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设有辅助发生器的循环日本三洋电机公司提出一种设有辅助发生器的二效吸收式制冷机循环。该制冷机设有高压发生器1(见图1),采用高温热源加热。高压发生器中发生的冷剂蒸汽在低压发生器2中冷凝。此处还装有冷凝器4、蒸发器6、吸收器11、溶液热交换器13和16以及辅助发生器19。吸收器中的稀溶液由泵24经溶液热交换器16送入辅助发生器,辅助发生器用低温  相似文献   

2.
蒸发器和吸收器是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主要热交换设备。本文通过蒸发器和吸收器在不同喷淋密度下的传热试验,求得了传热系数和喷淋密度的关系。在所试验的范围内,蒸发器和吸收器的喷淋密度可分别取为0.045和0.165公斤/(秒·米)。在设计中选取最佳的喷淋密度,不仅可增大传热系数,还可减小蒸发器和吸收器再循环泵的功率消耗。  相似文献   

3.
纳乌.  CE  耿惠彬 《机电设备》1989,(3):14-16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缺点之一,是热交换设备(特别是具有水平管群的膜式喷淋式吸收器)的金属消耗量大。其中换热并不强烈,传热系数仅为700~800W/(m~2·K)。强化吸收器的换热过程可以显著减少机器的金属消耗。  相似文献   

4.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传热强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通常由蒸发器、吸收器、发生器和冷凝器等四个主要热交换设备构成。吸收式制冷机利用蒸汽和热水等热源制冷,因此具有节电和可回收低势热源的优点。这对于缺电而又需要工艺或舒适空调的国家特别适合,但其缺点是体积庞大,急需减小尺寸。本文在收集国外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上述四种热交换设备的传热强化措施,主要有采取结构措施,引用新型界面活化剂和采用新结构的传热管。本主旨在对此种制冷机的结构改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黎庶 《船舶》2015,(5):8-11
文章介绍太阳能热能利用最新技术,并探讨太阳光热能采集与利用系统替代船用辅助锅炉系统产热的可行性;提出一种太阳光热能蓄热系统的设计方案,其输出的导热油可经发动机排烟管再加热(阳光不足时),也可用于对船上重油、淡水等加热和为船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提供热源。  相似文献   

6.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高效传热管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大多有一个明显缺点,即结构笨重,体积庞大,这与国内对热交换器在机组结构、工作机理及强化传热管等技术的应用研究不足有关。本研究应用可化传热技术,在构成机组的四大主要热交换设备(蒸发器、吸收器、发生器和冷凝器等)上采用高效传热管,通过试验验证效果显著,从而减少了机组的重量与体积,达到节材节能,提高机组经济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吸收式制冷技术可利用渔船柴油机尾气中的热能产生冷量对渔获物进行制冷保鲜,是一种能源循环利用的绿色节能技术。冷藏鱼舱内的制冷通常采用蒸发盘管形式,由于吸收式尾气制冷装置的制冷功率受限于渔船主机功率,为保证渔获物得到足够的冷量,应对鱼舱内的蒸发盘管布置进行优化。本文利用专业多物理场仿真软件,根据上海市36m标准化桁杆拖网渔船冷藏鱼舱的实际布置和装载情况,基于氨-水吸收式制冷方式,在渔获物模型简化、多种盘管布置下的温度场分布、蒸发温度对温度场影响等方面开展研究,对比研究了蒸发盘管总长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布置在鱼舱顶部、布置在侧壁和布置在顶部与侧壁三种方式下的制冷效果,结果表明盘管全布置在舱顶对中心渔获物冷却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节能减排要求越来越高。为降低船用柴油机燃油消耗,提高其能量利用效率,需要对余热进行捕捉和利用。制冷系统作为舰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其能量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针对当前船上循环系统存在的高能耗问题,基于朗肯循环和吸收式制冷循环,提出一种船上RC-ARS联合循环电子系统,对该系统进行仿真可知,该方法显著提高循环的能量效率,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以船用半封闭螺杆式冷水机组运行中的几点问题为例,针对无油泵润滑的半封闭螺杆式制冷压缩机冬季启机过程中,吸排气压差建立困难,机组低负荷运行工况,压缩机易发生"奔油"问题,以及蒸发器管板与换热管之间的不胀区发生的"鼓包"现象,分别进行了原因分析,并给出了处理建议,希望对船用半封闭螺杆式冷水机组的设计师和用户有所借鉴和启迪,尽量避免或减少问题的发生,进一步提升我国船用螺杆式冷水机组的设计和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利用柴油机排出的烟气余热,通过吸收式制冷循环装置将热能转换成制冷和采暖的节能型空调,既变废为宝,节约了能源,又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实践中的不足,提出了热电联用吸收制冷循环的设想,即利用柴油机烟气余热,又可用电热辅助驱动的空调装置,解决了当烟气余热品位降低或数量减少时,通过电热给予补充,满足制冷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单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有吸收器内热质交换合并和热质交换分开的两种。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两种吸收式制冷机的理论工作循环的热力系数,并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认为,在外界热源温度相同时,热质交换分开的循环的热力系数比热质交换合并的低。但是采用热质交换分开时单  相似文献   

