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上半年不理想的销售数据,自主品牌又被推到舆论的浪尖。“生死存亡”,“被边缘化”、“不思进取”等评论不绝于耳,似乎自主品牌正陷进困境泥沼,坠向死亡红线。每个人都在为自主品牌把脉,试图找到症结所在,认为自主品牌的发展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的存亡,甚至关系到民族荣誉和国家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一)前一阵,在闻名于世的博鳌亚洲论坛会的汽车夜话现场上,龙永图先生再次就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问题发出奇特系列言谈,引发了汽车界广泛重视。他说:“今后能不能不要提自主品牌的汽车?”“在电视里服装行业很少提自主品牌,只有汽车天天喊自主品牌,最后连汽车老板都不知道什么叫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3.
《时代汽车》2007,(12):40-40
近日,奇瑞汽车董事长在国内一论坛上就自主品牌发展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当年,业内都看不上日本车,结果日本车起来了;同样多年前,业内不看好韩国车,如今韩国车也起来了;现在,业内都看不上中国车和以奇瑞为主的自主品牌,我相信,中国车和奇瑞也会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4.
陈光林 《时代汽车》2005,(10):16-17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和全国政协常委、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在前些时候举行的2005年花都汽车论坛上,就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话题发生的针锋相对的辩论,经媒体的炒作,搅得中国汽车行业沸沸扬扬。本来在是否需要发展自主品牌问题上就曾热闹不已的中国汽车产业,重新引发了一场令人瞩目的争论。只不过,在这次争论中,“中国不能为自主品牌而搞自主品牌”的论点遭到更多的非议,尽管后来龙永图对人们的“征讨“作了正面反应”外界对我的言论的理解有失偏颇”,“我并非不鼓励国内汽车业搞创新和开发自主品牌”,但他所做的努力似乎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逆开发     
正不想对国内汽车厂商模仿他人设计说三道四,因为理解到咱们自主品牌确实不易,如果不从模仿着手就很难起家,况且大家都在模仿,几乎都是从山寨甚至直接"拿来"起家的,您瞧瞧哪个不是这样?就连当年的红旗、上海牌轿车都是如此。在回顾新中国汽车工业起步时,都不回避当年是如何将一辆辆外国汽车拆开,然后对一个个零件进行测绘,逐一仿制,最后"设计"出自己品牌的汽车。现在一些牛哄哄的自主品牌汽车厂商,更都是从仿制山寨开始的,具体就不多说了,怕您听着恶心。  相似文献   

6.
张鑫  邵英 《车时代》2007,(11):62-69
如果我大声问一句“喜欢跑车的人请举手”!恐怕所有人都会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如果我再问一句:“谁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部国产自主品牌跑车呢?”估计这次会有不少举起双手,这话要是搁在半年前,都还只是一句调侃,不过现在就不同了,国产自主跑车真的来了,你做好准备了吗?  相似文献   

7.
最美中国车     
《时代汽车》2013,(9):92-93
日前,适值“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博览会”在京举办之际,天佑摄影俱乐部(天佑摄影网)携手展会主办方联合举办了“最美中国车”主题摄影大赛。‘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博览会是国内唯一专门展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产品的展会,今年是第四届,以往历届展会都得到了国内自主汽车企业的重点支持,一汽、东风、上汽、北汽、广汽、长安、奇瑞、金龙、常降等汽车企业都参加了本届自主品牌汽车博览会。  相似文献   

8.
“自主”与“合资”是中国汽车业的两大关键词,一个流行的观点认为,合资企业不可能产生自主品牌,自主品牌企业不轻言合资。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自主”与“合资”几乎成为一对有你没我的“对头冤家”。直到最近,这种情况终于发生了惊天逆转——[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时代汽车》2005,(3):100-100
合资车,自主品牌国产车,谁是主谁是客不说大家也知道了,要说咱们中华是礼仪之帮,这话一点都不假。你说外国人投资啥都开绿灯,政策也有倾斜,趋向于保护,而且几个大型国有汽车企业也纷纷跟洋品牌结盟,可这老外一点人情也不讲,技术性的东西从来是不与咱们共享的。老实说这几年估计国企也不是不想好好给老普桑和捷达好好改一下啊,  相似文献   

10.
Q&A信箱     
《汽车杂志》2008,(1):336-336
自主品牌 知识多多的小编们: 1.中国那“几帮子”人弄出个荣威,我看除了名字是自己的外,其它都是“外货”,怎么也说是自主品牌?还有红旗用的是不是奥迪的许多技术(以前的)?现在的那款新红旗也用的是雷克萨斯的底、丰田的心,怎么也说是地道的“国货”?  相似文献   

