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不同车型的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的视频数据统计出8种典型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的形态比例,对比分析了大型车与小型车、客运车与货运车在发生不良汽车驾驶行为时的车速、持续时间以及所处道路的服务水平,得出了发生不良汽车驾驶行为时的车速和持续时间与车辆类型有关而道路服务水平与车辆类型无关的结论,并且利用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种车型的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的危险度进行了评价,得知小客车的不良汽车驾驶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不少的交通事故是由于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采用不良手势操作转向盘造成的。设计不良手势操作检测装置就是要监测驾驶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是否有不良手势,若有对驾驶员进行语音报警或提示装置,则可有效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现在买得起汽车,而用不起汽车".用不起车的主要原因是各种支出费用太高,如各种各样的税费、修理费、燃油费等.其中燃油费的支出,又占日常费用的很大一部分.因此,降低燃油费用就成了许多驾驶员的共识.而驾驶员的许多不良驾驶习惯,会加大燃油消耗,而使燃油费用支出增多.因此,应克服以下不良驾驶习惯,从而达到降低燃油费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不良天气会对城市交通的运行和安全造成较大影响.事实上,不良天气条件下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变化是造成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针对不良天气下的驾驶行为进行综述,对研究不良天气条件下的交通拥堵及事故具有积极意义.面向国内外不良天气条件下驾驶行为研究的进展,从雨、雪、雾3种常见的不良天气出发,对不良天气条件下环境变化及其对驾驶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不良天气条件下驾驶行为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相关研究发现,不同等级的雨、雪、雾天气下驾驶员选择的车速、车头时距等驾驶行为参数以及反应时间、车辆启动延迟均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智敏 《驾驶园》2009,(8):91-91
日本近十年来.几乎每年都要为《道路交通法》增添新的款项和内容,现在实施的是2007年4月修改的,其中加大了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处罚标准从处一年以下徒刑及30万日元以下罚款上升为3年以下徒刑及50万日元以下罚款。并且,在日本酒后驾车.不仅驾驶员会被处罚.车上的乘客也会被罚.即使这名乘客没有喝酒。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国内关于不良汇入驾驶行为模型研究的空白,从概率统计和博弈论角度量化分析该行为。基于哈尔滨市高峰和平峰时段的定点视频调查数据,分析了汽车不良汇入驾驶行为的基本统计特性,给出了累计频率分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临界汇入间隙时间不足4S时,车辆汇入行为可界定为不良行为。进而,引入双人混合战略模型,从纳什均衡角度分析了支路汇入主路不良行为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7.
孙全宏  王世纪 《车时代》2021,(1):105-105
不当的驾驶技术和驾驶意识导致的交通拥堵甚至交通事故频发。汽车驾驶技术的精进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人身安全,不当驾驶可能造成的危害是不容小觑的。此外,在提升技能的同时,也要严格遵守交通行车规范。本文就是围绕汽车驾驶的技能和安全措施展开讨论,注重于通过这种方式维护我国交通道路安全。  相似文献   

8.
汽车驾驶模拟器是1种研究“人‐车‐路‐环境”交通特性的重要工具,由于具有重现性好、安全性高、成本低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交通研究方面,尤其因其能够在危险场景中采集多种车辆数据,近年来汽车驾驶模拟器在交通安全方面的研究进展飞速。文中简要介绍了汽车驾驶模拟器的国内外发展历史,从驾驶分心、道路设计、交通设计、交通事故和驾驶疲劳5个方面梳理出汽车驾驶模拟器在交通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并分析了这5个方面研究领域中驾驶模拟器实验的其中利弊,探讨了汽车驾驶模拟器在中国交通安全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11.
