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碳钢电刷镀镍试件进行了滚压和热处理试验,经过成组疲劳对比试验,发现滚压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电刷镀镍试件的疲劳寿命;而回火热处理对电刷镀镍试件疲劳寿命影响不大。此外实验证明氢脆并不是影响电刷镀试件疲劳寿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了表面处理对微型点焊镀镍钢板和镍板时电极失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型点焊镀镍钢板和镍板时电极的失效主要是电极磨损和电极头部的塑性变形,电极磨损是由于电极和镀镍板之间局部焊接的断裂发生在电极表面而导致的。表面涂敷TiC的CuCrZr电极的寿命(1200点)是CuCrZr电极寿命(600点)的两倍,表面处理能提高电极寿命的主要原因是表面涂敷的TiC颗粒能阻碍电极和镀镍板之间的局部焊接以及减小电极表面的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3.
通过电位-时间曲线的特征,研究了化学镀镍反应初期不同基材材料的催化特征,在同质基体上可以瞬间诱发化学镀反应,而在异质基体上的诱导期因镀液组成不同而发生变化在异质基体材料中,Pt无催化活性,Pd的诱发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4.
采用直热电热法研究不同电镀参数对碳纤维表面生长纳米碳形貌的影响,在不同电镀参数下对碳纤维表面进行电镀镍处理,然后将其进行化学气相沉积,从而得到实验所制备的纳米碳;比较在电镀参数不同前提下由沉积工艺得到纳米碳的大小、形状,解释电镀参数对该工艺制备得到的纳米碳的影响原因。结果表明,电镀时间为3 min条件下,碳纤维表面得到的镍催化剂颗粒分布比较均匀。电镀镍均匀分布在碳纤维表面,具有合适的尺寸大小,能更好的沉积出纳米碳,不同形状的镍催化剂颗粒能在碳纤维表面上沉积出不同形貌的纳米碳。  相似文献   

5.
利用旋转圆盘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溶出法研究了高效镀镍次级光亮剂HITD的整平能力。结果表明,HITD的整平能力明显优于丁炔二醇,与德81-A,B相比较很接近,使用电流密度对其整平能力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了微型点焊镀镍镀镍钢板和镍板时电极失效的机制。结果表明:微型点焊镀镍钢板和镍板时电极失效的机理是电极和镀镍板之间局部焊接的断裂发生在电极头部而导致的电极磨损和电极头部的塑性变形。阴极电极的失效速度高于阳极电极的失效速度,其原因是阳极电极的磨损主要发生在电极头部表面的边缘,而阴极电极磨损主要发生在电极头部的大部分表面,并且阳极的塑性变形小于阴极的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7.
过氧化氢光催化氧化活性艳橙溶液脱色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法设计试验,研究了过氧化氢对活性艳橙溶液光催化脱色的影响因素,并对溶液中初始过氧化氢浓度,初始pH值,光解时问对活性艳橙溶液脱色率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当溶液中过氧化氢浓度为43.14mmol/L,溶液初始pH值为3,光解时间为20min时,10mg/L的活性艳橙溶液脱色率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8.
在水泥-水玻璃的化学反应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对氯化铝溶液及磷酸氢二钠两种不同外加剂对浆液凝固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试验包括凝胶时间、结石率、抗压强度及耐久性试验,初步获得了两种外加剂水泥-水玻璃浆液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
将废弃陶瓷材料加工成陶瓷粉,通过对陶瓷粉-水泥复合胶凝材料硬化浆体形貌观察,化学结合水含量和孔溶液碱度的测定,进行了早期高温养护对陶瓷粉-水泥复合胶凝材料水化特性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养护条件下,水泥硬化浆体的化学结合水含量和孔溶液碱度随陶瓷粉掺量的增大而减小;当陶瓷粉掺量低于20%时,早期高温养护对孔溶液碱度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且对整体水化程度的影响较大;早期高温养护提高了陶瓷粉-水泥复合胶凝材料的早期水化速率,使得早期硬化浆体的微观结构更加致密,但是对后期硬化浆体水化程度的提高有抑制作用。研究成果为陶瓷粉-水泥复合胶凝材料在早期高温养护条件下水化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化学氧化法制备盐酸掺杂态聚苯胺乳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苯胺为主要原料,盐酸作掺杂剂,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出导电聚苯胺.讨论了反应温度、氧化剂用量和溶液pH值对聚苯胺电导率的影响,并用FT-IR对聚苯胺进行了表征.最后用乳化剂OP-10进行乳化得到聚苯胺乳液.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复方伪麻黄碱溶液及其组份对二氧化硫刺激所致小鼠咳嗽反应的影响;分别测定了三个药物及其复方溶液的LD50,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复方伪麻黄碱溶液具有协同止咳作用。急性毒性研究表明,复方伪麻黄斌溶液的LD50大于右美沙酚,其急性毒性减小。