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罗雄雄 《上海公路》2023,(4):186-191+214
快速路匝道的布置方案不仅影响快速路对区域的服务能力,也影响快速路总体交通功能的发挥。结合金海路快速化工程,对工程控制条件复杂的申江路匝道布设方案进行研究,分别结合主线的不同方案进行比选,从整体发挥快速路交通功能、可实施性、对现状影响小的角度,提出推荐方案。以期为同类复杂控制条件的快速路匝道布置方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上海城市快速路匝道处交通分析与控制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上海市城市快速路交通运行的特点和主要症结,对关键瓶颈位置实施单点匝道控制方案.以洛川路入口匝道为切入点,分析了洛川路主线、匝道的交通状况和相关地面交通状况,针对洛川路入口匝道的具体情况设计匝道控制方案,具体研究了工程控制阈值和匝道调节方案的适用条件.最后对实施的方案效果进行评估,可改变现有拥挤、瘫痪的交通状态,提高快速路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北三环高速九佛互通位于城郊区域,与交通量大、交通组成多样的国道G105相连接.尤其是I匝道出入口连接条件复杂,限制较多,且交通组成多样,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根据现场勘察,详细分析了复杂出入口存在的安全特点,提出了辅道对接I匝道和主车道对接I匝道的两个设计方案,进一步根据项目特点提出比选要点对两个方案进行对比,评价...  相似文献   

4.
高架快速路出口匝道与地面交叉口衔接段的交通组织方案对城市交通系统作用至关重要。该文结合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快速路,对高架快速路出口匝道衔接段交通组织方案进行了分析,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上海快速路入口匝道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市内环内侧武夷路上匝道为例,设计了基于ALINEA算法的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自动控制系统.介绍了该系统控制方法实现的关键部分,匝道控制阈值的确定以及如何将ALINEA算法与匝道排队长度约束相结合.对该系统的离线模拟结果进行评价,认为ALINEA算法较适用于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采用该方法可以改善匝道的交通拥挤状况,提高快速路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上塘-中河高架是杭州市主城区最重要的一条南北向骨架道路,近几年来拥堵严重,已成为城市交通热点问题。该文从杭州市的道路网特点入手,通过大量现场调查,并借助杭州市智能交通信息平台的FCD和微波车检器流量数据,深入分析了上塘-中河高架的交通拥堵特征。从交通需求、交通设计和交通管理与控制三个方面系统地剖析了其交通拥堵的原因和症结。借鉴国外高速公路无瓶颈段设计理论,本着交通疏堵工程和保证快速路运行效率的理念,从增设匝道的合理性,打通中河立交瓶颈节点,部分路段"4改5(6)",增加匝道车道数,地面道路配套措施及封闭个别匝道等交通工程角度提出了交通改善方案。  相似文献   