驾驶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会对驾驶人的驾驶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已经得到了较多认同,但是通过科学实验进行定量化实证分析的研究还较少.论文首先采用量表测量与仪器测试相结合的实验方法,以专业和非专业驾驶人为实验对象,利用气质类型量表测量驾驶人的气质类型;利用实验车在实际道路交通环境下行驶以获得跟驰车辆对前后车的行驶轨迹,并计算得到影响驾驶行为的关键参数.基于实验数据分析了驾驶经验和气质类型对驾驶人的行驶速度、加速度、跟驰距离、时间间隔等方面的影响.在跟驰时驾驶人的速度和加速度选择方面,专业驾驶人对速度和加速度的选择更加具有自主性,并且内向型性格驾驶人的行驶速度和加/减速幅度一般要小于外向型性格的驾驶人.在跟驰时驾驶人对空间和时间距离的选择方面,无论是跟驰距离还是时间间隔,气质类型对非专业驾驶人空间和时间距离选择的影响更加明显,并且各速度段内向型性格驾驶人选择的空间和时间距离一般大于外向型性格驾驶人;相同气质类型的非专业驾驶人选择的时间间隔都要大于专业驾驶人.经研究建立了驾驶人生理心理特性与驾驶行为特性之间的关系,为分析驾驶人行为特性与交通安全之间的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稳步增强汽车驾驶的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驾驶人员除了需要具备足够的应急应变能力之外,还需要做好安全行为习惯养成工作,形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文章以汽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作出研究对象,在明确不安全行为表现的基础上,深刻分析影响汽车驾驶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旨在引导驾驶人员形成安全行为,以不断提升驾驶员的驾驶能力。  相似文献   

13.
結合2005-2008之交通事故資料庫以敘述性統計進行交通事故特性分析與事故嚴重程度。以羅吉特模式找出達到顯著水準之酒後駕車影響因素,根據其各種危險因素,利用設定不同變數下發生條件的不同,發現酒精的質量濃度超過0.55mg/L、有使用保護裝置、車種為機車、道路型態為路段、光線以夜間有照明的情況下風險值為最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道路交通日益拥挤,攻击性驾驶行为越来越普遍.国外已对攻击性驾驶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而我国尚没有攻击性驾驶行为方面的全面报告.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全国范围内的驾驶员进行抽样分析,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华北、华东、中南3个区域的761名驾驶员的愤怒指标量表进行公共因子提取,同时分析公共因子与驾驶员年龄、性别、驾龄、所处区域及最近3年所经历事故数目之间的关联性.根据公共因子得分及方差分析的结果,对各区域驾驶员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南地区驾驶员最易做出攻击性驾驶行为,华北地区次之,华东地区最低;攻击性驾驶行为与事故有较强相关性;各地区驾驶员都表示其所受的攻击性驾驶行为要多于他们做出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15.
白云  石京 《交通与计算机》2010,28(2):114-119
研究北京市驾驶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曼彻斯特驾驶行为问卷进行修订,考虑多种因素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对135名北京市汽车驾驶者进行问卷调查。经因子分析,得到5个驾驶行为因子分别是"错误"、"失误"、"非故意违规"、"故意违规"和"过激行为",符合预期的因子结构。对驾驶行为的各类影响因素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与驾驶行为紧密相关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驾驶者的自我评价和态度,如驾驶者对自己是否易受情绪影响的评价和对交通法规的态度等。驾驶培训经历,包括驾驶培训的地点和驾驶培训的时间跨度,也对驾驶行为存在一定影响。性别、年龄等其他因素对驾驶行为的影响相对较小。与西方男家相比,中国汽车化历史较短,驾驶行为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汽车逐步向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智能网联车辆逐步进入实际应用阶段。进行智能网联车辆的通行行为优化,对提升驾驶安全性和行车效率,避免事故发生和交通拥堵至关重要。车辆在通过交叉口时将受到很多环境及运动因素的影响,而现有的通行优化模型难以准确表达各类因素共同作用下的行驶环境。为此,基于风险场理论建立由环境场和运动场组成的信号交叉口行车风险场,表征信号交叉口中每点的实时行车风险程度,从而引导车辆驶向风险值低点,并提供下一步长的位移及速度指引,实现车辆的动态轨迹优化及速度控制。典型场景下的仿真结果表明:在优化模型的控制下单车的信号交叉口通行效率明显提升,其中直行方向车辆单车平均通行效率提升最高,平均提升6.35%,通过对交叉口面积内所有车辆进行通行行为优化,交叉口通行效率提升了9.3%,这表明所建模型可以准确表达交叉口行车环境并优化车辆通行行为。