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能汽车与车联网技术不断融合,汽车正朝着智能化和网联化方向发展。随着车载网络(例如:CAN网络)的复杂性以及车辆与外界相连的方式增加,汽车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大幅上升。入侵检测系统作为保护车载网络安全的重要屏障,可以有效检测外部入侵和车辆异常行为。首先,介绍了车载网络的安全属性,并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及车载CAN网络的脆弱性和对其的攻击方式。其次,总结了近几年车载CAN网络入侵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最后,对未来车载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提出几项开放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汽车电子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逐渐成为车联网技术应用的重要载体。基于此,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现状,探讨了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三大车联网技术,即智能驾驶辅助、车载资源管理和智能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联网技术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车联网建立了将"人-车-路"智能信息交互的平台,是未来车辆安全、环保、道路利用效率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文章首先对车联网及相关技术进行了介绍,随后对国内外车联网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最后对车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随着车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联网技术已经在各大车厂的量产车型实现了广泛的应用,但随之而来的车联网技术相关问题已经日益凸显。文章主要从车联网的行业动态、车联系统的功能、车联网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架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对车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的开发流程、信息安全机制、策略设计、实车渗透测试以及响应机制体系建立进行了讲解,从车联网端、管、云三个层面进行车联网信息安全设计的解析,其中包括手机APP、数据中心、通信运营商、车载通信终端的安全设计,以及车厂在未来信息安全持续加固、信息安全测试验证、相关标准制定,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欣闻 《汽车与配件》2013,(50):30-31
埃森哲最新调查显示,新兴经济体的车主对新一代车载技术的浓厚兴趣将影响未来的销售需求,从而为汽车产业带来持续的收入来源。相对于车辆性能,车载技术对受访者的购车决定显示出双倍的影响力,这说明车联网技术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车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智能网联汽车距离我们也更近一步,但随之而来的技术问题也日益凸显。文章主要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依托长安大学智能汽车试验平台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进行了实例分析,最后对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7.
随着移动互联网、5G网络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主流趋势和方向。智能网联汽车与人、道路、云、APP之间构成了复杂的车联网,而车联网作为互联网的一部分,必然也会面临各种复杂的信息安全威胁和风险。本文旨在由车联网的特点入手,系统梳理车联网中的智能网联汽车、通讯通道、云管理平台和移动应用之间的潜在安全风险,进而构建车联网的主动安全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车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内涵,阐释了车联网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点,主要有传感器技术、车载智能终端平台、人机交互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车辆定位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并对车联网在应用和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车联网已经成为目前车厂主要发展的技术和方向.车联网系统整体规划需要不断的完善.车联网系统主要包括系统平台,终端设备,车载娱乐应用,手机应用等,文章通过对各个系统的介绍和规划,提供车联网系统概要描述.车联网行业可以多参考其他相关行业,不断丰富车联网行业功能和相关技术,能够更好地为汽车行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对行车安全造成致命的威胁。深入研究了车联网"云—管—端"3个层面的设备及运行策略,系统研究了各环节的安全防护措施,从网络架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IVI(In-Vehicle Infotainment,车载信息娱乐系统)、T-BOX(Telematics BOX,远程信息处理器)、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无线通信和云平台等7个方面对车联网信息安全测试技术进行了分析,对主要的测试清单进行了梳理,并利用相应的测试工具对试验样车进行了整车信息安全测试试验。测试中发现了若干漏洞,对漏洞的危害进行分析和修复,初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且合理的车联网信息安全测试方法,为智能网联汽车的信息安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