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根据笔者的观察,一些年轻的钣金师傅们并不是技术比别人差,而是工作年龄短、对车身损坏程度的判断等经验不足。大家都知道事故车辆恢复矫正时的效果取决于矫正力大小、方向、操作点位置、方式及方法是否正确。如果不能正确判断上面这些因素,则难以修复好事故车辆。此外,变形较小的车身框架结构件  相似文献   

2.
<正>(接2014年第8期)3.矫正力的三要素矫正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矫正力的大小、方向、矫正位置,即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1)力的大小理论上,矫正力应与碰撞时输入的力量相等,但由于金属具有弹性变形的特点,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矫正力应适当大于撞击力。横向矫正时(如前纵梁左右拉伸),矫正力相对较小,纵向拉伸时,需要的矫正力相对较大,特别是损伤即将要恢复到位时,矫正力有时大的惊人。  相似文献   

3.
车身变形损伤的矫正与修复,实际上就是在确定车辆损伤程度及方向后,通过外力使变形损伤的部位恢复到原有的形状和状态。传统的车身修复方法对于一般的轻微变形,主要采用对变形部位、构件进行切割、拆卸解体等,经过在下部矫正后,再焊接或安装到原来位置。对于一些损伤较为严重的  相似文献   

4.
H点指的是人体的大腿与躯干的旋转中心,在新型三维H点装置中指座板与背板的连接中心。汽车座椅的H点位置对于车辆内部结构关键参考点及空间尺寸的确定有很大影响,并直接影响R点位置的确定和车辆乘坐的安全度与舒适度。在汽车碰撞试验中,汽车碰撞仿真分析所使用的测量假人的背板总成与座板总成也在H点进行铰接,座椅H点位置的确定是正确安装假人的前提。因此,能够更加正确且方便地标记汽车座椅H点位置的新型三维H点装置(HPM-Ⅱ)的正确使用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公路》2015,(10)
对国内外大跨度双塔悬索桥疲劳开裂分布位置进行调研,总结了钢箱梁疲劳损伤典型部位,依托某大桥检测结果进行验证。通过建立大桥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全桥动力响应分析、节段横向受力分布分析以及构造细节应力分析,研究了双塔悬索桥钢箱梁纵向截面位置、横向车道位置、构造细节位置等3个层次的典型部位产生疲劳损伤的受力机理。实桥调查及检查数据和受力分析表明,双塔悬索桥钢箱梁疲劳损伤典型部位,纵桥向为主梁1/4跨截面部位、横桥向主要在重车道车轮位置,U肋穿过横隔板过焊孔位置是最易产生疲劳损伤的构造细节。  相似文献   

6.
碰撞车修复是车身修复的主要内容,也是钣金技师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汽车碰撞损伤的诊断一般有以下过程了解汽车车身构造类型;目测确定碰撞位置、碰撞方向和碰撞力大小检查可能有的损伤及其影响范围是否涉及汽车的功能部件并沿碰撞力方向系统地检查部件的损伤,直到没有任何损伤痕迹的位置为止测量汽车主要技术尺寸参数,以确定变形状况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碰撞事故中致伤部件对乘员损伤严重程度的影响,从陕西长安大学机动车物证司法鉴定中心数据库中筛选400例致伤事故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对事故过程中乘员损伤部位、直接致伤部件和间接致伤部件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乘员损伤身体区域、损伤部位的前后位置等对乘员损伤严重程度有显著影响;其中直接致伤部件中BD区域(车顶部)的比值比(OR值)达到1.549,间接致伤部件中环境部件的比值比达到1.489,对损伤严重程度影响最为显著。最后,通过AdaBoost-SVM模型对乘员损伤严重程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准确率可达到80.36%。  相似文献   

8.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是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传感器之一,其功用是向行车电脑ECU提供确认活塞位置的信号,以此来决定发动机的点火时刻和顺序喷油。发动机缺少或收不到其发出的正确位置信号,将会出现启动困难,加速无力,排放超标,怠速不稳等现象,但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不一定就是传感器本身或者其相关线路损坏的问题。要准确、迅速地诊断与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故障,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特性,了解它的结构、工作原理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人体头部生物力学模型研究了行人与车辆前端碰撞时头部损伤。结果表明,在同一目标点进行碰撞时,由于颅骨碰撞位置不同,产生的颅骨损伤也不同,当碰撞位置为额骨和颞骨时存在骨折风险;对于颅脑损伤,随着碰撞位置不同,存在不同脑挫裂伤及脑振荡风险;与EEVC头部碰撞模型对比头部合成加速度曲线趋势一致,发动机罩外板变形接近,HIC15值随着碰撞位置不同,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CMPS即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信号,它由分电器内的霍尔传感器发出,用来确定喷油开始时间及喷油顺序,该信号中断后点火系仍有高压,所以电喷红旗有无高压与分电器好坏没有关系。分电器位置不同,测出的CMPS出现点和CMPS结束点也不同,所以此信号用来调整分电器的正确位置。另外,此信号对某些故障分析也特别有用,见以下两例。  相似文献   

