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车辆发动机要想正常工作,冷却液温度必须处在一个正常的温度区间,冷却液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在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低时,一方面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传出的冷却液温度信号值过低,车辆EECU会认为在暖机,会加大喷油量,使油耗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即将燃烧的混合气体与温度较低的气缸壁接触,使其中本已汽化的燃油又再次凝结并回流到曲轴箱内,不仅会增加燃油消耗,也会使机油变稀进而影  相似文献   

2.
金柏正 《商用汽车》2012,(23):117-118
为了使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发动机冷却液的正常工作温度应控制在85~95℃。如冷却液温度过高不仅使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下降,更严重的将导致发动机机件损坏,发生重大机械事故;冷却液温度过低,则发动机的经济性下降,机械磨损增加。发动机既怕冷更怕热,与人体一样必须保持正常的温度才能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3.
错误观念一:发动机温度宁低勿高.有的同志认为,行车时发动机温度怕高不怕低,其实发动机温度低时危害性也很大.大部分驾驶员对低温损害认识不足,发动机低温时,一是燃油雾化不良而不能完全燃烧,容易形成积碳,造成发动机早期磨损,缩短寿命,还影响排放,造成污染,二是润滑不良,造成缸壁磨损,使压缩比下降,影响发动机动力.现代汽车属于高温工作状态,其工作温度要求在92~98℃(美系车:95~105℃)之间才能使燃油充分燃烧,正常工作.各种型号不同的车辆对发动机的工作温度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应根据各种汽车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正常温度行车,才能保证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发动机的正常运转与发动机冷却液密不可分,本文主要探讨了乙二醇型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的科学检测和正确使用。发动机冷却液,俗称防冻液,是发动机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散热介质,能保持发动机在最有利的工作温度范围内运行,避免因发动机温度过高或过低带来的不良后果。根据发动机运行的情况对冷却液进行科学的检测、正确的使用和更换会直接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发动机怠速运转是否良好,是衡量发动机工作性能好坏的标志之一。如果发动机怠速过高,会增加燃油消耗量,使发动机工作温度升高,磨损加快。如果怠速过低,会使机油压力降低,影响各部分的润滑,加剧磨损,同时增加对环境的污染。发动机怠速不良主要表现为发动机无怠速、怠速过  相似文献   

6.
一般情况下,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为80℃~90℃。如果超过此温度范围而达到100℃以上,就会出现冷却液沸腾,汽车行驶无力,加速时有金属敲击声,发动机不易熄火等现象。其原因主要有5种。 冷却系的工作不良。百叶窗是否完全开启;散热器散热效果是否完好;冷却液是否足够;风扇皮带挠曲度是否合适;节温器是否失  相似文献   

7.
发动机过热,是指发动机工作温度超过正常工作温度.此时若关闭电源开关,发动机仍能通过自燃继续运转,将水滴在曲轴箱上,水滴瞬时蒸发.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为:缸盖温度100℃~200℃,润滑油温度小于95℃.发动机过热会导致发动机爆震燃烧、功率下降、加速性能变差,并加速各零部件的磨损.  相似文献   

8.
dCi 11发动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dGi 11发动机的正确使用 1.1 发动机的起动 发动机可以正常起动的温度为-15℃以上,发动机使用起动辅助装置(如燃油预热器、水温预热器、进气预热器等)时.可在-35℃正常起动;同时dCi 11发动机有快速暖机功能.当发动机起动后.冷却液温度低于27℃时.发动机怠速转速将会高于标准的低怠速值700r/min。dCi 1l发动机起动要注意:  相似文献   

9.
提高发动机部分负荷工作温度和降低发动机全负荷的工作温度的优点在于:◆较低的燃油消耗◆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低磨损◆改善驾驶室内的采暖冷却液膨胀箱:冷却液膨胀箱能可靠地分离冷却系中的气体,以避免冷却系在水泵进水侧发生气蚀。膨胀箱中的空气容积要足够大,使冷却液在加热和膨胀时较快地建立压力,在发动机热停机时防止冷却液溅出,如图19所示。  相似文献   

