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以玻璃纤维为主的建筑材料制造业蓬勃发展,但大多规模不大。直到1932年一位从事建筑材料制造的年轻研究员戴尔·克雷斯特突发奇想,如果把各行各业中的建筑材料研究人员并合在一起,专门从事建筑材料的研制、制造和营销链,从规模中获取更大的效益岂不更佳?这就是今天以生产和营销玻璃纤维等建筑材料为主业的美国欧文斯库宁建筑材料集团的由来。自从1938年公司在美国中部的伊利诺伊州正式成立和初见成效以来,欧文斯库宁建筑材料集团以独资和合资等形式,在全球6大洲30多个国家经营建筑材料生产流水线、仓库、研究所,在全球各地所拥有的总资产超过50亿美元,职工17000名。  相似文献   

2.
黄骥 《集装箱化》1993,(11):39-40
美国一家制造国内杂货集装箱的大公司——斯托顿公司在1992年年中成立了一个专门制造塑料冷藏箱的子公司——斯托顿合成公司(SCI)。塑料集装箱的制作方法是在高压下将玻璃纤维加强塑料注入特制的模具内,其强度很高。这种方法多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制造汽车车身、赛艇船体、和其它贵重部件。但是用来制造集装箱则还是首次。  相似文献   

3.
Dave  Gerr  陈建钊 《游艇业》2008,(6):116-117
上期,我们探讨了玻璃钢游艇制造中使用的基本材料。现在我们接着来看一些重要的细节。普通的玻璃纤维被称为E玻璃纤维(E—glass)。E玻璃纤维与树脂接触成型或者层压成型,与木头或者铝相比,它的重量看上去并不结实,但是,这就是用于游艇制造的标准玻璃纤维,尤其是出于弯曲度方面考虑。许多人都很自然地认为游艇需要一个弯曲的甲板、尾阱区域或者船体。  相似文献   

4.
运用有限元程序MSC.Dytran数值计算水下爆炸载荷作用下连续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船体舱段结构的响应,采用层合板模型模拟纤维复合材料,选取一般耦合算法计算流体与结构的耦合效应,并将计算结果与E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船体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2种材料船体结构压力时历曲线、破坏起始位置及破坏形式,得出结论: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和E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船体底板在爆炸载荷的作用下起始破坏形式不同,玄武岩纤维的压缩强度和拉伸强度之比较高,在实际设计制造中更有优势。在船舶建造中可以使用连续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替代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5.
《船艇》1991,(12)
如今,人们对建筑材料制造的看法发生了很大交化。以前,人们总是试图为某种建筑材料找到更广泛的应用领域,而将来则相反,对建筑构件的技术要求将决定建筑材料的性质。一般来讲,建材的耐热性、隔音和机械性能以及外观并不总能同时符合技术要求。因此,科学家们开始转向研究多功能的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6.
科海拾贝     
《航海》1998,(3)
利用海水制造建筑材料 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的希贝尔教授,研究了许多长期浸泡在海水中的金属器材,发现上面都附有一层厚厚的类似石灰的物质。他随即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实验,用铁丝网制成一个圆筒,圆筒内放置一个铅管,再将铁丝作为阴极,铅管作为阳极,接通10伏至100伏电流后放  相似文献   

7.
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舰船船体结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在耐高温、耐酸碱、介电等性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且价格低廉.采用有限元方法,分别针对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和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造的典型舰体舱段,计算不同载荷下的结构力学性能.比较了不同载荷时舰体舱段总体变形及局部关键位置的变形大小及应力水平.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舰船结构制造,将能提高船体强度、降低制造成本,为舰船结构选用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建造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注射法成形玻璃纤维增强尼龙螺旋桨(以下简称增强尼龙桨),乃是通过塑料注射机,对高温熔融的增强尼龙物料施以高压,一次注入金属桨叶模腔冷却而成的。用此法制造螺旋桨的优点是:制造周期短、效率高、能以机械代替传统的手工生产、并可以实现少无切削加工等。  相似文献   

9.
山茅 《中国水运》2003,(2):24-25
随着过去20余年国际集装箱运输的不断成熟,集装箱运输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在全世界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0.
金丹  汪冠群 《中国水运》2006,4(12):120-121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世界各国经济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经济发展应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作为绿色保护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色营销业正成为企业集团认真研究的热门课题.绿色营销要求企业集团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企业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保护利益三者统一起来,以此为中心,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构思、设计、销售和制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