11.
《汽车导购》2007,(7):58-65
汽车市场的火爆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欣喜地看到,自主品牌较过去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不仅仅表现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从研发设计能力、产品制造工艺、与合资品牌的竞争以及涉足海外市场等方面都让人感受到了自主品牌崛起的信心和希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51年的功过是非何其多也,然而业内人士议论最多的,当推自主开发、自主品牌。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我国汽车产、销量一下子都上去了,惟独搞自主动品牌就这么难。这个困扰业界多年的根本问题使我们处于一处尴尬的局面;年产量处于全球“坐四望三”位置的中国汽车业在世界汽车舞台上却仍然扮演着“配角”。  相似文献   

13.
在2005年上海国际汽车展上,民族品牌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个十分陌生而又是百分之百的自主品牌汽车——“飞碟oUFO”,给媒体记者和参观者一个惊喜,大家对这款新型的SUV给予很高的评价,也对中国民族品牌充满了希望,“飞碟oUFO”成为上海车展的一道风景。  相似文献   

14.
在前不久的上海汽车展上,自主品牌厚积薄发,新品迭出,与国际汽车巨头分庭抗礼,中国汽车终于走上了自主品牌之路。然而,这条自主品牌发展之路注定是不平坦的,对于这一点,我们务必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6月初在昆明出席”西部车业论坛”期间,笔者就此问题专访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请他就当前汽车自主品牌开发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5.
汽车自主品牌成为热门话题,并不等于认识问题就解决了,只能说主张“自主”的人们,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地谈论自主了,眼下不必担心被讥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守旧”,“不赞成改革开放”等,但这仅仅只是在舆论上取得暂时的优势,一些人从心里并不赞成自主,因为有合资引进的巨大利益摆在那里,谁舍得白白放弃?而且舆论这玩意,保不准什么时候又来个180度。  相似文献   

16.
新年寄语     
《汽车维修与保养》2007,(1):M0001-M0001
时光如梭,转眼就进入了新的一年——2007!恭贺各位读者新年愉快、万事如意!回顾2006,汽车界最热门的话题当属“车展”。车展,不但让我们欣赏到世界顶级豪车的风采,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空间,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希望!众多自主品牌的集体亮相,让多少中国人的“好  相似文献   

17.
据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饶达披露:五月以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渐入佳境。除了奇瑞销量小有回落外,吉利、比亚迪、华晨等多数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销量都出现大幅增长。其中,仅吉利5月份的销量就高达18565辆,同比增长545%,环比增长7%:华晨销4769辆,环比增长90.53%。据统计,二季度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已由上年的25%增长到30%以上。饶达预计今年全年的自主品牌将超过37%,年增长率可能达到100%。自主研发投入占总产值的比重,欧美是5%,中国已由1%增长到2%,并且在逐步增大。“十一五”末中国汽车出口将超过百万辆,其中乘用车占70%,自主品牌将发挥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是汽车产品引领汽车文化,还是汽车文化引领汽车产品?”这是所有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都要思考的问题。中国车企目前都在研发产品和销售产品。但是没有引领汽车文化的发展潮流,汽车文化建设必然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2013年1月作者走进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19.
《驾驶园》2014,(12)
车展期间,玲珑轮胎杯“爱我中国车”年度车型评选结果揭晓,本届评选活动入围车型条件为由中国自主品牌厂家生产、品牌完全归中方所有,在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10月30日期间上市的轿车、SUV、MPV等乘用车产品。作为唯一以中国汽车为主角、专门为中国汽车而生的“爱我中国车”年度车型评选活动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坚持专业性、权威性和公正性,坚持企业免费选送车型参与评奖、用实力说话的原则,不仅见证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每一次进步,也向公众展示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最佳阵容,成为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的重要推广平台。  相似文献   

20.
本期“车主说车”的执行周期,正逢新中国60周岁的生日。回望祖国60年的建设成就,自主品牌汽车的成长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就包括了长城汽车。长城品牌的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是自主汽车品牌进步的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缩影。虽然在很多方面自主品牌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毕竟态度决定一切。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长城炫丽车主对自主品牌汽车的见证。引用一位车主的话来说:看到了炫丽,我们可以相信,自主车型必然会用品质筑起品牌的长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