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研究高液限土作为路基填料时压实度标准降低的可行性,在云罗高速公路不同路段取样,进行CBR试验,分析CBR值;采用贝克曼梁法,在路基施工完成后对部分路段进行了路基回弹弯沉值的检测.结果表明:高液限土作为下路堤填料时压实度标准降低3%?5%是完全可行的,仍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赵含  栾海  易军艳  艾欣满 《公路》2021,66(11):67-72
为研究吉林省典型处治土路基顶面动静模量和动静弯沉转换关系并确定处治土路基验收弯沉标准,依托长余高速公路和双洮高速公路,针对石灰处治黏性土与水泥处治砂性土路基,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其路基顶面FWD动弯沉与贝克曼梁静弯沉间的相关性,同时基于现行规范所提出的路基模量与动弯沉关系模型计算了路基顶面动模量,并与承载板所测路基静回弹模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两种典型路基顶面的动静模量与动静弯沉间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路基顶面动静弯沉间具有良好的幂函数关系,路基顶面动静模量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后,采用双层路基结构体系计算模式,提出了吉林省典型处治土路基验收弯沉标准值,为吉林省典型处治土路基的施工控制,以及检测和验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试验路段路基回弹模量与含水量、回弹弯沉的试验分析,建立路基回弹模量与含水量、回弹弯沉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水分传感器跟踪观测路基含水量,研究路基工作状态下含水量及回弹模量的季节变化规律,提出路基回弹模量季节变化关系的建立方法,基于此方法建立的关系式可用于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取值参考,并可用于路基路面回弹弯沉验收时验收标准修正系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4.
崔凌秋  马博  王选仓 《中外公路》2006,26(5):130-132
针对目前现场承载板法测试路基回弹模量的1 mm控制弯沉与高等级公路路基实际工作状态不适应的问题,通过大量的汽车荷载和路面结构的调查,选取不同汽车荷载作用下的不同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根据弹性层状体系理论,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法,对路基顶面的压应力和弯沉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实际路基现场承载板法测试的验证,提出了合理的路基回弹模量测试方法控制标准,即采用弯沉作为控制标准: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路基控制弯沉为0.5 mm,二级以下公路路基控制弯沉为1.0 mm。  相似文献   

5.
路基顶面回弹模量是道路结构设计的主要参数,增加路基回弹模量可以提高路面结构的整体承载力,从而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路面结构层厚度,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降低路面全寿命周期成本。本文通过研究便携式落锤弯沉仪法和贝克曼梁法路基顶面弯沉值的相关关系以及2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从而得出便携式落锤弯沉仪不但能够准确用于试验检测,而且其检测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在对旧路进行加铺设计之前,需确定路基的承载能力,为此确定路基材料的回弹模量是必要的.该文通过铺筑两种不同结构的试验路段并对两种不同路基材料的物性参数进行测试,经三参数复合模型与ABAQUS本构模型对路基材料的回弹模量进行预估,得到路基材料的实测回弹模量;在试验路段铺筑过程中进行定点FWD弯沉测试,并对每次测试所得结果进行路基材料模量反算分析,得出不同测试条件下路基材料的反算模量.将路基材料的预估回弹模量与反算模量进行对比,得出对应测试条件下的路基材料模量修正系数K.通过FWD弯沉测试与模量修正系数K可以快捷准确地确定路基材料的实际回弹模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Bisar3.0计算沥青路面结构的顶面弯沉、路基顶面压应变和沥青层底拉应变,将此3个计算结果作为指标值,以各个结构层的厚度和模量以及土基回弹模量为影响因素,通过设计正交试验,分析各层位参数对3个指标的影响量。结果表明,沥青面层厚度和基层回弹模量对沥青层底拉应变和土基顶面压应变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而路表弯沉值受土基回弹模量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路基回弹模量对路面结构层受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刘大鹏  王婧 《路基工程》2008,(1):123-124
通过计算不同路基回弹模量下的弯沉系数、上层底面弯拉应力系数、中层底面弯拉应力系数以及三层体系表面最大剪应力系数,得出了这些系数和路基回弹模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太仓市沪-浮-璜公路路基路面整层材料的大量实测弯沉的统计与分析,推算出路床顶当量回弹模量及整层材料回弹模量,从而指导设计并鉴定设计弯沉是否合理,通过对实测弯沉的分析使设计弯沉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多年冻土区路基中铺设XPS保温板引起的弯沉超标问题,采用数值方法研究XPS保温板自身材质、下承层模量和埋设深度等因素对XPS保温板路基弯沉的影响规律。