7.
《公路》2021,(5)
广州近郊国道G105快速化改造,需对其与北三环九佛互通I匝道的衔接方式提出新的设计方案。由于该出入口处交通量大、交通组成多样且限制条件多,对新方案的安全通行提出更高挑战。该项目根据复杂出入口的安全特点,针对推荐的辅道对接I匝道方案,进行通行效率及安全运营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安全优化建议。通过实地勘察和交通参数调研,对实验模型进行标定,结合VISSIM仿真技术和通行能力理论求解计算等方法,对推荐的辅道方案进行安全通行效率分析,并对其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由于快速路交织区及其影响范围内存在大量不同流向车辆的换道行为,导致交织区成为快速路的交通瓶颈。为保障交织区交通高效安全运行,文中在综合分析交织区运行特性和安全特性的基础上,综述交织区匝道、主线等控制策略,建立快速路交织区及影响区域交通运行协同控制框架,考虑车辆行驶行为因素,分别对主线、匝道和交织区的拥堵情况、紊乱程度、排队溢出等交通状态进行识别和预测,建立涵盖匝道控制、可变限速、车道信号、定向车道、标线诱导、实体隔离等方案的协同控制策略,并进行预评估与反馈校正,实现交织区从信息采集、预测控制、策略执行的全链条反馈校正流程;最后提出交织区交通控制面临的挑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西铺路-任城大道互通立交为济宁市城市快速路网"十"字骨架交叉点,斜交角度较小且北侧紧邻日菏铁路。通过对该节点的规划条件、功能定位、交通需求以及周边建设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保留既有跨越铁路立交及匝道作为西铺路快速路辅路系统服务日菏铁路周边的交通联系,新建西铺路快速路主路桥梁及枢纽立交服务远距离组团间快速交通联系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快速路主线枢纽立交提出苜蓿叶+半定向匝道和全半定向匝道两个方案。综合考虑规划、交通、现状及用地等因素后,推荐苜蓿叶+半定向匝道方案,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入口匝道控制是缓解快速路交通拥挤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首先分析了快速路交通流的运行特性和匝道控制模型。提出了考虑相匝道交通运行状态的入口匝道模糊控制方法,该方法以两个相匝道的上游交通密度和入口匝道排队长度为模糊控制的输入量,建立了包含13条模糊控制规则的规则库,利用MATLAB工具对该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糊控制器在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选址不合理,会造成拥挤、延误等问题,甚至不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文中提出的城郊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选址模型,以得到高速公路入口匝道的最佳位置.按照行政区域划分出入口匝道连接片区;利用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个指标计算各片区重要度.计算所有片区重要度平均值,将重要度大于平均值的片区作为连接片区.按照道路等级选择连接片区内可连接的道路类型,根据饱和度确定可连接道路.根据高速公路出立交匝道间距为确定城郊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的布设位置.这一方法确保了高速公路主线、出入口匝道、连接道路三者车流的安全与通畅,以及城市经济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优化城市快速路的出入口匝道设计,分析了布置在高架快速路出入口匝道的交叉口交通特性,研究了合理化交织区设计、立体分离横向道路直行交通、均衡路网流量和分担疏解功能等空间布置策略,并提出了各种优化方案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3.
奥体立交位于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附近,是广州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东西向可联系广佛莞深,南北向可串连白云机场及广州东南片区,承担了广园快速路、车陂路、车陂路北延线、大观路等城市干道与环城高速及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第二高速公路的交通转换,方案对于广州东南片区的路网功能至关重要。从奥体立交现有交通功能出发,结合交通流量预测等对现状奥体立交进行提升改造,同时对重要节点进行方案比选,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车陂路北延线设计作为广州市天河区东部一条南北向贯通的主干道,建成之后可极大改善天河区东部南北向交通状况,促进区域交流及经济发展.广园立交节点作为工程中重要的控制节点,立交范围内有铁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等不同等级道路,还有多方向交通转换功能需求;方案设计时需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通过主线线形技术标准、立交主要交通功能、对现状道路及环境的影响、投资规模等方面对多方案进行比选,得出最优方案.广园立交节点设计可以为复杂城市立交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祺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8):74-79,93,20
城市高架快速路是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城市建成区内,高架快速路匝道建设受到现状路网制约较多,匝道布置从区域路网交通分析来看,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可供选择建设地点一般建设条件有限,一般匝道落地点距离地面平交口较近。该文分析交织段的交通行为,辅以工程实例,探讨快速路匝道与地面平交口之间的配合问题,提出从改善交织区的交通通行能力方面进行工程及控制措施,提高快速路与地面平交口的匹配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机场路是连接城市快速路环线与S39高速公路及常州国际机场的交通干道。机场路高架快速化改造时,同步对既有S39机场路互通进行了改造。以机场路高架与S39高速公路机场路互通节点改造方案为例,阐述了充分利用既有高速公路互通资源改造提升,以实现城市快速路与高速公路间"客货分离"、"快、高一体"的快捷、高效、安全衔接的功能,确保城市内外快速交通转换运行的顺畅。  相似文献   

17.
以泸州市城市快速路二环线机场路南全互通立交作为分析对象,首先,对其进行了交通量预测分析;其次,介绍了立交方案,并进行了方案比较;再次,介绍了立交设计,对其匝道设计、匝道与主线的连接方式及匝道线形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8.
邯郸西出口改造,新建户村互通连接邯武快速路,完善了青兰高速公路的服务功能.针对该项目特点,对自然、社会环境、互通匝道、路基路面、桥梁、旧路改造工程等进行有害因素分析辨识,为设计、施工单位,管理单位提供参考,并提出相关安全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单车道高速公路元胞自动机模型,提出了可以描述匝道交通行为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进行了高速公路匝道交通仿真实验,发现高速公路主线交通饱和度、匝道交通流量以及匝道交织区长度是影响高速公路匝道交通汇入主线效率的主要因素,当匝道流量控制在频率低于10s/辆且交织区长度设置在125~150m范围内时,匝道交织区承受能力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匝道安全问题直接影响整条高速公路乃至区域路网的交通运行效率。为了提高匝道安全性和服务水平,在分析高速公路匝道事故特点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匝道交通安全的评价指标,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应用模糊评价方法给定综合评价值,同时应用于宁杭高速公路匝道交通安全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实测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