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近阶段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它在兼具模块化课程灵活性和项目化课程一体性的同时,更加突出了对应工作过程和能力发展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在体现任务引领课程的目的性和项目驱动课程的主动性的基础上,使课程内涵从经验层面向策略层面延伸,教学目标从满足社会(工作岗位)需求向重视学生(职业成长)需求方向提升。所谓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就是以专业目标就业岗位生产实践中所需完成的一个个典型的工作过程为基础,通过调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学生在“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课程学习中全周期过程的学习质量,以重视过程性考核为重要导向,提出采用“课前准备+课堂交互+实验巩固+课后总结”的多级教学优化手段,从各个阶段不断前向反馈学生对该阶段的知识掌握程度,动态调整前向阶段的知识讲授结构,更加合理化地准备各项课堂环节,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以实际生活案例反哺课堂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3.
<正>传统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育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训课程设置相对较少,课程内容局限于传统教材,忽视了知识与工作过程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有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基于对企业工作岗位要求的了解,立足实践,按照工作过程安排学习内容及教学,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的动手能力,真正使高职教育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以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本文阐述了两  相似文献   

4.
正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课程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案(课程名称),是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描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基本学时)三部分构成的学习单元。它是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到行动领域,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再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学习单元即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领域表现形式是由若干个学习情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中"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与思考,笔者认为,在职业学校"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中,如何将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转化为学校教学中的"学习情境",是课程开发中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汽修案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蓄电池组件检查与维护作业》学习情境开发",对"工作任务"如何转化为"学习情境"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正>1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现状大多数中职汽修专业的课程结构基本上都是按照知识逻辑体系构建的,主要是以学科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属于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的学习主要是先讲理论,再进行实训。汽车理论知识的复杂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听不懂,不爱听的现象,于是在课堂上学生就会睡觉、说话、玩手机。而在实训过程中,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操作步骤按部就班地操作,没有自己的思考,时间一长,对实训的新鲜感没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消  相似文献   

7.
系统化开发中高职衔接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对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强化专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在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的实践。将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筛选、分析并提炼为主要行动领域,通过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将学习领域优化、重组为专业课程,依据职业成长规律及认知学习规律开发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对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过程、体系构建、实施进行探索。为装备制造类、交通运输类的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阳辉 《中国电动车》2011,(11):154-155
深入学习德国职教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我校生源情况,对《行车调度指挥系统维护》课程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创新,逐渐摸索出"任务驱动、行为导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长期对汽车专业学生讲授《汽车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了深入研究,阐明了《汽车理论》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分析了《汽车理论》课程对学生知识、素质等方面培养目标的主要影响,提出了基于"需求导向"和"逻辑知识体系"的课程改革思路,科学优化教学设计,并通过教学实践验证了改革方案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建设现代职业教育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而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要素包含课程、教学与教师,其中课程是现代教育的基石,是教育活动的基础,教学则是教师通过其活动使课程为学生所掌握的过程。本文从实际出发,研究如何在新课程体系中构建更好的教学过程,提出以思维为导向的思维建模教学模式,通过"一四四"多元组合展开教学,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的自主化学习,提高中职学生思维灵活性,在做的过程中落实工匠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以《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领域职业技能水平标准》为基础,选取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制定了《课程内容设计与职业岗位标准衔接》的课程标准,即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水平证书衔接,形成课后竞赛证书的综合课程体系。基于课程专业性和核心技术能力,实施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课程组织管理模式,坚持课程教育教学结合,采用课程项目目标导向、任务目标驱动的"模块+技能"课程教学方法,建立"动态监控、闭环控制"的课程评价体系,有效推进"教师、教材、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孙丽霞主编的《数字电子技术》(第二版),教材贯穿了"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D触发器为第4章第3节内容,它广泛应用于各种电路中,也是后续学习寄存器的基础,故掌握本节知识点并对其进行设计和应用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传统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育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训课程设置相对较少,课程内容局限于传统教材,忽视了知识与工作过程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有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基于对企业工作岗位要求的了解,立足实践,按照工作过程安排学习内容及教学,  相似文献   

14.
岳丽  逯海燕  王素梅 《专用汽车》2022,(11):105-107
以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课程模块化教学为基础,在模块化教学中整合搜集互联网相关知识点教学资源,提出“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方法。重点阐述了“互联网+模块化”教学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评价中的充分应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角色转变,优化授课方式,为新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层次、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正>1新能源汽车维护课程的教学设计1.1课程的设计理念为解决传统课程中存在的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脱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问题,我们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对“新能源汽车维护”这门课程重新进行了开发设计。学校组织团队到相关汽修厂、4S店进行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召开企业专家研讨会,从行业、企业发展以及职业岗位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对岗位进行分析,明确典型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6.
在汽车专业的中职教育中,学生必须学习《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使学生掌握汽车维修的基本知识。掌握和提高驾驶教育的社会实用性,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但要提高驾驶教育的影响力,需要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文章探讨了混合式教学法,提出了有效的中职《汽车维护与保养》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汽车维修保养知识的掌握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1元知能的概念元知能符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要求,因为建构主义认为技能的获得是建立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的,每一项知识技能都可以通过分解,形成若干更小层次的知识技能点,这些最小的知识技能点我们称为元知能。"工作过程系统化"是课程建设的核心,项目教学是组合知识技能的纽带,而项目不是课程教材的基本单元。将每个项目进行不断地分解,就形成了基本单元,基本单元是不能分解的。  相似文献   

18.
《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诊断维修》是高等职业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文章主要介绍了作者在这门课程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安排等方面一些经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学习效果较好,对学生掌握该课程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以及学生在自主学习其他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过程中提供了很好示范,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认为在该课程学习到的内容与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9.
<正>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是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该工作过程需要多少基本理论知识,就教多少基本理论知识,需要多少基本技能,就培养多少基本技能,以够用为度,按照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实施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发展空间大、有较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能较快适应社会的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0.
《动车组辅助设备维护与检修》是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核心课,开设在第四学期。针对生源基础及课程特色,以职业教育目标为导向,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思政元素,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重构。课程学习模式以真实案例导学,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基础,融入实物演示教学、横向对比激励法、情景再现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课程考核评价系统将职业素养、实践技能与专业知识一起纳入考核范畴,以“组内自评”、“组间互评”与“教师点评”三位一体形成全方位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后教学旨在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素养、有匠心的新时代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