基于计算结果,提出满足弯沉控制的XPS保温板铺设的必要条件,并通过试验路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XPS保温板路基顶面弯沉随XPS保温板模量、下承层模量、XPS保温板埋深的增大而减小,且呈线性关系,XPS保温板自身材质和下承层模量对XPS保温板路基顶面弯沉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黄土路基压实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从理论上确定黄土路基的压实标准,首先确定以路表弯沉和路基顶面压应变作为受路基压实标准影响的沥青路面设计指标,根据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力学分析获得的路基内部压应变分布以及在试验路测得的行车荷载作用下路基内部的压应力分布将整个路基分为距路基顶面0-80 cm的路床和路床下路基两部分,通过分析路基回弹模量对于路面结构层厚度的影响确定了路基不同深度处的回弹模量要求,并试验研究了压实度对于压实黄土的回弹模量和浸水后附加压缩变形的影响。最后,结合路基不同压实区域划分、路基回弹模量的要求、压实度对于黄土力学性质的影响提出以回弹模量和压实度双控的黄土路基压实标准。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液限土填筑时质量难以达到规范要求的问题,以实际高液限土直接填筑路基工程为例,通过现场碾压试验、弯沉和沉降监测,分析了高液限土直接填筑路基的压实标准。研究表明:高液限土密实度与CBR强度曲线相分离,高液限土应在最大强度含水率时碾压,以84%作为该条高速公路高液限土的压实标准;在高液限土填筑前应加强对其特殊路用特性的认识,树立以提高和确保高液限土路基的长期稳定强度(CBR值)和稳定性为目标的填筑理念,高液限土具体的压实度标准需通过试验路和室内试验联合确定。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高液限土直接用于路基填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从理论上确定黄土路基的压实标准,首先确定以路表弯沉和路基顶面压应变作为受路基压实标准影响的沥青路面设计指标,根据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力学分析获得的路基内部压应变分布以及在试验路测得的行车荷载作用下路基内部的压应力分布将整个路基分为距路基顶面0~80 cm的路床和路床下路基两部分,通过分析路基回弹模量对于路面结构层厚度的影响确定了路基不同深度处的回弹模量要求,并试验研究了压实度对于压实黄土的回弹模量和浸水后附加压缩变形的影响。最后,结合路基不同压实区域划分、路基回弹模量的要求、压实度对于黄土力学性质的影响提出以回弹模量和压实度双控的黄土路基压实标准。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不同的路基回弹模量,采用BISAR3.0路面应力计算程序,分析了路表弯沉、面层内剪应力与压应力、基层底拉应力等沥青路面结构受力参数伴随路基回弹模量变化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路基回弹模量对路表弯沉和基层底拉应力影响比较大,对面层剪应力和压应力影响较小,较高的路基回弹模量可有效提高路面的结构承载力和疲劳寿命,改善路面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5.
国内高液限土的研究成果主要根据素土细颗粒含量、液限、CBR值等物理力学指标进行分类,按不同掺水泥或掺碎石比例、分不同碾压工况、多节点检测路基含水率、压实度、弯沉,多用于路堤填筑,高液限土填筑路床的研究成果较少。G360文昌至临高公路沿线合格填料缺乏,提出利用挖余的高液限土改良后填筑路床,通过试验合理确定最佳掺水泥和碎石比例。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地质成因下高液限土分布极不均匀,按其物理力学指标进行准确分类难度较大;现场试验结果显示,高液限土路床填筑掺水泥比例4%、掺碎石比例25%时可满足验收要求;水泥改良对弯沉贡献较大,碎石改良对压实度贡献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该文针对开封地区湿软路基含水量高,强度低的状况,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不同土基模量下路面的弯沉、层底拉应力等关键设计指标.计算结果表明,在土基模量较小时,路面控制指标仍然是弯沉;明确了开封地区湿软路基处治应达到的强度标准,可以为该地区路基处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往多层地基的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大多是按弯沉等效得出的,该值对计算地基上面层或基层的弯拉应力是不适合的.为此,在弯沉等效的地基顶面当量回弹模量计算式的基础上,通过对荷载圆半径的修正,将弯沉等效转变为弯拉应力等效;进而,总结出了三层结构时单圆和双圆荷载的荷载圆半径修正系数回归公式,并拓展至多层结构;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证实,用弯沉等效的地基顶面当量回弹模量计算刚性或半刚性基层层底弯拉应力偏小13%~22%,而用弯拉应力等效的地基顶面当量回弹模量计算得到的基层层底弯拉应力与理论值的误差不超过1%.  相似文献   

18.
依托湖南湘西公路改造工程,通过对湘西境内6条国道、省道典型路面结构路段进行现场承载板试验与弯沉测试,建立了旧路顶面弯沉与回弹模量的经验公式,提出了适合湘西地区公路工程特性的旧路顶面回弹模量的确定方法,从而为合理选定湘西公路沥青路面的典型结构提供合理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新旧公路路基路面规范中有关路基顶面回弹模量规定的对比,指出静态回弹模量、动态回弹模量的物理力学意义及试验方法、路基设计状态的区别,以及路基顶面弯沉检测的变化,使工程技术人员加深对现行规范的理解及正确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公路路基回弹模量承载板测试方法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博  石鸿 《公路》2006,(12):146-150
针对承载板测试方法的不足,在进行路基顶面应力和位移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甘肃省、河南省和河北省的4条不同等级代表路段进行了不同荷载标准下的承载板试验,提出了不同等级公路路面结构下路基顶面产生的回弹弯沉以及压应力的变化范围;分析得出在不同等级公路进行承载板试验时的荷载标准:对于高等级公路(二级以上),荷载标准一般取为回弹变形0.5 mm对应的应力;对于三级以下公路,则采用控制回弹弯沉到1 mm时结束;同时提出了采用控制应力的测试方法,针对不同等级道路采用不同加载上限及荷载分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