说明复方伪麻黄碱组方合理,比单用右美沙酚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了十种模拟染料废水在硫酸亚铁及紫外光作用下的脱色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实验条件下,硫酸亚铁对所研究的模拟染料废水都具有脱色降解作用,紫外光不起作用,染料溶液的初始pH值、硫酸亚铁投加量、染料溶液初始浓度对溶液的脱色率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化学教学中知识建构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建构主义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探索了化学教学中知识建构的途径,讨论了知识建构中要能忽略的几个问题,即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也不能忽视对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等,对于更新教学理念和深化教学改革都有较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选取2种干密度与3种含盐量配比的土样,分别进行了素土对纯水和盐渍土对氯化钡溶液的吸渗试验,测试了反应后剩余硫酸钠含量,得到了采用吸渗灌浆方法处理硫酸盐渍土的完全处理长度。分析了完全处理长度的影响因素,计算了完全处理长度的修正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吸渗化学灌浆能够显著降低土样中硫酸钠含量,当土样干密度为1.4g·cm-3,含盐量分别为1%、2%、3%时,吸渗氯化钡溶液约22h后,土样的完全处理长度分别为22、14、6cm;当土样干密度为1.6g·cm-3,含盐量分别为1%、2%、3%时,吸渗氯化钡溶液约70h后,土样的完全处理长度分别为10、6、6cm,故土样的干密度越小,含盐量越低,吸渗化学灌浆处理效果越好,完全处理长度越长。完全处理长度会受到浸湿长度、氯化钡溶液浓度、土样含盐量与含水量增量的影响,计算得到完全处理长度的修正系数为0.53。  相似文献   

15.
容积式气体分析仪是各类热工测试常用仪器。由于该仪器在设计及制造方面的一些特点,使其在使用中经常出现误差,这对测试分析与研究影响较大。提出了提高容积式气体分析仪精度的几种方法:消除筒体制造误差;减少溶液氧化;正确使用仪器减少分析误差。这些方法的运用和研究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橘子皮、壳聚糖和空心微珠进行改性,将它们作为吸附材料处理Pb~(2+)、Cr~(6+)溶液.研究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以及吸附材料的用量等因素对这三种材料的作用影响,并得出每种材料的最佳吸附条件.通过动力学分析比较了三种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空心微珠的吸附量和吸附率最大;三种材料对处理Pb~(2+)、Cr~(6+)的吸附动力学都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地描述,化学吸附在吸附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通过正交法设计试验,研究了过氧化氢对活性艳橙溶液光催化脱色的影响因素,并对溶液中初始过氧化氢浓度,初始pH值,光解时间对活性艳橙溶液脱色率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当溶液中过氧化氢浓度为43.14 mmol/L,溶液初始pH值为3,光解时间为20 min时,10 mg/L的活性艳橙溶液脱色率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18.
酸化剂对硅酸聚合胶凝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应用乙酸进行硅酸聚合胶凝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硅酸溶液中有乙酸化合物时,硅酸聚合胶凝的时间将延长.其表现为:(1)改变了聚硅酸溶液中的组分浓度,(2)降低了硅酸聚合过程中OH^-的影响作用.得出乙酸对硅酸聚合具有阻抑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掺量CaCl2添加剂对沥青性能的影响.从混合料水稳定性能出发,采用NaCl溶液、CaCl2溶液、CH3COONa溶液和融雪剂溶液4种不同的腐蚀液,分别进行了短期腐蚀三循环和长期腐蚀二循环.采用冻融劈裂实验的冻融劈裂强度作为理论依据,研究了腐蚀溶液的种类、溶液浓度和腐蚀时间3种因素对混合料试件强度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融雪剂对沥青混合料损坏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aCl2具有吸水性,增加了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尤其是CaCl2对沥青延度的影响特别大;在短期腐蚀三循环中,纯水对混合料强度的影响最大,强度出现了最低值;在长期腐蚀二循环中,不同腐蚀液对劈裂强度的影响规律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室内试验,选用不同的化学溶液浸泡红粘土,分析化学溶蚀作用下红粘土质量损失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提取出化学溶蚀前、后红粘土 SEM 图像的微细结构参数,定量描述了红粘土溶蚀前、后微细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土体宏观力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红粘土在酸、碱溶液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化学溶蚀反应,质量损失率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最终趋于稳定。随着溶蚀反应的进行,颗粒面积比例逐渐减小,颗粒定向度逐渐增大至稳定值;孔隙定向度小幅降低,直至稳定值。孔隙排列趋于有序化,颗粒和孔隙的不均匀系数变化比较小,曲率系数接近于1。酸性溶液对红粘土的溶蚀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