筋率、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参数对桥墩延性的影响,并对2种截面桥墩的延性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管矩形还是圆形截面桥墩,其延性总是随轴压比增加而降低;整体增加纵向钢筋率对桥墩延性略有不利影响;保护层厚度对桥墩延性影响相对较小;相同轴压比下,桥墩延性随混凝土强度提高而降低,相同轴力下,桥墩延性随混凝土强度提高而提高;矩形墩的延性性能优于圆形墩。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初步判别钢筋砼偏心受压构件大、小偏心受压的方法,它适用于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计算矩形截面钢筋砼偏心受压构件。  相似文献   

11.
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并计算了混凝土十字形截面框架柱在界限破坏条件下的轴压比,提出可供设计参考的钢筋混凝土十字形截面框架柱轴压比限值建议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方便快捷地求解矩形及圆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极限弯矩,基于《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中给出的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推导出了矩形及圆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极限弯矩的计算公式,并进行相应的算法理论分析。还采用了有限元程序Midas进行比较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满足桥梁设计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为了较为准确地研究PC梁受压区加固后的新增混凝土高度对正截面相对界限高度系数和对抵抗外荷载的影响,考虑到加固后PC梁的二次受力效应,对加固后PC梁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得到3种不同情况下的相对界限高度系数的表达公式,进一步通过等效荷载得出新增混凝土高度与抵抗外荷载的关系式,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分析表明:新增混凝土高度与原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比值是影响不同初始预应力PC梁相对界限高度系数的决定性因素,新增混凝土高度与外荷载弯矩的关系为一元二次曲线,并在某一时刻取得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寻求异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偏心拉压构件承载能力分析的通用方法是一个难点。该文应用基本假定下统一的几何方程、物理方程和不同形式的平衡方程,采用受压区高度判别大小偏心,并通过数值方法解非线性方程,采取一定方法避免正确解的遗漏和对满足弯矩平衡不满足轴力平衡的假解的过滤,用求解得到的涵盖完整的四个象限的Nu-Mu承载能力相关曲线图,直观地对上下翼缘在偏心拉压等各种工况下的承载能力进行校核,借鉴校核求解过程并按合理途径增加两侧配筋一并解决设计问题,编制的程序为解决异形截面偏心受力钢筋混凝土构件配筋的设计和验算提供了方便实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在工程中应用广泛,根据其破坏原理可以区分为大小偏心受压两种破坏形式,规范中对此类构件的承载力计算也有明确规定。针对这两种偏心受压形式,推导了大小偏心的判别方法和标准化承载力计算方法流程,并利用实体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与规范公式计算结果进行了对照验证。最后,讨论了偏心距、配筋率和构件长细比等参数对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总结了设计要点,为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小偏压构件配筋计算的基本理论和现行规范对一,二级框架柱轴压比和配筋率的限值,通过引入新的计算参数和分析计算,推导出小偏压矩形柱相对受压及高度ζ的简化计算式及适用条件,由于主要计算参数可查表直接取值,则使配筋计算得以简化。  相似文献   

17.
秦鹏  苏苗 《公路工程》2023,(2):143-152
圆截面钢管混凝土在偏心受压下,核心混凝土与钢管两种部件在工作时虽有较好的协同性,但钢材与混凝土的材料属性差异较大,而统一理论是将钢管混凝土作为一种新材料,对于钢管和混凝土两种部件各自的受力状态描述并不明晰。参照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合理选择核心混凝土本构,计算等效矩形应力图系数,并基于叠加理论和极限平衡理论,分别对3种不同受力类型下圆截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进行理论推导。结合收集到的61组试验结果进行实例验证,并引入我国CECS 28∶2012规程、JCJ01-89规程和Eurocode 4规程与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公式对钢管混凝土偏压构件承载力的预测效果最佳,为优化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截面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谌洁君  龚建斌 《中外公路》2011,31(4):134-138
外包混凝土加固简支T形梁属于二次受力构件,新增受拉钢筋具有不同于一次成形构件的应变滞后特性.依据受压区混凝土达到极限抗压强度时受拉区原有钢筋及新增钢筋是否屈服,具有4种界限破坏形式.为了得到各种破坏形式下加固简支T形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在现有理论基础上作了相关计算基本假定,得出新增受拉钢筋滞后应变计算公式、受拉区原有...  相似文献   

19.
冯红喜  杨旭升 《隧道建设》2017,37(9):1134-1139
为解决当前地铁建设中玻璃纤维筋在盾构端头围护桩中大量应用而相应圆形截面玻璃纤维筋混凝土构件设计计算等研究不足这一矛盾,通过公式推导得到基于混凝土受压破坏的圆形玻璃纤维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并与现有行业标准《盾构可切削混凝土配筋技术规程》中关于圆形玻璃纤维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对比,从配筋及安全储备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盾构可切削混凝土配筋技术规程》中关于玻璃纤维筋圆形混凝土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本文所推导基于混凝土受压的玻璃纤维筋混凝土圆形截面构件计算公式在直径不大于1 m、设计承载弯矩小于1 000k N·m时,配筋量设计更为优化,有利于控制造价,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直径大于1 m时,本文所推导公式在减少配筋、控制造价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给出了供矩形,圆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设计用的诺谟图以及将T形、工形、箱形截面等效化为矩形截面分析的公式,它不仅覆盖了桥梁设计中常见的几种类型截面,而且具有直观、简便和快速设计的优点。此外,附录中还给出了将偏心受压构件化为双筋或单筋受弯构件处理用的诺谟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