11.
2.确定维修方案(1)应考虑的主要问题对车辆进行损伤诊断之后,就需要制定科学的修复方案了。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针对直接受损部位、间接受损部位及惯性效应受损部位,确定具体的修复方式;根据车身各部位材料的应用情况,确定需要采用的焊接工艺;考虑在校正拉伸过程中如何使用辅助支撑定位,以确保顺利修复;考虑在实施焊接换件作业中如何对所需更换部件进行准确定位,以避免在焊接完毕后再对所更换的部件位置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三坐标测量螺纹孔位置尺寸的正确方法,以富康轿车缸盖火花塞螺纹孔位置尺寸的检测为例,用3种检测方法的不同测量程序对一个零件的5次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终找到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程序,即沿着螺纹旋向步进采点。通过加工工艺及测量方法的分析证明,沿着螺纹旋向步进采点的方法是正确的,并总结出了步进采点距离公式。  相似文献   

13.
11.面板修复常用设备与工具车身面板修复设备及工具种类繁多,能否正确采用,将直接关系到最终加工成色,以下是对常用设备及工具简单的介绍。(1)地框式校正架地框式校正架(图27),俗称地八卦,它是将轨道铺设到车间地面,通过移动拉塔,对车身损伤部位进行拉伸的一种设备。地框式校正架种类较多,有的是通过链条对车身底盘进行锚固,  相似文献   

14.
12.面板损伤部位的确定与修复程度的检验 对于钢板损伤,修复前应采用一定的方法确定其具体部位、范围及损伤程度,以制定合理的作业方法与顺序。而修复作业中及竣工后,也应对损伤部位的修复程度进行检验,避免修复过度,并判断损伤部位是否修复到位。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事故重建精度,本文中采用多体系统与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对两起具有清晰视频信息的VRU事故案例进行重建,验证并提出了一种高精度事故重建方法。首先,采用直接线性变换理论(DLT)对视频信息分析并获取碰撞车速;然后,通过PC-Crash与MADYMO耦合方法精确重建VRU碰撞运动学响应;最后,采用THUMS(Ver 4.0.2)人体有限元模型对VRU颅内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深度分析。结果表明:重建所得的车辆-VRU碰撞部位、VRU碰撞过程的运动学响应、旋转角度、落地姿态与着地部位与视频信息完全一致;VRU与车辆最终位置绝对误差小于7%;VRU头部损伤部位及损伤严重度与伤情报告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6.
H点是指二维或三维人体模型样板中人体躯干与大腿的连接点即胯点。在汽车碰撞试验中,H点的测量是试验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试验的基石,三维H点装置的正确使用尤为关键。车辆碰撞仿真分析采用测量假人,测量假人的坐板总成和背板总成均由塑料和金属的复合材料构成,坐垫板和靠背板在H点位置机械的铰接在一起。因此准确的测量并标记汽车H点是正确安装假人的前提,也是汽车碰撞试验数据正确度、准确度和可靠度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Q系列3岁假人的正面碰撞仿真模型,以前置护体安装高度位置(相对于假人H点位置)、前置护体自身高度、前置护体加强肋板刚度以及泡沫材料刚度4个因素为研究对象,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和方差分析筛选优化参数,并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方法进行求解。经过优化求解得知,当前置护体安装高度位置为0 mm(相对于假人H点位置),前置护体自身高度为190 mm时,对儿童乘员的保护效果最佳。此时最大腹部压力较初始值降低了16.3%,胸部3 ms加速度较初始值降低了9.1%。综合分析可知,在正面碰撞中减小儿童腹部与胸部损伤的关键之处在于,前置护体需约束在儿童乘员的盆骨部位,避免在碰撞过程中儿童出现"下潜"现象;通过将约束部位扩散到儿童胸部的方式可以有效分散碰撞冲击载荷,从而减小儿童乘员的腹部和胸部损伤。  相似文献   

18.
摩托车发动机启动后应为慢速运转状态,一般不大于2000转/分,可是发现有一些摩友在启动后就猛加油门,空载高速动转,这是不妥的。目前,由于发动机大部分采用自然风冷、冷车空载高速运转会加快活塞环与缸体、轴承、齿轮等部件的磨损,机油也不一定到达润滑部位,这样做对发动机损伤较大,会加速机件磨损,降低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后.由于碰撞速度,车身的坚固程度、撞击位置、接触角度等诸多因素的不同.碰撞的损伤程度也有所不同。与货车和大中型客车不同.承载式乘用车整个车身被外覆金属件覆盖.其支承件结构也多种多样,所以很难观察损伤部位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汽车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AEB)等主动安全配置在汽车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针对碰撞前车辆AEB功能的启用对汽车被动安全阶段(100%正面碰撞,FRB)假人离位及损伤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索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EB启动自动紧急制动功能,乘员假人的头部、颈部、胸部、骨盆部位会相对车辆有一定的前倾运动。并且车辆AEB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启动的情况下发生100%正面碰撞,驾驶员损伤值的增高均早于碰撞前车辆未配备AEB功能车辆驾驶员的损伤值,且最高损伤值小于碰撞前车辆未配备AEB功能车辆驾驶员的损伤值,对于骨盆部位则影响不大。碰撞前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功能的启用会导致假人有一定的前倾离位,但不一定导致碰撞后假人损伤最高值的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