研究结论可应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交叉口通行控制,并为网联环境下的行车环境表达和安全驾驶控制提供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预警信息发布时间下,不同性别驾驶人对于交叉口迎头侧面避撞情景驾驶行为影响规律,为提高车辆避撞预警系统功效性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汽车驾驶模拟器设计实验,招募具有稳定驾驶能力的驾驶人45名,采集7种预警信息发布时间(2.5~5.5 s),将无预警作为控制组,采用C#编程提取能够表征驾驶行为的变量.用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在交叉口迎头侧面碰撞情景下不同预警信息发布时间对驾驶人的制动时间、最大减速度、测试车辆与冲突车辆的最小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预警信息发布越早,驾驶人的制动时间越长,最大减速度越小,说明较早发布预警信息可以减缓驾驶人采取制动措施的剧烈程度.同时,预警信息发布较早,可以增大车辆间的最小间距,降低碰撞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此外,女性驾驶人的驾驶行为比男性驾驶人更加保守.  相似文献   

18.
人口老龄化,特别是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经济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老龄驾驶人的数量也在持续稳定地增长.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老年人的驾驶特性,分析我国未来可能面对的老年交通安全问题,并给出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到2045年,65岁以上的老龄驾驶人约占14%;我国目前大部分的中青年表示在65岁以后将继续保有小汽车并且驾驶小汽车出行,且越年轻的人群、收入越高的人群,以及拥有驾照的人群,到老年后越偏好于保有小汽车和驾驶小汽车出行;老龄驾驶人的增多增加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最后从交通方式的提供、交通设施的设置和智能交通角度提出了应对老龄驾驶人交通安全问题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驾驶员驾驶行为与电动公交车能耗之间的关系,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电动公交车能耗预测模型。为克服驾驶行为特征参数和样本数据的随机性对电动公交车能耗预测模型的负面影响,运用灰色关联投影法计算各驾驶行为特征参数的灰色关联度以及各样本数据的投影值,筛选出与能耗具有高关联性的驾驶行为特征参数作为模型的输入变量,以及相似度较高的样本数据作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同时,引入了与能耗具有显著相关性的驾驶风格变量以进一步提升模型的预测能力,运用K-means聚类方法将驾驶风格分类并得到驾驶风格标签。将驾驶风格标签和筛选后驾驶行为特征参数作为输入变量,单位里程能耗作为输出变量,基于筛选后的数据集建立了考虑驾驶风格的电动公交车能耗灰色关联投影-随机森林(GRP-RF)预测模型。基于广州市某线路电动公交车运营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并运用该模型分析加速、制动和运行3种典型场景下相应驾驶行为特征参数对电动公交车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能耗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0.001 8 kW·h/km和3.42%。相比于不考虑驾驶风格的GRP-RF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该模型的RMSE分别降低了35.71%和48.57%,MAPE分别降低了38.82%和46.81%。研究结果表明:加速、制动和运行阶段的平均能耗分别为1.066,0.903 7,0.955 2 kW·h/km;为使各阶段能耗在相应均值以下,加速阶段应控制加速踏板开度在55%以内;制动阶段应控制制动踏板开度在25%以内;运行阶段应控制车速在40 km/h以内。  相似文献   

20.
发展智能汽车产业不仅意味着一个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会引领和促进许多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已将智能汽车的发展纳入到了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然而,从优劣势对比、机遇和挑战的SWOT角度来看,高配车的智能驾驶技能普及现状令人堪忧,需要更具针对性的对策。从业人员的专业认知、行业监管环境、宣传形式、服务深度都是需要考虑的层面,汽车行业的服务能力和培训体系都成为了重要的影响因素。基于对汽车行业整体和高配车智能驾驶技能普及的现状,利用SWOT分析法进行详细的解读,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