12.
《舰船科学技术》2013,(7):105-108
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RecurDyn分析摇摆情况下起重机吊具四绳系统及倒八字绳系防摇系统的运动特性,说明四绳系统增加防摇摆装置的必要性和倒八字绳系防摇系统在船用起重机应用上的局限性。针对起重机柔性系统的不足,提出刚性连杆防摇装置,分析其结构特点并进行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刚性防摇装置在满足船用起重机功能需求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3.
铜由于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以及铜表面致密的氧化膜具有较好的防腐作用,铜及铜合金被列为空调制冷系统中换热管的首选材料.然而,在一些特定的服役环境中,铜及铜合金经常发生腐蚀失效.文章通过分析某型船用制冷机组中蒸发器所用紫铜换热管在一年仓储中发生腐蚀泄漏的原因,对紫铜换热管在特殊环境下的快速腐蚀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对换热器的使用与保养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于深水立管群在高雷诺数下的涡激振动的锁住现象作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发现立管群在垂直于来流和顺流两个方向上的固有频率之比、中心管和卫星管的直径、数目、配置方式及来流攻角等对立管群的锁住范围、振幅、运动模式等有很大影响,其稳态阻力系数高于只能在一个方向运动的值。还研究了立管群表面粗糙度及来流中的湍流度的影响。发展了立管群在锁住时的静态、动态响应和应力分析的三维计算程序。考虑了顶部偏移运动和所施张力的影响。计算程序可适用于沿立管全长有中等程度变化的海流。可给出锁住时的最大振福及最大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15.
针对船用起重机在海上作业过程中,由于悬挂重物的钢丝绳属于柔性件,加上风、浪等海洋环境载荷的影响,使得负载产生摆动。基于起重机海上作业时吊物的摇摆,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船用起重机伸缩套管减摇装置,利用套管的刚性约束来减小吊索的摇摆幅度,利用万向力矩结构减轻套管的受力,套管通过万向力矩运动时,依靠弹簧阻尼来存储释放能量,减少吊重的摆幅。介绍了伸缩套管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建立船、起重机、伸缩套管的数学模型,并利用Adams建立仿真模型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出伸缩套管装置具有明显的减摇效果,同时通过搭建实验平台进行实际实验,验证了伸缩套管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也具有显著的减摇效果。  相似文献   

16.
船用起重设备在吊装作业时常引起起吊对象出现摇摆现象,不仅影响作业效率,甚至会影响作业安全,该特点在舱室有限的船用领域内的表现尤其明显。针对该类摇摆问题,设计一种新型空间多连杆防摇装置,并基于Adams软件对该装置的防摇效果进行仿真研究,分析大车、小车和吊具升降时吊装对象的运动学状态。结果表明,该装置能达到良好的防摇效果,具有结构新颖、工作可靠和安装紧凑等优点,在船用防摇领域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液压密封领域的技术创新1-1潜水型消防排水泵的自动控制系统1-10用概率统计法计算齿轮机构的回差1-16海水循环水管道腐蚀与防护1-20船舶维护保养体系(CWBT)计算机管理系统1-23液氮冷藏车冷藏系统设计1-27分布监控式配料系统1-30Fuji变频调速器起动跳闸问题的解决1-33油轮改装FPSO市场分析1-35我国船舶制冷空调技术的发展和展望2-1船舶污染源处理仿真系统及其应用2-6船舶总体弯曲变形对船用卧式压缩机气缸安装余隙最小值的影响2-12燃气空调及其应用2-15中小型制冷装置用膨胀阀性能对比研究2-22世界各国吸收式制冷技术的研究与开发2-28补…  相似文献   

18.
在制冷技术中,通常采用以卤素为冷剂的肋管结构的满液式蒸发器,本文列出了其热力计算公式,并以一个计算实例来说明。  相似文献   

19.
王恒财 《江苏船舶》2019,36(4):24-26
为充分利用船上余热,实现节能环保,基于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及性能,对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和氨水吸收式制冷两种制冷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制冷方式各有利弊;证实吸收式制冷在船舶上应用是可行有效的,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及环保要求。但是,吸收式冷技术在民用船舶上得到广泛应用还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0.
对于起重设备,尤其是船用起重设备,吊装作业时起吊对象的摇摆是一种常见现象,其往往影响作业效率,甚至影响作业安全,该特点在舱室空间有限的船用领域表现的尤其明显。针对该类摇摆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空间多连杆防摇装置,通过三维空间正交耦合约束方式实现了吊运对象的直线导向功能,进而达到防摇效果;并基于Adams软件对该装置的防摇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出大车、小车以及吊具升降时吊装对象的运动学状态。结果表明,该装置达到了良好的防摇效果,并具有结构新颖、工作可靠、安装紧凑的优点,在船用防摇领域具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