10.
发动机冷却液充足,且无漏水现象,但发动机工作温度超过90℃,直到冷却液沸腾,或运行中工作温度在90℃左右,一停车即开锅。  相似文献   

11.
金柏正 《运输车辆》2011,(11):104-104
为了使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发动机冷却液的正常工作温度应控制在85-95℃之间,如果冷却液温度过高,不仅使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下降,更严重的是将导致发动机机件损坏,发生重大机械事故。夏季到来之后,发动机的散热状况更为严峻,且后置发动机的客车更需注意散热系统的维护与检修。以下列举4例水温高的故障分析和检修实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发动机冷却液的正常工作温度应控制在85~95℃之间,如果冷却液温度过高,不仅使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下降,更严重的是将导致发动机机件损坏,发生重大机械事故。夏季到来之后,发动机的散热状况更为严峻,且后置发动机的客车更需注意散热系统的维护与检修。以下列举4例水温高的故障分析和检修实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的作用,就是使发动机处于最有利的工作温度(80~90℃).保证发动机在冬季工作时,能迅速加热,并维持在最佳的工作温度.而在夏季工作时,使发动机冷却良好,不至过热,否则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产生爆震,降低发动机功率,使机件磨损和燃料消耗都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发动机 发动机在工作时,会产生超过2000℃的高温.当然,这样的高温经冷却系统散热后,使温度保持在80~90℃之间,以保证发动机能正常工作.如果冷却系散热不好,发动机机体温度极高,将会使发动机动力下降,燃油、润滑油的消耗增大.同时,还可能使发动机机件损坏.因此,在炎热的夏季里行车,一定要保证冷却系统通畅,冷却液循环良好,并时常注意水温表的显示,发现问题要及时排除,以保证发动机能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5.
发动机冷起动阶段混合气较浓,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排放相对较高,并且此时,三元催化转化器尚未达到正常工作温度(300℃以上),为了降低发动机冷起动阶段有害物质的排放,同时再次燃烧的热量也使三元催化转化器很快能达到所需的工作温度,普遍采用二次空气喷射系统。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一款涡轮增压汽油机,研究了不同中冷后进气温度对发动机及整车油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冷后温度的增加,发动机爆震倾向增加,发动机最小燃油消耗率点向低负荷转移,最小燃油消耗率恶化1.5%。工况点向低负荷转移后,点火提前角和燃烧相位随中冷后温度增加变化不大,燃油消耗率随中冷后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中大负荷通过推迟点火提前角控制爆震强度在限制内,导致燃烧相位和燃烧循环波动率恶化,燃油消耗率升高。中冷后气体温度对整车油耗有影响,结合不同中冷后温度的燃油消耗率试验结果,控制WLTC循环运行工况点,整车油耗改善3.3%。  相似文献   

17.
尾气呈黑色奥迪A6轿车,发动机怠速不稳,加速时排气管冒黑烟。当发现发动机加速时排气管冒黑烟,可以判定混合气偏浓。而致混合气偏浓的传感器因素大致有以下3个方面:⒈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或其连接线故障。该车的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为一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温度低时电阻大,反之电阻小。在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时,使用电脑检测仪进入01发动机的08组读取测量数据值003第3显示区正常值为80℃~105℃。如果传感器的线路出现断路情况,发动机电脑会误认为发动机处于凉车状态,从而增大供油量,致使混合气过浓,出现加速冒黑烟的情况。⒉空气流量计故障。发…  相似文献   

18.
1 概述小松 PC2 0 0 - 5液压挖掘机的发动机中设有自动预热与预防过热功能。在发动机起动后 ,如果冷却液温度太低 ,可自动提高发动机转速 ,以预热发动机 ,即所谓的自动预热功能。如果发动机在运行中 ,冷却液温度升得太高 ,可自动降低泵负荷和发动机转速 ,以防止发动机过热 ,即所谓过热防止功能。2 自动预热功能发动机在水温低于 65℃以下运行称为过冷运转。当挖掘机冷却液尚未热就作业 ,会引起过冷运转。此时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低 ,柴油在燃烧室温升较慢 ,滞燃期长 ,恶化燃烧过程 ,起动性能不良 ,大量的热能被冷却液带走 ,造成能源浪费 ,…  相似文献   

19.
汽车在行驶时 ,水温表指针长时间处在表盘上的红区不动 ,则表明发动机有过热现象。发动机过热将会造成其燃烧不正常 ,机油耗增加 ,功率下降 ,甚至造成拉缸或抱死。发动机过热的原因及排除 : 冷却液液面过低 ,循环流量不足。 节温器不能正常开启 ,冷却液不能流经散热器 ,只有小循环 ,而无大循环 ,冷却系冷却强度较小。可对节温器进行加热试验来检测其能否正常工作。 节温器装反 ,使主阀门打不开。安装节温器时 ,注意箭头方向应朝向散热器。 风扇皮带因过松而打滑 ,造成扇风量不足。风扇是用电力驱动 ,并由热敏开关控制 ,风扇不转动 ,应检查熔…  相似文献   

20.
<正>故障现象一辆奥迪因发动机故障在外界修理厂进行大修,发动机大修完工后试车,发现冷却液温度上升缓慢,很难达到正常工作温度,且散热风扇常转不停。故障诊断1.观察仪表盘上的冷却液温度表,始终不能达到正常工作温度。拔下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导线,冷却液温度表指针回零,散热风扇依旧常转不停。此时将空调调整到制热模式,有热风吹出;将空调调整到制冷模式,只有自然风而没有凉风吹出。接通或断开空调开关,散热风扇工作不受影响,始终常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